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艺术区 798艺术区,何去何从



     作为中国文化创意园区中代表中的代表,798艺术区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几乎代表了中国文化艺术产业的一个时代。

  时至今日,它依然作为行业的标杆存在,并在很多地方新的规划项目中作为案例来解释文化创意园区的形成。798艺术区对城市旧有建筑的改建、对艺术家的包容、对城区形象的提升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个艺术区,甚至已经成为北京市乃至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名片。围绕着这所艺术区,艺术家看到的是荣耀、勇气和责任,投资客嗅到的是生意、需求和财富,而本刊则看到的是一个在思索中前进的798。

  798目前在面对很多其他园区在若干年后也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甚至涵盖了文化艺术园区或是文化创意园区最核心的问题。

  798的成长过程

  798 艺术区的建筑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那时候,798 艺术区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建设的“国营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这座工厂包含了原电子工业部所属706、707、718、751、797、798等6个厂。工厂区筹建于1951年,由前苏联政府援建,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全部由民主德国完成,因此秉承了德国“包豪斯”的设计风格。当时的无线电联合器材厂以生产无线电零部件为主。其中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很多重要零部件的生产和制造任务就由这座工厂承担完成。但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企业亏损严重,工人纷纷下岗,大片厂房与车间处于闲置状态。至此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798的生命源自一所著名艺术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院是在1950年4月成立的,是教育部直属的惟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由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成立,毛主席为学院题名。这所大学一直位于王府井。1995年中央美院决定迁出王府井,但是由于望京花家地新校址还没有完工,只好在望京地区的大山子进行了6年的过渡期。而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央美院给798 艺术区注入了生命。

  当时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位置与中央美院邻近,由于中央美院的大量教师和艺术工作者需要创作空间,而毗邻的无线电联合器材厂恰好空间比较开阔,加上交通便利、租金便宜,受到了创业型的文化艺术机构和艺术家的偏爱,因此很多艺术家开始聚居此地。从1995年到2001年,是798 艺术区缓慢成长的过程。

  2001年,中央美院迁入望京花家地新校址,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原来的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已经成为北京乃至中国小有名气的艺术家聚集地,798艺术区也因此得到业界的重视。2002年前后,大批艺术家进驻到798艺术区,同时一并出现的还有与艺术相关的机构、画廊,而画廊成为了当时艺术区内的主要业态。

  这时候的798艺术区得益于艺术家的聚居,主要功能已经不限于满足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和基本生活的需要。随着基础生活设施的逐步改善,798艺术区的市场商机逐渐被挖掘出来。一些餐饮、住宿、美容美发等服务业也在园区周边聚集。798艺术区逐步开始走上商业化的道路。

  2003 年,一批艺术家提出了在798举办实验性商业活动的想法。后来,很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和品牌都开始选择在798举办新产品发布会和展销会。这种趋势到现在也没有停止,比如小米手机和索尼在2012年都在798进行了新产品的发布。随着798商业化的加重,798的地租也成倍增加。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开始作为物业方管理具体的房屋租用,而朝阳区管委会也介入到艺术区的具体管理工作中。由于其业态的新颖性和惟一性,798成为了对北京拥有众多高等级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补充。这种补充所展现的当代文化艺术的成就,因其时尚、趣味、历史和现代的交融等特性赢得了众多文化层次较高、收入水平较高人群的喜爱。798也从一种纯粹的艺术区变身为一种旅游区,成为了来京旅游者几乎必去的集参观、游览、休闲的“景点”。

  2006、2007年两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798艺术区先后荣获“2006中国最佳创意园区”、“2007中国最佳创意园区”奖项。国家旅游局及CNN旅游调查显示,外国游客已经把长城、798、故宫看作来北京旅游的三大景观。

  798的功能变迁

  目前,798艺术区已经成为北京市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并成为北京的一座新地标。同时伴随着时间的流转,798的功能也在调整。

  时间追溯到2004年以前,798没有政府的规划,也没有政策的指引,它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如同青岛等城市的形成。那时候,798艺术区还是很纯粹的,基本以艺术家的工作空间、“北漂、盲流艺术家”的栖身地为业态的呈现。随着园区的发展,798从艺术基地转向了工业遗产与大众时尚旅游区,这时它承受的已经不仅是艺术家对艺术的探索,同时也在承受很多不属于它的功能,比如:文化保护功能、产业集聚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

  首先,798艺术区恢复了原来废弃的旧厂房的人气,为这些旧式建筑带来了新的生命。通过对这些旧式建筑的改造,城市的魅力得以展现,同时也给北京这座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的城市带来了生命的张力。这是一个艺术园区应该具有的功能,特别是通过很多艺术家的努力,一些老工厂、老仓库等成为新的景象,很多创意的元素的组合将历史文化遗产变成了与城市文化有机融合的景观。

  这也是众多城市将798艺术区作为行业标杆的原因。上海静安区的800秀、合肥的红四方老厂区 、北京海尔?首钢文化创意产业园、原西北第一印染厂改建的西安纺织城艺术区,北京原京棉二厂的老厂房和北京焦化厂老厂区都基本以798艺术区的形成作为设计思路的来源或者模板。实际上,这也确实是城市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未来发展相结合的良好典范。

  其次,798艺术区产生了强大的产业集聚功能。朝阳区管委和798的物业方对园区进行了规划设计,并对周边路网进行了改造,同时增加了一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服务机构,使园区的功能趋向完善。而园区在商业设施逐步完善的同时,也带动了更多的画廊、艺术家工作室向园区集中,大大增强了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大山子附近的地产、商业设施都因798艺术区知名度的提高受益。据统计,798艺术区的巅峰时期,“798”聚集各类艺术机构450余家,画廊签约艺术家超过2000人;每年举办各类文化交流展示活动2000多场次,接待国内外游客200余万人次。在798艺术区产业的带动之下,“泛798”地区正在形成,附近的草场地、环铁地区和更远的宋庄,形成了几个规模化的文化艺术群落。

  此外,艺术、商业和其中的融合氛围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时尚。随着798中艺术活动、商业活动、社会活动的日益频繁,798又具有了休闲娱乐的功能。798的功能也走向复合功能,成为都市旅游的新载体。798艺术园区目前已经成为国外游客游览北京的必去之处,也变成了体验时尚氛围,标榜自己为艺术粉丝的年轻人的聚集地,甚至成为情侣幽会地、婚纱拍照地。

  但艺术家的空间是一种与商业空间非常不同的空间,强调独立、自身的丰富和自我的价值判断,而商业化空间则呈现的是一种大众的、非自我的、通俗的表达方式。这样的功能变迁,着实让艺术家有些为难。

  画廊撤离,艺术家逃离

  2013年年初,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发布的北京主要艺术区内画廊变动数量显示,2012年北京各大艺术区画廊均有相应的减少,其中798艺术区由207家画廊减少至173家,是画廊变动数量最多的艺术区。实际上由于整体经济环境的不景气,798艺术区中最多的业态形式——画廊正面临着经营的困境。

  2012年夏天,老牌画廊世纪翰墨宣布撤出798;

  2013年2月,艺术家方力结束与品画廊为期2年的合作;

  2013年初,本来打算入驻798的号称韩国最大画廊的阿拉里奥画廊宣布撤离。

  记者几次前去798采访,面对的也大多是一些旅行团和游客的身影。原来比较熟悉的3818库里仅剩下几家画廊在营业,很多画廊已经腾出地方做起了副业经营,如装饰品、咖啡餐饮、礼品店等。

  记者采访了从798退出的一位业内人士,现在CBD世界城经营一家画廊——颐和悦馆的经理张根俊,他向记者诉说了一些艺术家之所以撤离798的原因。他说主要还是798艺术园区的业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自从798知名度提高以后,798已经从纯粹的艺术区转变为商业区和旅游区,随之而来的就是房租的增加。

  与此同时,798经营业态的变化也令艺术家和画廊经常面对的是游客而不是购买作品的人群。“现在去798的人主要是参观游玩的人,这些人到那里去拍照、合影、游玩,喝一杯咖啡,买点小纪念品等。目前798已经脱离了它自身的形成原点,而且,现在有些画廊频繁地接待参观游览的人群,而这些人大多又没有购买力。但是这些人对艺术品却不是很尊重,很多人拍照的时候用闪光灯,有些甚至用手去触摸作品。所以现在有些画廊收门票,也是很无奈的事情。” 颐和悦馆的张根俊说。

  北京画廊协会秘书长董梦阳说,“画廊撤离并不是一件坏事,画廊主更应从自身的经营模式上找原因,梳理思路,再次出发。”但是记者调查后发现,画廊撤离并不是画廊主自身的原因,而是园区在发展中定位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798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区,变成了一种“旅游区”。 798的品牌是艺术园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而不是搞活动的园区。归根结底,艺术区首先要考虑到它自身成立的真正目的,即为艺术家的工作室服务,这样才能把艺术区的生命力持续下去。当年是中央美院的教师和艺术工作者给了798的生命,而如今靠地产经营和一些服务业来让798继续生存,显然不是文化产业的正道。一些业内专家就指出,798从艺术基地式的园区走向工业遗产与大众时尚旅游区,作为产业园的艺术经营和管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目标市场的缺失与偏离,在营销上犯了一个严重错误。

  不是798独有的问题

  当年798之所以获得成长的动力,主要的原因还是这里交通便利、租金便宜,加上空间的开阔与开放,受到艺术家的喜爱。但中国文化艺术园区的发展基本没有成型的经验,即使是美国最为闻名的艺术区——位于纽约的苏荷区,也并没有逃离商业化的命运。记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在19世纪,苏荷区原是纽约最集中的工厂与工业仓库区,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由于美国进入后工业时代,苏荷区旧厂倒闭,仓库空间闲置废弃。后来纽约通过立法,保留苏荷区旧建筑景观,确认苏荷为文化艺术区。之后苏荷区成为世界上画廊最为集中的艺术区,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苏荷区已经彻底蜕变为纽约的高级旅游景点,成为纽约餐馆、咖啡厅、时装店等生意最兴隆的地区。

  美国苏荷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历经居住区、工业区、艺术区和商业区4个阶段,呈现出四种不同的状态。和798成为来北京旅游者的目的地一样,这个地区由一片颓废发展成为时尚之都,最终也成为旅游者前往纽约的必到之所。“苏荷区”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艺术园区最终的命运,即文化艺术区,发展到最后,极有可能作为城市旅游的新型载体。而这种判断,又为798的功能变迁所证实。

  而现在,很多地区都在筹建以798为蓝本的文化艺术区。记者在这里不禁要为这些地区提前呼吁一下,艺术区的发展,如果进行产业化运作,则到最后其展现的不是艺术的节奏,而是商业的节奏。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变化应该尽量地放缓,以让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得以延长。目前全世界的艺术区都面临着一样的问题,即艺术区的发展来自于最初的艺术实验区,如果发展为商业区,艺术家则会被取代。如何探索艺术区的发展之路,艺术区的命运该如何得到社会的帮助,这已不仅仅是艺术区管理者的问题,也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者所面临的问题。

  2013年,798正在谋划新的规划方案,即要把798打造成艺术品展示、交易的公共平台,未来的798要将艺术品国际展览、交易、拍卖的功能集于一身。目前,798管委会已经将五星级拍卖大厦的修建方案提交北京市。按照方案,拍卖大厦既可以为国际藏家提供住宿、拍卖的场所,又配备了艺术品的仓储、安保措施,为收藏家们提供全套服务。与此同时,公益性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也在筹划建设中,将对重点艺术品进行收藏、展示和研究。未来,798的交易区将占到园区10%~15%的面积,实现以功能提升带动产业升级。

  希望这样的新规划能将798的艺术形态和氛围留住,并让文化产业走向真正的繁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718.html

更多阅读

北京新地标:798艺术区

前阵子上网看新闻,读到《环球日报》所载单仁平的一篇文章《艾未未获准在北京办展览挺有意思》。文中有一段说到:“艾未未是颇具争议的现代艺术家。他是中国内地受到西方政界和艺术界支持最多的艺术人士,而在中国因政治原因知道他的人,

法国 巴黎艺术桥,挂满同心锁的爱情桥 法国巴黎左岸艺术区

之前曾去过法兰克福,写过一篇《法兰克福,挂满同心锁的铁桥》,后来《非诚勿扰》来过一位带着同心锁的德国男嘉宾,节目的播出使这座挂满同心锁的德国铁桥名气大增,搜索率陡然增加。如今,我来到巴黎的艺术桥(Pontdes Arts),望着桥上那密密匝匝

浮生若梦,何去何从 浮生若梦 电视剧

浮生若梦呵,我将何去何从?或许,我已经找到自己命运的支点。    ——【题记】  我无法抑制每一个音符排列的忧伤旋律,也无法逃避每一支迷茫交汇的沉郁奏曲;    我无法隔离每一行文字铺陈的寂静之旅,也无法握紧每一次微笑传达的欢

声明:《798艺术区 798艺术区,何去何从》为网友遲暮花未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