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台商大厦租金 无台商,不东莞



     2007年底,叶春荣就任东莞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下称“东莞台商协会”)第八届会长的时候,原以为这一届会长会“很好做”—在历届会长的努力下,台商子弟学校、台心医院、台商大厦这些大工程已经落成

  因此,在就职仪式上,叶春荣明确自己任内的工作,就是配合政府,推动台商进行转型升级。他打趣说自己“躺着干都行”。

  但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让叶春荣变成了“最艰难”的会长。此后几年,当时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的“转型升级”,成为东莞台商乃至“世界制造业基地”东莞发展的关键词。

  当东莞的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一系列优势消退后,在东莞经营了20年,从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中幸存下来的台商,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去留。

  穷则变,变则通

  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东莞厚街镇的台商吴汉钟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国际市场上汹涌而来的寒意。

  吴汉钟的公司生产橱柜、厨具、装修用的五金,产品95%销往国际市场。金融危机让吴汉钟的订单活活被斩去90%,公司陷入困境,170多名员工被裁到只剩50多人。

  吴汉钟的公司并不是情况最糟糕的。周边不少台商的玩具厂、家具厂、灯具厂、服装厂、鞋厂相继倒闭。

  摆在吴汉钟面前的出路只有一条:内销。当时,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举措,大陆市场充满新机遇。

  但对于做惯了外销的台商来说,内销是一个难题。吴汉钟也不例外。

  从2009年开始,吴汉钟整合所有的产品,往内销拓展。广交会等中国大陆的各种展会上都有吴汉钟的身影。对于不熟悉公司产品的新客户,他都免费赠送样板,尽管这对厂家来说是一种负担,但“该投入的,一定要敢投入”。

  大大小小的客户,订单一个个累积,经过2009年一年的努力,吴汉钟的公司在2010年停止亏损,并从2011年开始恢复盈利,2012年增幅超过30%。他估计今年增幅预计可以达到40%。

  如今已被视为转型升级成功案例的吴汉钟,常和其他企业家交流转型成功的经验:“那时候没订单,每个月亏三四十万人民币,亏了一年。不想企业倒闭,只有大胆尝试,硬着头皮往前走。”

  其实在金融危机逼近之前,为顺应当年东莞提出的“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思路,叶春荣在2007年底自己的就职演说里就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只是当时并没有多少人了解这一概念。

  2008年的金融危机无疑使得这一任务立即紧迫起来。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以低端制造为主的企业订单急剧下滑,利润不断萎缩,生存受到巨大威胁。

  此外,从2007年开始,人民值升值步伐加快;企业的原材料和用工成本不断上涨;2008年起实行的新版劳动法,成为压垮不少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叶春荣统计了一下,这些因素加起来,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了将近20%。

  “企业就像人一样,20岁以后要有大转变,20年一成不变一定完蛋。”叶春荣说,从上世纪90年代左右进入东莞,多数台企成立已将近20年,甚至超过20年。

  “台商只有两条路,一个是产业转型升级,一个是倒闭。”他说。

  给台企“诊断治病”

  对于台商来说,产业转型升级就是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和转变经营模式。

  2009年,在叶春荣的倡议下,东莞台商协会成立了专门的产业转型升级联合办公室,并推出针对性的“台资企业诊断与辅导计划”。

  为解决诊断与辅导所需的技术与资金难题,叶春荣率协会第八届会务团队奔走于两岸之间。

  叶春荣借鉴当年台湾转型的经验,特地从台湾引进16个专业团队,包括工业技术研究院、资讯工业策进会、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纺织拓展会等,各有所长,对东莞台商的研发、生产、管理、行销、改造等各方面进行指导。

  东莞市政府也出台了《东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参与诊断与辅导的台商进行资助。接受深入辅导的企业,可以享受到东莞市政府50%的补助,封顶30万人民币。

  “像病人治病一样,诊断之后还得治疗。诊断花钱少,但治疗花钱多。”叶春荣打了个比方,“虽然市政府的这个补助不能彻底解决企业的困境,但体现了政府的关怀,意义很大,所以就浩浩荡荡地做起来了。”

  自2009年“台资企业诊断与辅导计划”实施以来,至2012年11月底,共有726家台商加入诊断计划,其中306家企业接受深入辅导。排在前三名的行业分别是电子、五金和塑胶。

  根据东莞台商协会提供的数据,通过诊断辅导,企业生产成本平均降低10%,库存减少10%,用工减少7%,投资额新增7.26亿美元,内销新增52.55亿元人民币。

  叶春荣有一句话广为流传,“台商过去把大陆当工厂,现在要把大陆当市场,放弃大陆市场,就是放弃未来”。在转型方面,他建议企业“转型不转行”,即行业不变,外销也照做,但转一部分做内销,以降低风险。

  但对台商来说,做外销容易,拓展内销则难得多。叶春荣说:“不能因为困难就不做。既然中小企业很难,那我们就抱团取暖。”

  为此,东莞台商协会组织会员成立了物流公司,帮助台商降低物流费用;举办“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扩大台商的市场影响,向大陆推广台商产品。叶春荣引以为豪的,是召集会员做起了“大麦客(T-mark)”。

  “大麦客”由加工贸易产品采购中心、电子商务、大麦客商都、大麦客会员店、小麦客连锁店组成。表面上看,它与一家高档超市并没有多大区别。但在其产品结构中,东莞台商自有品牌商品占了三分之一以上,是东莞台商转型、抱团拓展内销的重要平台。这种模式在2012年曾受到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称道。

  最近,东莞台商协会在力推准备于今年7月份开幕的“台湾观光夜市”。这是东莞台商协会继大麦客之后打造的又一个转型升级平台,不仅以低于市场价的租金协助小微台商在此投资创业,亦能协助东莞台商在此实现“厂家直销”。

 东莞台商大厦租金 无台商,不东莞
  去留两难

  对于东莞,台商有着复杂的情愫。

  如今,东莞的台资企业有6000多家,台湾人有10万左右。他们大多在上世纪90年代来到大陆。当时的台湾土地、人工成本上涨,缺工严重,而东莞则凭借区位、劳动力、土地等优势,承接了来自台湾的产业转移潮。

  过去二三十年来,东莞的台商见证了东莞从交通不便、水田相连的农业县变成高楼、厂房密布,交通发达的世界制造业基地。第一代东莞台商,也从年轻力壮变为两鬓斑白。东莞台商协会在东莞陆续建起了台心医院、台商大厦、台商子弟学校等,为的就是增强台湾人在这里的归属感,更好地安居乐业。

  但在东莞原有的优势不再、政策不稳定的情况下,这些台商又面临走或留的抉择。

  广东省情调研中心曾发布一个报告称,东莞约8000家台企中,2007年消失了两成,包括倒闭、整合重组、迁移等。尽管这个数据有争议,但是台企尤其是低附加值产业的台企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内地或东南亚等地,已是不争的事实和趋势。

  在东莞黄江镇经营电子厂已有16年的台商张灿能,如今在国内外拥有众多大客户,公司前景看起来不错。但他已经未雨绸缪,在台湾买地,在泰国找地、培育人才,为将来撤离东莞做准备。

  生产成本、补助政策以及各种税费,让张灿能对大陆的投资环境越来越没信心。

  张灿能表示,他身边的台商,陆续为转移做准备的超过一半。他最近还了解到,台湾政府推出的工业区土地,不管多大,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很多在大陆的台商都去争取这些土地,为将来回流做准备。

  但张灿能也知道,企业外迁并非那么简单。“在这里投资太大了,不是三两天就有办法外移的。南亚、东南亚这些地方有语言障碍,比较麻烦,这边的文化、语言毕竟比较接近台湾。”

  而吴汉钟对台商迁往南亚、东南亚则并不看好。他在越南有一家分厂,办了14年,这期间越南的工资涨了3次,每次涨幅都在50%。“做生意是随着经济在转变,搬到那里去,过一段时间那边工资、成本涨起来,可能你的花费、开销还没赚回来。转移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他说。

  因此,“随机应变”的吴汉钟选择留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东莞的产业链更完整。如果只是个别行业、个别企业迁走,而不是整个产业链一起转移的话,在他看来,没用。

  东莞台商协会产业转型升级办公室主任谢双拾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大批东莞台商转移势必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现在政府和台商协会正努力创造条件留住台商。

  作为珠三角台商的主要聚集地,东莞在2012年被确定为粤台金融合作试点,为的是解决东莞台商在大陆融资难的问题。此前,东莞台商的资金大部分是靠台湾的银行在支撑。

  在不久前的2013年博鳌论坛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也提到,将积极促进在投资和经济合作领域加快给予台湾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

  东莞台商协会现任会长谢庆源认为,这是中央政府对台商的关心,但离真正落实还有一段距离。

  “大家都很难在撑,希望春天的燕子能飞来。”谢庆源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966.html

更多阅读

《夸克点评:无夸克,不点评》

无夸克,不点评1、【京东挂牌 后续挑战更大】挂牌后压力更大。京东有5大战略,即国际化、O2O、金融、移动、渠道下沉。国际化与O2O是个长期过程,他说至少要10年;渠道下沉是最急任务,今年要渗透四六级。无线很紧迫;金融是个嫁接多领域的业务,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每逢大事有静气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文:徐厚瑜“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出自清代帝师翁同和的一副对联。可以解释为,古今圣贤都有大气度,无论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是面临巨大的诱惑与危险,都能做到心静如止水,泰然处之。诸葛亮的空城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建设工程全面控制

最近比较浮躁, 今天网上定制了一幅书法卷轴,是我自己指定的内容“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才320元。http://www.168yushi.com/shop/groupbuyshow.asp?id=14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经多实践心方静,看破浮名意自平。事

孤烟暮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014年回顾

孤烟暮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014年回顾    时光悠然而过,不知不觉间又过了一年,正犹如白色的锯子拉过了膝盖一般,我们的额头又添了一丝岁月的痕迹,我们的父母亦增添了白发,我们的孩子也成熟长大了不少。2014年是习李接

声明:《东莞台商大厦租金 无台商,不东莞》为网友了无情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