高职生生涯发展优劣势 对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之初探

 高职生生涯发展优劣势 对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之初探


     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虽然很高,但就业质量、就业的稳定性却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就业定位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很多学生对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并不清楚,缺乏目标和规划。有针对性地对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与成功,很有必要。

  一.国内外概况

  (一)国外概况

  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以1908 年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先驱弗兰克?帕森斯( F. Parsons) 出版的《选择职业》一书为标志,至今西方国家的职业规划理论已经相当成熟。萨珀的终生发展理论,提供了完整的人生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模型。具体内容如下:

  成长阶段:0-14岁。主要任务:逐渐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同时对工作和工作的意义有初步的理解。阶段分期:幻想期(4-10岁),需要占统治地位;兴趣期(11-12岁),个人喜好起决定作用;能力期(13-14岁),开始考虑自己的能力及工作要求。

  探索阶段:15-24岁。主要任务: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对自己的能力和天资进行现实评价,并根据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出相应的教育决策,完成择业及最初就业。阶段分期:尝试期(15-17岁),明确自己的职业偏好;过渡期(18-21岁),明确自己的职业倾向;初步承诺期(22-24岁),实现一种职业倾向,了解更多机会。

  创业阶段:25-44岁。主要任务:发现自己喜欢从事的工作机会;学会与他人相处;巩固已有地位并力争提升;使现有职位得到保障;在一个永久性职位上稳定下来。阶段分期:承诺和稳定期(25-30岁),确保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提升期(31-44岁),好的业绩,资历加深。

  维持阶段:45-64岁。接受自己的缺点;判断需要解决的问题;致力于最重要的活动;维持并巩固已获得的地位。

  衰退阶段:65岁以后。主要任务:发现非职业角色;做自己期望做的事;缩减工作时间。 阶段:衰减期、退休期。

  图示:

  欧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在财政和法律上予以保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宣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由政府创办的一种最有前途的教育事业”。发达国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系统工程看待,注重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开展相应的教育,并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育有机衔接。英国的《雇佣和高等教育》规定学生从高中一年级开始接受职业咨询顾问的指导,然后根据兴趣选择大学的专业和方向。美国大学考试中心(ACT) 在考生填报大学志愿之前,还会先让学生进行兴趣测试,并据此对专业选择提出建议。

  (二)国内情况

  在我国,清华大学早在1916年就开始着手和筹备职业生涯规划工作,1923年正式成立了职业指导委员会,拉开了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序幕。2007 年,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要求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同年,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开设了全校性选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其他国内各大院校也纷纷开设了此类课程,一些中学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由于我国的普通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职业思想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因为与考试无关而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忽视。因此,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覆盖面、深入度等方面还是表现出了较大差距。

  二.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生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较为模糊。

  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了解自己、了解环境。在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兴趣、性格、能力、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然而,大多数高职生对自己的了解程度并不够,对外部环境的了解更不够,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取向,导致多数高职生对职业定位理想化,根本不考虑现实的职业环境。

  很多高职生在求职之前并没有很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价值观,而是在求职屡屡碰壁

  后才开始考虑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很模糊,对自己想做什么、适合什么工作并不清楚。

  (二)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度不够。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普遍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针对高职生开设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而仅仅是在毕业前夕举办几场的就业指导讲座,提供一些就业信息,做一些就业指导工作。事实上,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工作,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使高职生目标明确、扬长避短地发展的作用并未表现出来,无法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

  (三)高职院校缺乏系统连续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对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系统的指导。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对学生从大一到大三进行系统而全程的规划,而只是在毕业班开设临时性的就业指导课程,或举办几次就业指导讲座而已,忽视了对学生整个阶段的生涯发展定位。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持之以恒,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的全过程。由于高职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学习重点和心理特征不同,在不断地成长和成熟,因此,高职职业生涯规划应循序渐进,应该从学生入学开始,一直到学生毕业,并在毕业后形成追踪和反馈机制,而不能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

  (四)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缺乏个性化。

  由于资金、师资等方面的影响或制约,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很难做到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不可能因人而异地进行个性化的生涯设计和指导。

  目前各高职院校使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属于公共课教材,适合于各个专业,在内容的编写上比较注重理论细节,可操作性不强,且难以体现不同专业特色。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千篇一律、照本宣科,不能做到根据不同专业及其将面对的不同职业群、岗位群进行讲解,那么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指导和激励作用将难以发挥,成了纸上谈兵。

  三.对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对影响自我开发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辩证分析,从而确定未来的职业及事业发展的近期、中期及长远目标,并且对实现目标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安排的过程。客观准确地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使个人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期望,有利于发挥个人优势,扬长避短,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很快适应和发挥个人的潜力,对于高职生们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培养富有竞争力的优秀学生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高就业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其就业的稳定性、就业质量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在专业选择、就业定位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很多学生处于迷茫阶段,对自己的理想没有清楚的认识,甚至对自己以后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都不清楚,缺乏生活目标和职业规划。所以很有必要对其进行职业生涯生涯规划教育,并指导他们尽早地给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且不断地根据现实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环境)来调整和改进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让人通过内省、测定和分析,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等进行总结,结合时代和专业特点进行权衡优化,目标明确、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为自己的事业和未来发展选择合理的方向并设计出可行的步骤。因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能够参与竞争而立于不败之地的优秀学生的重要手段。正因为如此,很多大学开设了相关课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促使高职生目标明确地发展自己。

  来到高职院校,教学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各专业学生所具备的不同特点等使学生普遍感到了困惑,加之很多学生从未科学地关注过自身的特质,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面对各种选择表现得无所适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对学生价值观、责任感和能力素质多方面进行教育和提升的综合性培养课程,它的开设能够帮助高职生理解并正视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地、量体裁衣般地建立起适用于自身发展的评价体系,并协助他们做好学业规划,这些都将有助于高职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服务。

  对高职生而言,是在认识自我和了解社会的基础上,从自身的实际与社会的需求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在校学习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进而拟定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具体实施方法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简要地说,就是知己(自我认知)、知彼(职业认知)、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以此最优策略、高效行动去实现职业目标。通过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高职生可以解决好职业生涯中的“三定”原则——定向、定点、定位,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自己职业发展的地域范围,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按照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 所以说,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促使高职生目标明确地发展自己,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使职业目标清晰化,在职业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并能对高职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自己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取,因而,有助于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高职生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从重学历变为越来越看重才智和能力,看重是否具有创造良好效益的特长。当今时代,是务实创新、人才辈出的新时代,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创造了更有力的外部环境。高职院校培养有特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他们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勤奋向上、积极进取,就有可能成为创造高效益的人才。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只有自信、自强的人,才敢于追求并获得成功。正所谓:“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进入高职阶段之后,学生发现是否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和特点变得更加重要,而且因为学习方向的多元性和知识范围的开放性,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多方面齐头并进应付自如。只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学业上有的放矢,才能在精力分配上有所侧重,使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与事业发展需求协调一致。

  (四)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创业

  高职生接受了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专业定向明确、具体,学习的课程,既具有专业性,面向某一职业群,优于只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年轻人,又具有实践性,强调操作,优于侧重理论学习的大学生。高职生不但学习内容针对性强,具有一技之长,而且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实训实习等活动以及工学交替的形式,为高职生更广泛地了解企业运作、经营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就业、创业,成功的几率较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缺乏系统教育,多数高职生的生涯规划还停留在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不了解,以致学习、就业都缺乏目标。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理念,掌握基本理论和技巧,使个人在职业起步阶段成功就业、创业,在职业发展阶段上走出困惑,到达成功彼岸。

  综上所述,对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与成功;有利于学生目标明确、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有利于全面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大力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将其贯穿于学生学习、就业、成长的全过程,实在是势在必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227.html

更多阅读

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书1000字

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根据我的测试的结果,下表是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的结果.我将根据它制定我的职业目标图.基于测评结果的职业生涯规划1,与职业兴趣相适应的职业特征:通过非系统化的,自由的活动进行艺术表现,喜欢艺术性质的职业和环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避免职业生涯中的10个致命错误

       这篇文章不是量化的调查报告,而是本人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过程中与客户一对一深入接触之后总结出来的、较为真实地反应了职场人士的内心想法,属于较为全面的质化总结。文中所列出的错误,可能超过90%的人正在面临。

声明:《高职生生涯发展优劣势 对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之初探》为网友美好的岁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