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磁州窑瓷枕 耀州窑与磁州窑瓷枕造型与装饰浅析



     瓷枕是古代瓷器中较为流行的一种造型,作为陪葬的冥器出现的,以后逐渐成为卧室的寝具和治病号脉的工具。瓷枕最早创烧于隋代,唐开始大量生产。到了两宋及金、元时期,瓷枕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各地域众多窑口都有陶瓷枕烧造,如唐宋时期就有巩县窑、长沙窑、越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吉州窑、定窑等,其中唐代巩县窑和宋代磁州窑还出现了专制瓷枕的作坊。同时在瓷枕的造型与装饰技法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被纷纷采用,下面就对耀州窑与磁州窑的瓷枕造型及装饰题材作一浅析。

  一、耀州窑与磁州窑瓷枕造型的比较

  耀州窑是古代北方著名的瓷窑,也曾烧造了许多精美的陶瓷枕,在唐代烧造的三彩器物种类繁多,有人物、动物、日用器皿、建筑物构建等。其中枕的造型也很丰富,有三彩犀牛枕、棕黄釉卧狮枕、长方形三彩枕。(而磁州窑在唐代未见枕。)

  宋时耀州窑枕常见的造型有长方、椭圆、如意、六边和人形。其中最著名的有现藏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的青釉刻花凤穿牡丹纹枕(图1)。该枕整体呈腰圆形,长23.3厘米,宽19.4厘米,高10.7厘米,中间略低,两侧略高,枕面略弧,枕面整体呈刻花凤穿牡丹纹,凤头部有冠,嘴巴短粗,眼睛细长,弧形卷草形长尾,嘴衔牡丹花枝,躯体窈窕,凤周围刻折枝牡丹纹,凤与枝叶茂盛的牡丹花融在一起,十分精致富丽。枕侧分成五曲,每侧都刻相同折枝牡丹纹,枕背中上留有一圆形排气孔,枕底露胎,釉色青绿,均匀洁净,玻璃质感强,胎质细腻,而宋代磁州窑枕主要有亚腰、元宝、兽型、叶型等。未见如意型、六边型和人型枕。

  耀州窑进入金代开始逐渐走向衰败,器物造型一改北宋时的轻、薄、巧的风格,以较厚耐用为特征。其中青釉男女双婴座枕枕面残,仅留枕座,整体呈腰圆形,枕正面模印男女双婴,双婴面目相向,右侧为女婴,头梳双髻,颈带项圈,伸着半臂,戴手镯,双手环抱一物,身稍向右斜侧;左侧为男童,头留短发,身着长衣,右手持物上举,左手支头,胸前似有飘带,戴手镯,身向左倾斜。两童皆脸面丰满,轮廓清晰,神态自然。整器施青釉,青釉色略泛黄,釉面有开片。元代以后,耀州窑制瓷中心也逐渐转到黄堡镇东约10公里的陈炉地区,产品质量也逐渐下降。目前仅见一件枕面略残、整体呈圆角长方形的黑瓷枕。明代的资料尚未见到,而清代则见到一些晚期产品,发现一件黑釉镂孔长方形枕和少量的青花枕残片,但数量很少。

  而磁州窑瓷枕生产到金元时期进入了斑斓多彩的艺术高峰期,造型多样,表现题材广泛,涉猎内容丰富,瓷枕成为最能代表磁州窑的艺术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产品。瓷枕在器型上有了很大变化,开发出八角形、如意形、腰圆形、长方形、长方扇形等不同的造型瓷枕。

 宋磁州窑瓷枕 耀州窑与磁州窑瓷枕造型与装饰浅析
  二、耀州窑与磁州窑瓷枕装饰题材的比较

  耀州窑瓷枕的装饰题材非常丰富,包括动物纹、植物纹、人物、文字和其他一些纹样。动物纹主要有狮、虎、犀牛、鹿、凤凰及水族动物中的鱼、游鸭。瑞兽动物狮、犀牛纹样吸取西亚流行纹样进行装饰首先出现在唐代耀州窑生产的三彩犀牛枕和卧狮枕上。金元以后出现的虎形枕就是这种卧狮枕的继谱。耀州窑五代瓷枕上未见有动物纹装饰。宋代瓷枕出现大量的动物纹样,从遗址出土的残片上常见刻有奔鹿、虎纹和水波跃鱼、水波游鸭等。这些纹样有些饰于枕面,有些饰于枕臂。

  植物纹在耀州窑装饰纹枕上应用也特别广泛。唐代青釉和白釉枕上常划有松叶纹等细线划花纹样,简洁大方。五代枕上常有划团菊、牡丹、莲瓣、卷草等纹样。到宋代,植物纹样在枕上的装饰更多,常见有刻花牡丹、莲花、梅花、菊花、卷草等,其中牡丹和莲花最多见。牡丹纹常见有缠枝牡丹、折枝牡丹、交枝牡丹、卷枝牡丹、对枝牡丹、凤穿牡丹、楼台牡丹等多种形式。莲花则多和婴戏组成婴戏莲纹。梅花在枕上的装饰非常少见,陶瓷枕在宋代多属实用寝具,因瓷性清凉,虽不宜寒冬便用的瓷枕,但是消暑的凉物,固多是夏令寝具,因此常见的装饰图案也多是夏秋花卉图案,如莲池、荷叶等;而冬季开放的梅花装饰在枕面上,确实非常少,耀州窑遗址出土的梅花装饰枕,大概是工匠们借用梅花傲凌雪霜、坚韧清孤的品质来表达他们刚直不阿、清风亮节的气质。

  人物纹在枕上的装饰多见有婴戏纹,婴孩多和莲花、连叶组成婴戏莲纹,寓意“连生贵子”。另一种为孩儿枕,多为卧姿的男童形象,象征“宜男”之意。

  文字在枕上的装饰多见于宋代磁州窑,而耀州窑瓷枕上早期少见,目前仅见一件残枕片上,是枕外壁,铭为“真武灵应真君”。此铭的“真”字已残,“武”字仅余左下部“止”部残笔。真武即玄武,为北方之神,宋人因避始祖赵玄朗之讳而改,大中祥符年间,神尊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此铭系民间对其之俗称。但在耀州窑东移后陈炉窑场清代瓷枕中书写吉祥语有、祝君早安,黎明早起,高枕无忧,长命富贵,天作之合,鸳鸯共枕,事里通达,四季平安,福禄寿,福寿双全,梦入邯郸,吉庆有余等。

  磁州窑枕的装饰技法繁多,表现题材广泛,文化内涵之丰富,生活趣味之浓郁,装饰题材主要有:花鸟鱼虫、珍禽异兽、婴戏、山水绘画、人物故事、神仙志怪、诗词曲赋等,不一而足,反映出宋元时期的民风、民俗和社会生活,为普遍老百姓所喜欢。

  磁州窑瓷枕的纹饰特点是随着各时期磁州窑制品的纹样变化而变化的,技法上仍然采用的是印纹、刻划纹、剔刻纹、白地黑花、模印、三彩之类,但在装饰上它的表现形式更典型、更鲜活,装饰内容更丰富,花样更繁多。花纹类装饰有莲花纹、梅花纹、卷草纹、水波纹等。莲花象征圣洁,牡丹象征富贵,梅花表示品行高洁,卷草、水波纹则表示旺盛的生命力。图案装饰有古代典故、神话故事、如“陈桥兵变”、“李逵负荆”、“司马题桥”、“柳毅传书”、“西游记”等;还有表现儿童题材的,如“钓鱼”、“放风筝”、“骑竹马”、“背荷戏鸭”等;有表现杂耍题材的如“踢足球”、“马上倒立”等;有描绘山川人物题材的,如“桥头题诗”、“祈祷升天”、“三山耸立”等;有描绘飞禽走兽的,如虎、鹿、飞雁、惊兔等;有反映农家生活的书法装饰,如“一架青黄瓜,满园白黑豆”、“山前山后红叶,溪南沟北黄花;红叶黄花深处,竹篱茅舍人家。”还有把字与植物结合起来,表示吉祥、如意、喜庆、长寿,如“花”字竹叶组合在一起,表示“花烛”等。磁州窑瓷枕的装饰图案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生活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磁州窑瓷枕生产有一个奇特的商品广告现象,即在枕底压印戳记。在磁州窑瓷枕藏品中,据展示发表统计到烧造瓷枕的窑户有“张家”、“王家”、“李家”、“赵家”、“马家”、“刘家”、“常家”等。张家的窑戳有“张家造”、“张大家造”、“张大家枕”、“张家枕”、“张家记”、“张家窑”、“古相张家造”等;王家的有“王氏寿明”、“滏源王家造”等。此外有“李家造”、“刘家造”、“釜源常吉造”。在这些烧枕的窑户中,以张家的声誉最高,烧制的时间最长。

  总体来说,耀州窑与磁州窑瓷枕的造型与装饰各有特点并有相互学习借鉴,耀州窑瓷枕造型装饰于磁州窑对比相对较少,但它讲求器形与装饰的结合,刻印并用,处于当时青瓷业的领先地位。而磁州窑在器形上有所突破,且与绘画、诗文、剔划等手法相结合,从而成为北方金元以后的最大窑系。明清以后,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开始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今日看来,古代先民留下的这些瓷枕不仅仅是日常实用品,更是难得的艺术品,它融造型、绘画、诗文、雕刻、色彩为一体,是多元艺术综合的艺术品。枕面装饰极其丰富,画面多取材于当时人们喜闻乐见、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景,这些纹样来源于自然和生活,多以写实为主,并重于变化创新,是不可多得的实用类艺术品,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值得珍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384.html

更多阅读

宋之问诗歌: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前记:宋之问,初唐时期著名诗人,与沈佺期齐名,号称“沈宋”。他是唐朝历史上有名的无耻文人,却写得一手好诗,尤其是五七言律诗,以属对精密、音韵协调见长,大多词采绮丽,对仗工整,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

宋代五大名窑——官窑 宋代的五大名窑

官窑[guān yáo] 官窑贯耳瓶(宋)官窑则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历代由朝造专设的瓷窑均称“官窑”,所产瓷器称为“官窑瓷”。 “官窑瓷”则又分为两大类,狭义的指朝廷垄断,专窑专烧的,广义的则是由朝廷设定标准,用窑不限,即民窑也可烧造,最后

阅读孙振耀关于工作与生活 孙振耀退休感言读后感

阅读孙振耀写了 关于工作与生活大概两年前在网上看到这遍文章,当时看了有很多感悟,真了感谢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便利性,能让我们普通人能及时获取最新有价值信息。其实通过互联网和书本,我们每天接触到很多新的知识,通过阅读这些文章,给我们

声明:《宋磁州窑瓷枕 耀州窑与磁州窑瓷枕造型与装饰浅析》为网友半江戎马与君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