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马文•鲍尔学习—— 管理咨询业缔造者的一生留给我们的启



  对于马文·鲍尔,原来只是知道他的名字,知道麦肯锡真正的缔造者是他,而不是麦肯锡先生.2006年初,在汉彬洲开始第5年的时候,我读到了《Mickinsey’sMarvinBower》的中译本《麦肯锡传奇》.我被彻底震撼了.我开始迫不及待地寻读马文的故事,关于马文的文字,马文留下的文字(他留下两本书《管理的意志》与《领导的意志》),一遍又一遍,我开始细细品味这位管理咨询业祖师爷一生百年留下的启示.

  随着这位性格分明的老者在我脑海中的形象日益生动,他的例子,他的语言萦绕心中,挥之不去,仿佛有一股巨大的力量作用于我的心灵.也是这一股力量迫使我动笔,(虽然这笔显得特别沉重),对它进行清晰的描述与记录,让我想得更加清晰,让我铭记.

  我想与您分享,诸位汉彬洲同仁,感谢马文为我们提供了活生生的愿景与例子,在马文身上没有任何复杂的理论,只有简单的道理,认真的坚持,我们只要象马文一样坚持,汉彬洲可以成就理想.

  如果您是一家专业机构的领导者,我想与您分享,马文与麦肯锡告诉我们成就一家优秀专业机构的意义,价值与方法,我们只要象马文一样坚持,就可以成就最优秀的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医院,出版社,大学,政府机构.

  如果您是一位领导者,或者想成为一位领导者,为社会创造意义,为我们的人生创造尊严与价值,我想与您分享,我们可以向马文学习.

  马文·鲍尔与麦肯锡的传奇

  马文出生于1903年8月1日,1933加入麦肯锡(这家以会计为背景的管理工程事务所系麦肯锡先生始创于1926),1937麦肯锡先生去世,1939马文同其他三位合伙人买下麦肯锡公司,开始明确以管理咨询为使命,那时,麦肯锡共有18位员工;1950马文开始担任麦肯锡总裁,1967卸任麦肯锡总裁,1992从麦肯锡正式退休,马文逝世于2003年1月22日.

  今天,麦肯锡在全球40多个国家有80多个分支机构,7000多名咨询顾问,年收入30多亿美元.而规模表象无法真正传递这间专业机构为全球商业进步所创造的意义,价值与影响.《经济学人》如此评价:“麦肯锡过去几十年的成功在业界赢得的不仅是极高的声望,而且是神话般的光环,他们自由出入世界一流公司的董事会(越来越多的董事会被他们的校友占据),最优秀的商学院精英在他们的门口排着长队.”这些思想精英们汇聚成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智库,他们创造的管理科学与方法对现代企业运作影响深远,无可比拟;全球最大的500家企业中有2/3是他们的客户,这些工商业巨子的高层决策与运作直接受他们影响;这里还是全球最大的CEO学校,成千上万的麦肯锡校友在各个领域担当要职,延续影响.而这又是一家从来不打广告的公司,他们从不公开谈论客户,从不吹嘘,行事低调,外界常常只感受到他们的光芒,对他们真正的理解近于无知.

  麦肯锡的伟大还将长久延续.马文倾注一生推崇的客户价值与职业精神的信条已经融入成为这个组织的基因,这个组织因此焕发出无比强大的生命力继续发展,长久延续.

  马文没有权势与巨富,只有对他的客户,对他的门徒,对麦肯锡的巨大影响.他领导的咨询项目中客户方成员发展成为CEO的概率是同类人员的20倍;他担任麦肯锡总裁17年间,有50多位部下陆续成为大型公司的CEO.艾森豪威尔总统在政时曾请马文的麦肯锡小组做过白宫的组织咨询项目,事隔十几年后,总统先生在一封关于领导才能的信中如此评价马文的建议,“我极为敬仰的人给我的忠告”,马文的忠告是”你应该关注你的工作,而不是你个人.”

  郭士纳,前麦肯锡顾问,后来领导IBM成为全球最成功的CEO,现在还担任着美国经济学教育联合会主席的职务,旨在贡献社会教育,马文是他的前任连任3届的主席,他接过马文的衣钵.

  大前研一,前麦肯锡东京资深董事,被日本社会尊称为战略之父,在他的力作《战略家的思想》的扉页上写着,“献给马文·鲍尔,我的楷模,深怀敬意”,然后才是献给他亲爱的家人.

  史蒂夫·考夫曼,前麦肯锡顾问,现哈佛商学院教授,曾担任艾睿电子CEO,在90年代末他快要从艾睿电子退休的时候,《纽约时报》登了一篇关于他的报导,而后他收到马文的一封信,信中夹着从报上剪下的那篇报导,有的部分有勾画点圈,马文在信中写道:“纽约时报把你描述为一位高效的管理者不够准确,他们描述的是一位高效的领导者,这比前者更加可贵.我为能在麦肯锡认识你而感到自豪.”读了信,考夫曼先生欣喜若狂,打电话给家人,把信贴在办公室的墙上.这是一位年近60的领导100亿美元业务的CEO对马文的敬重.

  向马文·鲍尔学习

  《麦肯锡传奇》的译者归纳马文的一生是”愿景,领导力,价值观与职业精神的胜利”.毫无意义,这是一场领导力的胜利,这位终其一生在思考探究领导力的先驱留给我们一个如此生动的领导力致胜的案例.从他的身上,我们如何获得榜样的力量?下述4个方面是我领悟到的仿佛在心中挥之不去的那股巨大的力量.1,绝对的职业精神,对自己,对团队没有任何妥协的职业精神,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坚持最高标准;2,惊人的执着,对个人与麦肯锡的理想,信念,原则一生认真坚持,不动摇;3,以个人榜样作领导,以身作则,行不言之教;4,高尚的人格,胸怀远大,看重长远大道,轻私利.

  彻底的职业精神

  在30年代,年轻的马文为什么会跟随麦肯锡先生,后来与合伙人买下麦肯锡,是因为他坚信管理咨询作为一个行业的意义与价值,他所构思的是一个当时尚未成熟的向企业高层就重大管理问题提供专业,客观,公允建议的行业.马文对管理咨询业的信念核心就是职业精神,而职业精神的核心即客户价值.“置客户利益于自身之上”,这句简单普通的陈述被马文视作第一信条,他毕生的重复与实践让人们理解他的认真.

  一直到80年代,这位管理咨询业的鼻祖还在亲自参与咨询项目,还在访谈客户,学习客户业务与管理的细节.在访谈客户的时候,马文还是会递上一页纸,并说:“这页纸上列着5条我们的职业原则,这可以帮助您理解麦肯锡.”

  1.置客户利益在公司利益之上

  2.坚持诚实,正直与可信任的最高标准

  3.为客户公司内的私人与机密信息保密并为客户内部个人的敏感性建议保密

  4.保持独立建议,随时准备告诉客户高层我们看到的事实,即使与高层不一致,甚至影响到我们的收入与关系

  5.只接受我们有能力胜任并可以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事情

  这是马文所定义的职业化方式,是他认定的麦肯锡的生命,他是狂热的倡导者,也是富有勇气的捍卫者.如果有人为了客户的最大利益而不惜冒失去客户的风险,他知道后会大加褒扬,四处宣讲;如果有人违背了职业化标准的基本原则,马文会毫不客气.前麦肯锡总裁荣·丹尼尔回忆说,马文会在公司很需要用人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把一个顶尖人才开除掉,甚至连5秒钟都不用就作出决定,不管公司的损失有多大,马文就是这样坚持原则的.

  1967年,马文作为麦肯锡总裁最后一次去伦敦分公司出差,在留下的一封告别信中写道:“我在辞别(辞去总裁)时的希望是,第一,在以后乃至很久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所有的合伙人能够给同仁们提供关于职业化方式的正式培训和在工作上的辅导;第二,在以后乃至很久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所有的合伙人在任何时候觉得我们做的事情正在伤害我们的职业精神或者我们的职业精神正在无意间慢慢丧失,都会大喊出来;第三,在以后乃至很久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所有的合伙人在任何时候发现基于我们信念所建立的原则没有得到执行,都能站出来捍卫.”

  今天,在麦肯锡的网页上,我们还能清晰地读到,职业精神是麦肯锡信念的核心,诠释职业精神的,基本上还是马文一直递给客户的那页纸上写的五条原则.

  马文彻底的职业精神不仅体现在对客户价值的偏执,还体现在他对形式与细节的苛刻.对于顾问着装,帽子,袜子,对于咨询报告的装订,书写格式,标点符号,马文都有严肃的标准,可能是他在骨子里认为这些形式最终也作用于客户价值吧.

  一生的执着

  对于理想的愿景,马文有坚定,清晰,精确的描述:“我们没有顾客(customers),我们只有客户(clients);我们不属于哪个行业(industry),我们是一个专业(profession);我们不是一家公司,我们不是在做生意,我们是一个专业机构;我们没有员工,我们只有一起共事的同仁;我们没有业务计划,我们只有远大志向;我们没有规则,我们只有共同的价值观;我们只是管理顾问,我们不是企业家,管理者,内部人,也不是猎头.”

  麦肯锡现总裁戴颐安总结,“马文的一生展示了执着可以产生的巨大能量.”在马文漫长的一生中,所有认识他的人见到的是一个不变的马文,他是那样执着于麦肯锡的理想与信念.除了对职业精神的认真坚持,马文所笃信的麦肯锡原则都不容妥协.马文坚持发展年轻的商学院精英成为管理顾问,他相信对高层顾问的价值,智商,创造力与系统训练比经验更重要,他的坚持后来成为行业的普遍实施,一直延续至今.

  马文坚持麦肯锡应该”一家”专业机构.这家高标准的专业服务机构会有众多分支遍布全国(后来到全球),却会有一致认同的鲜明个性,共同的价值观理念与做事的方式.马文的执着让麦肯锡过去数十年在全球完全是以一家家分支机构的自我复制而实现拓展,而不是象其他公司惯用兼并,收购的方式;马文的执着让麦肯锡今天在全球80多个分支机构仍共享一页共同的收益表,真正是一家机构的多个分支,而不是常见的多家公司(独立的收益责任)共享一家字号的形式.

  基于今天的成就,我们很容易理解马文的执着是值得的,甚至是自然的.但我们更需要理解的是,在整个麦肯锡发展的历程中,马文的执着所显示的是何等的信念,智慧与勇气!对理想的坚持首先意味着抵挡任何偏离理想的诱惑,关于哪些业务不能做,哪些钱不要挣,马文是清楚的,坚决的.1963年,马文解雇了一位看似很成功的芝加哥的资深董事,看似不可思议的决定背后就是此君沉湎于不够成”重大问题”多个项目之中,虽然收入不菲,却偏离方向.

  在60年代末,一些服务性的公司纷纷公开上市,如ADL,博思咨询,很多合伙人通过上市挣到大钱.马文站出来反对行业的短视风潮,他坚持认为专业机构不宜公开上市.他相信专业机构的独立性不能受到经营业绩的压力,咨询顾问只应为客户价值负责,而不是为股东负责.后来博思咨询的回购,一直到去年科尔尼的回购都证明马文执着背后的智慧.

  1967年,马文卸任麦肯锡总裁,日常不再参与公司方向与决策的讨论.1969年,麦肯锡在新总裁李·沃尔顿的领导下探索新发展路径,其中有一个热门题目为与DLJ(一家企业收购基金)合资,由DLJ寻找并买下经营不善的企业,由麦肯锡进行再造,扭亏为盈后卖掉企业从中获利.看上去这确实是一个业务模式创新的好概念,可以赚大钱,很多麦肯锡的资深董事看起来跃跃欲试.在一次决策性的大会上,马文又站出来了,他坚决反对任何把麦肯锡沦为生意人的诱惑.马文的执着又改变了麦肯锡的命运.

  马文的执着是惊人的,但马文却不是固执的.相反,马文是开放的,他善于学习,善于变革.KidderPeabody的前董事长AlbertGordon高度评价马文思想的开放,誉马文为倾听大师,“他倾听是为了学习与理解,而不是去找漏洞.”

  个人榜样的领导

  马文穷其一生宣扬职业精神,更重要的是,他是这么做的,他让自己成为麦肯锡的榜样.理查德·卡瓦纳,世界大企业联合会CEO,这位前麦肯锡董事如此评价马文,“他不仅仅是在说着这些信条,他确实是这么做的,这可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不仅仅是位好领导,还是位好老师.”

  马文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在他60年的麦肯锡生涯中,17年担任总裁,更多的时间他只是一位顾问,身先士卒,研究客户的重大管理问题,提出独立的专业建议.马文的个人工作方式成为专业精神最生动的注释,他坚持绝对的诚实与直率面对客户.有一段广为流传的马文轶事,在一次与一家重大客户的会议中,项目组向管理层陈述主要发现与思路,客户CEO是一位极端的专制独裁式者,不停打断报告,马文突然跳出来发飚,“XX先生,这家公司的根本问题,是你!”之后,死一般的沉寂,麦肯锡失去了这家客户,可马文就是这样坚持的.

  以个人榜样作领导是马文的信念,他反对传统以命令与控制为手段的层级制领导模式(马文称之为管理).1992年,退休的马文总结他领导麦肯锡的经验与毕生对有效领导的思考,写了《领导的意志》.在马文所构筑的领导力的理想国里,领导者依靠信任,榜样与说服去激发人们思考与行动,从上到下的领导力完全替代层级制的命令与控制.马文知道他的描述只是一个理想国,地位,权力与位居人上的观念在人类的意识中是如此的根深蒂固,领导力与层级制将是一场永久的斗争,但他深信以榜样作领导,激发人的自尊与自信,精神与意志,是正确有效的领导方式.

  伊丽莎白·埃德莎姆,前麦肯锡董事,《麦肯锡传奇》的作者,她为理解马文的一生专门访问过90多位曾与马文在麦肯锡或客户处共事过的人士,包括彼得·杜拉克,前GE董事长雷格·琼斯,这些具有非凡影响力的高层人士,工商业领袖,他们都对马文满怀感激与敬重,他们在遇到重大决策的时候,总会想,“如果是马文会怎么做?”这就是马文榜样的力量.

  胸怀远大

  到底是什么让马文赢得人们如此的敬重.罗杰·弗格森,美联储副主席,这位前麦肯锡董事如此归纳为什么他视马文为杰出领导的典范:

  1.他塑造麦肯锡文化的卓越能力

  2.他为保持麦肯锡的非上市地位而作出显著的个人利益牺牲

  3.因为智慧与谦虚,他没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公司,本来在早年他可以这么做

  4.他坚持不懈地利用一切机会向我们强调公司的价值观,甚至对那些已经离开公司的人也是如此.

  如此的敬重已经超越了对远见,智慧与成就的尊敬,更多的是,归根结底的是人们对高尚人格的敬意.1966年,管理咨询业正涌动上市赚钱的风潮,当时,马文拥有麦肯锡的大部分股份,完全拥有巨富的机会,可是,他不可思议地反潮流行事,把自己所拥有的股份按照帐面价值回售给合伙人.从而,麦肯锡获得了作为一家专业机构长期持续发展的坚实的财务基础,马文为了麦肯锡的未来放弃了个人的财富.业界赞叹马文无私博大的胸怀,可马文觉得他只是作了一个自然的决定.

  “许多人说如果我继续留在岗位上,或把公司卖给别人,或把股份拿出去卖个高价都可以赚更多的钱.我在做决定的时候没有想这些,我想的是要建立一家在我的身后能够长久持续发展的专业公司.那才是我的野心,我并不觉得自己的决定有多少慷慨.”

  留给汉彬洲的启示

  汉彬洲创建于激情与梦想,经过5年多的发展,已经形成明确的理想与信念.纵读马文的一生,麦肯锡的历史,我们可以感受我们的今天与麦肯锡早年的相似.顺着马文的足迹,我们可以寻找汉彬洲成长的启示与力量.

  汉彬洲的理想

  马文在1957年回忆麦肯锡早年的经历说,“我们对未来的乐观是因为坚信我们的客户需要这样的服务,而我们有能力提供这样的服务.我们已经看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客户的高层也认可我们的价值…”这段话恰恰可以是汉彬洲理想的基础,我们坚信所有追求持续发展的中国企业需要帮助,传统管理咨询模式并不奏效,而我们有能力与方法提供帮助.蓬勃发展的中国企业正如美国在二战之后的快速成长,大量的规模化企业需要建立,改善管理体系,潜在帮助企业高层的专业服务市场无比巨大.我们真正的挑战,可能也是唯一的挑战,就是我们能否真正坚守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职业精神,长期坚持.

  成就伟大的历程

  马文在担任总裁期间,1950-1967,麦肯锡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咨询费收入增长10倍,从200万到2,000万美元,可是马文总是聚焦在高标准上,警告公司不要增长过速过大.汉彬洲成立初期,定下了快速成长的宏伟目标,计划5年之后成就如何如何,事实告知我们5年远远太短,成就汉彬洲的理想将注定是一场长期的征程.1933年30岁的马文投身麦肯锡,直到17年后他任总裁的时候,麦肯锡还只是一家规模不足百人的公司.到1992年马文退休的时候,麦肯锡在全球拥有2500多名咨询顾问,咨询费收入超过10亿美元.

  寻找马文

  1933年,三十而立的马文踌躇满志,他拥有哈佛法学士与MBA两个学位,已经成家,第一个儿子已出生,供职于声望显赫的众达律师行.令熟人朋友们觉得不可思议,他居然毅然辞去名门,加入一家毫无知名度毫无规模可言的(马文是纽约分所的第3位员工)的事务所.马文相信麦肯锡是充满机会的事业平台,并且,他的薪水并不比在律师行拿的低,所以他满怀激情投入人生新的历程.很多偶然的机缘一起造就了历史,如果马文没有与麦肯锡先生相遇相交,今天的全球管理咨询业会是怎样的格局,那一定是迥然不同的.我相信,今天在这个世界的空间里,也有多位三十出头的马文,他们拥有愿望与梦想,等着我们去相遇相交.汉彬洲的未来在于寻找马文.

 向马文•鲍尔学习—— 管理咨询业缔造者的一生留给我们的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8314.html

更多阅读

美 凯文·鲍尔斯《黄鸟》TheYellowBirds 亚历桑德拉.鲍尔斯

《黄鸟》是描写伊拉克战争的经典之作。凯文·鲍尔斯是亲历伊拉克战争的退伍老兵,也是诗人。他用诗般的悲伤笔触,带领读者走进残酷的战争现场,更带领读者走上普通士兵们令人心碎的回家之路。他淋漓尽致地再现了残酷战争对人性的考验、

马丁·帕尔 摄影大师当代

玛格南摄影师马丁·帕尔(MartinParr)拍摄的作品题材十分广泛,从风光天气到富豪名流,都是他钟爱的主题。然而为他赢得赫赫声名的,是他拍摄这些主题的方式。荷赛期间,他来到阿姆斯特丹,主讲2008世界新闻摄影大赛SemPresser讲座。“我的工作

杰克鲍尔 的全身装备 谁会雇用杰克·鲍尔?

 美剧《24小时》中的反恐英难杰克·鲍尔绝对是特工中的精英。判断力、执行力以及效率都超一流,但如此优秀的员工,即使在诞生了众多不拘一格的天才怪才的美国,最终还是被政府遗弃,成了一个没有身份的非法居民,并以这个黑身份继续为美国

微软CEO鲍尔默低调访华:密会马云谈雅虎

15日,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的专机悄然降落在夜幕下的杭州。   与此前多次访华的行程不同,盖茨退休后,独自带领微软迎接互联网转型挑战的鲍尔默,这次访华的行程透露出更多微软全球以及中国市场变革的信号。   CBN记者独家获悉,14日

鲍尔默 陆奇,鲍尔默亲自挖来的中国奇才

 在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参加“Win7故事汇”,听到中国研发人员在Win7研发过程中那么多有趣而“艰辛”的故事,很有感慨,中国技术团队在微软、在IT技术发展中,日益成为主要力量。   有关中国研发团队的Win7故事,会再详细写来。这里谈一下另

声明:《向马文•鲍尔学习—— 管理咨询业缔造者的一生留给我们的启》为网友落日桥头细感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