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破坏环境的后果 人类历史最大的人口转变及其后果



  四十六年前,毛泽东主席亲自出面批判一位名叫马寅初的经济学家,原因是后者倡导限制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仅仅三年之后,虽然这位经济学家的人口学思想并没有被承认是正确的,计划生育政策还是得到官方的倡导,直至后来中国学术界和政策界逐渐形成了共识——毛泽东错了,而马寅初是正确的。最近几年,由于中国面对和即将面对的各种复杂的人口问题,这场近半个世纪之前的争论再次进入高潮。

 

一、中国人口政策的形成和效果

 

    虽然早在1960年代政府就提倡计划生育,但是,具有标志性的是于1980年,中共中央以一封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开信的方式,正式颁布“一胎”政策。如果从那时算起,中国只用了2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许多发达国家用多得多的时间才完成的人口转变。也就是说,继1950年代完成了高死亡率、高出生率和低人口增长率阶段到低死亡率、高出生率和高人口增长率阶段的前半截转变之后,中国从1980年到2000年大致完成了人口转变的后半截,即转变到低死亡率、低出生率和低人口增长率的阶段。

    在中国完整地实现了人口转变的标志是:反映妇女终身生育水平的总和生育率从1957年的6下降到1980年的2.3,进而到1990年后期以来的1.7-1.8之间[i]。这个生育率远远低于不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自1998年以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低于1%,2004年不到6‰。一些城市更低,如北京只有0.7‰,上海则是零。

    在很多年之中,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毛泽东错误地批判了马寅初,以下认识广为流传。即认为人口的数量与自然资源、环境、就业机会以及社会保障覆盖能力之间形成直接的矛盾。而实行一胎政策的初衷,便是通过抑制乃至减少人口数量,在计算人均资源拥有量、失业率、人均GDP等福利指标时,缩小人口分母。从这个意义上说,既然执行了20余年的人口政策遏止住了人口的出生数量,似乎也就达到了目的。然而,恰恰在人口数量矛盾不那么突出,而人口结构异常的现象显露出来之后,关于如何评价计划生育政策,以及这个政策是否应该维持下去等一系列问题的争论才真正展开。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真正收益是什么?

 

    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争论不休且无结论的话题。不同的理论模型支配着学者和政策制定人对人口增长的看法,从而导致不同的政策取向。虽然旷日持久的理论和政策争论没有结果,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事实,却经常与其中一种理论观点产生矛盾[ii]。人口因素不啻一个经济增长条件,但是,第一,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是不确定的;第二,它的影响不是独立的,往往与其他增长条件一道发挥作用,产生一种或正面、或负面的增强效果(Kelley,1988)。但是,这些研究通常把人口变化视为稳态的过程,仅仅关注人口数量或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而忽略了人口转变过程中年龄结构变化的作用。

 人类破坏环境的后果 人类历史最大的人口转变及其后果

    通常,在人口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在时间上具有继起性,从而形成年龄结构变化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具有高少年儿童抚养比、高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高老年抚养比的特征(Williamson, 1997)。在死亡率下降与出生率下降之间的时滞期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处于上升,需要抚养的少儿人口比率相应提高。再经过一个时间差,当婴儿潮一代逐渐长大成人,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依次上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长率趋于降低,随后逐渐开始人口老龄化。由此形成三个年龄结构阶段。

    在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的情况下,人口生产性强,社会储蓄率也高。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恰好处于人口年龄结构最富生产性的阶段上,并且能够对这种优越条件加以充分利用,经济增长就可以获得一个额外的源泉即人口红利,并借助于此创造经济增长奇迹(Bloom et al.,2002)。

 

三、人口政策的副产品?

 

    随着人口转变的提早完成,有三个人口现象,无论其是不是这个转变的直接后果,已经或者将会对中国经济与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按照一位美国脑库学者的观点,人口问题造成的后果,是2020年中国仍然会很穷的重要原因[iii]。

    首先是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1953年为4.4%,1964年为3.6%,1982年为4.9%,1990年为5.6 %,2000年上升到7.0%。2004年的人口抽样调查表明这个比例已经达到8.58%。中国老龄化的一个特点其在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条件下,达到较高的老年人口比例。中国目前老龄化水平大体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人均国民总收入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另一个特点是,老龄化与养老保障制度转变同时发生,历史欠账形成沉重的转轨成本。

    其次是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将会提前发生。按照联合国中方案人口预测,从2015年开始,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在达到10亿之后,绝对数量就从提高的趋势转而逐年减少。而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的快速下降,则已经开始。今后20-30年期间,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将逐渐减慢,不仅低于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北美发达国家。既然过去四分之一世纪的经济增长奇迹很大部分得益于人口红利,劳动力供给逐渐的短缺则意味着增长源泉的式微。

    第三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出生性别比,是指每百名出生女婴对应的出生男婴数。从生物学上,这个比例在103-107之间比较正常。我们观察0-4岁人口组的性别比可见,1990年为110,2000年为120,2004年进一步提高到123。关于这种不平衡的性别比有两个观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是这个现象是否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二是这种失调的婴儿性别比是否会造成未来婚姻市场的挤压[iv]。不管上述观点孰是孰非,劳动力市场对女性的歧视,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造成的老人对男孩的依赖性,是生育行为中男孩偏好从而性别比失调的根本原因。

 

四、政策讨论和政策趋势预测

 

    理论上,一些学者反思了毛泽东与马寅初的争论,认为马寅初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对人口发展的规律并不熟悉。仅仅依赖对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数字的表面观察,就匆忙提出控制人口的政策建议,是失当的[1]。由于经济恢复、人民生活以及营养、卫生状况迅速改善,死亡率相应大幅度下降,在出生率尚未做出反应的情况下,人口增长率在195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超过20%。但是,如果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进步速度得以保持,出生率的调整可以在没有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条件下,把人口增长率降低下来。

    实际上,在经历了1960年代初农业危机和饥谨,以及1960年代中后期激烈的文化大革命冲击之后,在死亡率继续降低的同时,出生率下降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在1970年代计划生育尚未严格实行的十年中,人口增长率从26%下降到12%。与此同时,总和生育率也分别从1950-1955年的6.24、1960-1965年的5.93和1965-1970年的5.99,下降到1975-1980年的2.9。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发现的,家庭对他们生活条件的变化反应比较敏感,早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前,就明显地减少了想要的和实际生育孩子的数量[v]。

    从政策上,虽然还有一些学者,以及更多的官员,认为现行政策仍然需要坚持,以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但是,相当多的学者甚至一些官员认为,“一胎制”作为一种过渡性政策,已经把它预期的作用发挥出来,现在已经到了可以做出调整的时候。实际上,政策微调已经以渐进的方式开始进行。例如,由于计划生育法将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权利赋予了地方政府,绝大多数城市已经允许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第二胎,这样,一方面兑现了政府把一胎制作为一代人政策的承诺,另一方面也部分地解决了未来人口萎缩的问题;那些人口增长过于缓慢的地方政府,则在此之外进一步放宽了允许生育第二胎的条件,也可以部分地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而从总体政策走向看,是否允许生育二胎只是个时间和方式问题。

 

注解:


 


[i] 实际上,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2。由于这个数字实在太低了,学者和官方在做了若干假设之后进行了调整。一般认为,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是1.7到1.8之间。

[ii] Hodgson, Dennis, Orthodoxy and Revisionism in American Demography,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Vol. 14. No. 4, pp. 541-569, 1988.

[iii] Overholt, William,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RAND Testimony Series, CT-244, May 2005.

[iv] 根据目前的出生性别比预测,2020年中国25-35岁男子将比20-30岁的女子多4000万人左右,按照中国习惯的婚姻年龄差别,这些人将找不到合适的配偶。

[v] Johnson, D. Gale,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 10, pp. 1-16, 1999.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2639.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文明的农业古国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文明的农业古国尹兴义纵观中国之伟大,有一个最基本的表现:平凡筑伟大,勤劳育真情。中华民族在构建农业社会文明中,以“自食其力,自给自足”为主导思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所以,中国农谚代代传承:“金山银山难充

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最大地震:海原大地震

海原地震-海原大地震海原地震的发震时间为1920年(民国九年)12月16日20时05分53秒(农历庚申年十一月初七)。海原地震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级8`5级,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6`7,东

环境保护的措施都有哪些? 保护环境的措施有哪些

2011-06-22 14:41[查查吧]来源:www.chachaba.com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

声明:《人类破坏环境的后果 人类历史最大的人口转变及其后果》为网友永不放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