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时代教育 开启开放时代中法旅游的女人

 开放时代教育 开启开放时代中法旅游的女人


     帕特丽西娅·塔图尔(Patricia Tartour)有个很多中国人都不会念的名字,但一旦知道她的履历,中国人就都会立刻对她产生兴趣:她是中国“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批引领法国游客到访中国的人。4月的中法文化之春中,帕特丽西娅的“法中之家”也在北京开始推广自己的新项目:为中国游客定制高端的旅游服务。

  1975年,帕特丽西娅还是个学生,就在“文革”结束之前获得了罕见的中国旅游机会。此后她开始带更多的法国人到中国。今年起,她着手开展中国人到法国出境游的业务。“有一件事挺好奇,所有中国游客在吃饭前,第一件事是拍照。” 帕特丽西娅说。

  1975年,到中国前先读毛语录

  1975年,帕特丽西娅正在大学里读历史,加入了当时法国民间一个叫“中法民间文化协会”的组织。因为在中国还没对外开放的年代,国外关于中国的信息极为有限,如果想了解中国,只能通过民间的这种协会进行。

  这一年,协会有机会可以组织民间人士去中国旅游,帕特丽西娅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还成为了这群人的领队。 “那个年代,中国没有对外开放。当时对法国人来讲,这个国家有太多的限制、有太多的秘密,反而引起了好奇心。我们才敢来、才会想来。当我知道有这个机会能来的时候,完全没有犹豫,立刻就来了。”她说。

  帕特丽西娅巨大的好奇心还跟自己的专业有关。她是学习历史的,在那个年代,她对毛主席的思想好奇,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也感兴趣。

  一行12个人,听起来似乎是很困难的旅行,好在安排了四个内地导游,所以真的踏入了中国也就顺利了。他们无法从法国直飞中国,必须从香港入境,拖着箱子跨过香港和内地的分界线。

  “特别惊讶的是,到了口岸的时候,英国的国旗在那边,中国的国旗在这边,他们4个导游站在中国领土这边,每人举了一本红色的毛主席语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到中国的第一件事情也就是先读毛语录。”

  1975年的这趟旅行和很多出国旅游都不一样。他们在中国更多的是集体参观:“看中国那个年代的生活,看拖拉机的工厂,那个时候外国人过来旅游,很少能真正接触到中国的传统文化。”

  游客们没有选择、没有计划。只有“导游带我们去干嘛就干嘛”,永远都不知道下一站是什么。浪漫的法国人甚至对这种旅游很受用:“像买彩票一样,每天大家都会问,你们今天有什么活动,我们有没有。啊,你们去西安了,我们没有。因为没有人知道下一站是什么。”

  不过帕特丽西娅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一个:“我一来中国就住在北京饭店,这是当时最好的饭店,之后我还有机会去了西安,能够看到兵马俑,当时西安还没有建博物馆,只是一些简单的兵马俑在地上。之后我又去了杭州,真幸运。”

  最能体现真正中国传统文化的也许是吃饭。刚到内地,他们就去吃了广东餐馆,“吃得特别好。”帕特丽西娅说:“这是我第一次吃到正宗的中餐,在法国的时候,所谓的中餐,其实都是越南的中餐或者是柬埔寨的中餐。”

  帕特丽西娅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对中国生活状态的理解是:“我有感觉,可能他们的生活不容易。”

  只能让外国人坐“公共汽车”

  第一次的中国旅行影响了帕特丽西娅以后的人生,她对中国更感兴趣,决定要投身中法文化事业,还要带着法国人来中国进行文化旅游。

  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让境外游客过来旅游并不容易。法中之家的一位员工举例:“咱们的旅游设施很贫乏,单说酒店,北京当时只有北京饭店、友谊宾馆、前门饭店、还有民族饭店、就这几个饭店可以入住外国人,其他都不行,所以说一旦国际客人进来以后,这几个饭店马上就填满了。所以说,当时要有团进来,第一个挠头的就是预定酒店,不够嘛。”

  另一个困难的地方是汽车:“当时的旅游汽车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的那种大的车,看上去就是公共汽车,上去两排座,中间有个过道,客人就坐在那车里头,只要一发动,谁在里头说话都听不见。”70年代末,法国游客就是坐着这种“公共汽车”,游览了长城、定陵、颐和园。到了1982年左右,中国才有好一点的广汽日野供外国游客旅游用。

  旅游业的环境在变化,法国人对中国的认知也在变化。帕特丽西娅说:“70年代的时候,中国人有些背离了自己的文化背景,抛弃了自己的文化,因为那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发现,中国人还是很尊重自己的中国文化的,包括中文、包括中国的饮食文化,这还是一个很不错的转变。”

  但是帕特丽西娅一贯很喜欢中国:“七八十年代,有时候法国人对中国的不理解,我甚至会很生气地给别人纠正。我还是很维护中国的。不过有时候,毕竟两国的文化理解有一定差距。”

  基于此,帕特丽西娅希望自己不仅做的是旅游,而是文化交流。1988年,帕特丽西娅在北京举办了一个名为 “拯救威尼斯,修复长城”的活动。法国画家阿蛮(Arman)在活动上拿着两把提琴,先“哐哐”几下砸碎,再在破碎的木板上刷上黏性的油彩,用碎片组合成艺术作品,就地拍卖,拍卖金额分拨给威尼斯和长城。

  1991年,帕特丽西娅在巴黎开办了一个专门的文化旅游机构,MAISON DE LA CHINE,就是法中之家。她对法中之家的定义不仅仅是旅游,而是“爱中国的人了解是中国文化的地方”:我们对传统的文化和现代的中国文化都感兴趣,提供展览,设置了茶馆。

  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办展览:“由于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的差异,让法国人一下子全面了解中国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会定期举办中国艺术家的展览,通过邀请很多中国的艺术家到法国来介绍他们的作品,从侧面让法国人能够越来越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游客太“善变”

  从今年开始,帕特丽西娅着手把中国游客带到法国去旅游。这个项目的启动理由是“中国发展得很快”,中国人的旅游需求开始变化。

  “我一开始并不认为,这种需求很快会出现。没想到社会发展这么快,现在我们真的可以提供文化旅游给中国人。”帕特丽西娅说。

  帕特丽西娅不想做简单的旅行团,现在中国人的高品质旅游需求和她的设想是一致的:“现在更多的中国人选择是个人出游,不是像以前一样跟团走,简单地走些景点和路线。个性化的出境游发展得特别快,中国人对旅游的要求越来越高,出境游的时候,他们希望体验国外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去享受一些更高品质的生活和旅行方式。”

  帕特丽西娅现在提供的旅游项目更多的像是“生活方式服务”:根据重要艺术节安排旅游时段,如威尼斯双年展、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展;体验当地老式住宅、体验当地烹饪和生活艺术;到了法国之后给游客提供历史、设计、历史指导,甚至有一项是“与法国国王的末代世孙奥尔良王子共度皇家假日”。

  媒体上曾经有过不少对“中国游客出境游不文明”的批评,帕特丽西娅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游客:“我接触的都是比较高尚的、有身份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游客。他们都不是第一次出国,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所以我没有接触过那种不文明旅游的新情况。”

  不过她觉得唯一有点不好的是中国游客太“善变”:“我们经常遇到的就是,中国游客会在最后一刻,就想把所有的计划全换掉,他们经常会变主意,这对我来讲,有时候会有点难做。”

  “有一件事其实挺好奇,”帕特丽西娅说:“现在中国人,特别是游客,只要到了餐厅,吃饭之前,第一件事全是拍照。”也许这也是某种“中法文化差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004.html

更多阅读

翼年代记中法伊的详细资料 详细资料

原名:Yuui(由伊)  现名:Fay.D.Flourite  中文写法:法伊·D·佛罗莱特(有译为珐伊·D·佛罗莱特的)  日文写法:ファイ·D· フロ-ライト  生日:不详(有的地方提到的比较确切的大概都是同人文的设定,并不是官方的)  星座:不详  年龄:不

谁是红楼梦中最阴鸷的女人 红楼梦中人选秀视频

谁是红楼梦中最阴鸷的女人红楼梦里有很多可爱的女孩,比如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人,就是里面的丫鬟晴雯、鸳鸯、香菱等也让人感到魅力四射,不过和她们相比,那些年老的女子很少入作者法眼的。借用书中主角贾宝

潜伏于军统魔王侧畔的红色女谍(中) 军统下的女人之潜伏

潜伏于军统魔王侧畔的红色女谍(中)文/书生意气3000年三、潜伏重庆曾家岩50号,对外称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对内则是中共南方局,领导着西南、华南的中共地下组织;又被称为周公馆,因为周恩来时任南方局书记,其下设有军事组,叶剑英任组长,组员

雍正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年羹尧的妹妹——敦肃皇贵妃 雍正 年羹尧

雍正最爱的女人是谁啊?纯元?晴川?若曦?甄嬛?怜儿?随着各种穿越剧,宫斗剧的热播,大家都很好奇雍正最爱的女人是谁啊?《宫锁心玉》说是晴川,《步步惊心》说是若曦,《后宫甄嬛传》说是甄嬛,其实雍正最爱的女人是年羹尧之妹,即《后宫甄嬛传》里的华

声明:《开放时代教育 开启开放时代中法旅游的女人》为网友屿森曦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