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长一段 “它就是这么长,就要这么演”



     赖声川新作《如梦之梦》北京上演,时长8小时,结构套叠:

  4月14日,2013年全新版话剧《如梦之梦》结束了在北京的演出。接下来,赖声川将带这出戏陆续抵达乌镇、上海、台北和深圳。

  赖声川一直强调,《如梦之梦》不是自己的代表作,但是最特别的一部。所谓特别,其实称得上逆天:话剧分为上下各半本,演出长达8小时。30位演员、400多套服装、超过100个角色、12幕共90场。舞台包含8个方位(4面舞台的正反两面)、3个楼层,表演者围绕观众演出。

  故事结构看起来也颇有野心:从台北一间医院开始,病人讲述自己的故事。从台湾到法国,从法国到上海,再进入旧上海、二战时的欧洲,最后转回台北医院,穿越80年。

  四段灵感

  赖声川津津乐道于带来《如梦之梦》的四段灵感:一幅画、诺曼底古堡、车祸新闻和《西藏生死书》。

  1990年,赖声川看到一幅巴洛克时期的画作,内容是“画中画”,于是想到“故事中的故事”这个概念。“在一个故事中,有人做了一个梦;在那梦中,有人说了一个故事。”《如梦之梦》的第一句台词由此产生。1999年,赖声川在法国诺曼底旅行,发现一个城堡里有过去主人的画像,主人曾是法国驻意大利大使。赖声川的联想是:“如果主人是法国驻中国大使,爱上了中国女人呢?”之后他看到一则新闻,伦敦近郊一起火车相撞,有人因为在车祸中没受伤,直接买了张机票出国去了。同一年,赖声川在已经读了很多遍的《西藏生死书》中发现一段新鲜内容:听濒死的病人说故事,就是对他最好的慰藉。

  之前的种种灵感仿佛串在了一起。第二天,赖声川到达一座舍利塔,人们围绕着塔行进,以示尊重。“如果把观众当做神圣的塔,让故事、演员环绕观众进行呢?最后一个灵感至此完成。赖声川立刻着手写作故事大纲。大纲完成时,已经注定了这部戏的“超长”命运:两小时的戏,大纲一般不超过4页,赖声川写了29页。

  故事分三个叙述层次:一个菜鸟医生遇到一个濒死的“五号病人”,找不出病因,于是决定听他讲故事。五号病人爱情不幸,患上了莫名疾病,开始周游世界,在巴黎遭遇一段爱情和一个预言者。预言者指引他去诺曼底的一座城堡,他发现了画中的一个中国女人,来到上海寻找。中国女人是嫁给法国伯爵的名妓顾香兰,她和伯爵相互伤害,伯爵在一次车祸之后人间蒸发,带走了自己所有的财产,给顾香兰留下了债务。但顾香兰终得好归宿,风光回国。离开法国前找到病危的伯爵,气死了他。顾香兰给五号病人讲完了自己的一生,死去。五号病人讲完了自己的故事,死去。

  北京版本

  2000年初,赖声川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客座讲学,与学生一起发展了《如梦之梦》的最初片段。2月底,他回台湾,和台北艺术大学学生继续发展故事。是年5月,《如梦之梦》在台北艺术大学首演。2002年,《如梦之梦》演出粤语版;2005年,《如梦之梦》在台北演出第二版。

  这次在北京的演出,起因是制作人王可然曾为《宝岛一村》想了一句“赖声川超越巅峰之作”的广告词,问赖声川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赖声川的反应是“意味深长地笑着,说我还有一部作品叫《如梦之梦》”。王可然要来剧本在长途飞机上阅读。读到一半,“泪如雨下”,下了飞机跟赖声川打电话说,要做这个戏。计划敲定时是2011年,中间历经种种波折。去年9月,《如梦之梦》召开推介会。正式排戏3个月。

  回顾北京版本,赖声川认为在顾香兰的戏份上做出了比较大的调整。情节上调整了顾香兰到巴黎以后的生活:“第一次这个戏都是十八九岁的学生演,没办法理解什么是上世纪30年代的巴黎、前卫艺术。”核心调整是顾香兰气死伯爵:“以前是她到现场去,穿很漂亮的旗袍,把他臭骂一顿。这次是她端了杯拿茶给伯爵,这是以前在上海妓院里对客人的规矩。” 赖声川认为这个改动更“准确”:“把伯爵跟顾香兰之间的关系说得更清楚了。”

  明星阵容

  赖声川爱用明星。《暗恋桃花源》里有何炅和谢娜,《陪我看电视》里有张信哲。这一次,《如梦之梦》除了许晴、胡歌,还有李宇春。开演后,玉米们专门做了一张“粉丝观剧图”,整出戏最猛烈的掌声出现在李宇春饰演的菜鸟医生对病人发飙的时候。

  赖声川认为找李宇春来演菜鸟医生是合适的。“我记得有一天到798找她,她其实已经在跟人家排练了,这是一个上台十年的人才会养成的好习惯。导演和每一个演员之间的关系都是不一样的,我要寻找一种方式看怎么跟他(她)说话才能让他(她)懂,要花很多时间,李宇春的这把钥匙很快就找到了。”

  他也承认李宇春对这部戏的影响力和票房的贡献:“她可以让这么多从来没有看过舞台剧的人进剧场看八个小时的戏,而且还能看四遍。我对她的期许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偶像。”

  形式争议

  绝大多数话剧和电影都控制在3小时以内,这也是实践总结出的人类观剧时间上限。《如梦之梦》不准备遵守这个习惯。这部戏一共八小时,分为上下各半本,上半本3个小时,下半本5个小时。工作日里,观众需要花两个晚上看完全剧,休息日则会从下午一直演到深夜。

  《如梦之梦》由一个人的叙述进入另一个人叙述,共讲三层故事,其间小故事穿插,一部分人物的梦境和其他人物的梦境相呼应,这样的设置会让剧评人拿《如梦之梦》类比《云图》或者《盗梦空间》,但在宏大结构爱好者眼里,《如梦之梦》的叙事只是长,却并不复杂精妙,刻薄的批评是“麻利儿点,两个多小时就够了”。

  另一争议来自“舞台空间”。赖声川一直在话剧舞台空间上多有建树:《暗恋桃花源》把两个戏放在一个舞台上演;《宝岛一村》在两家人中间硬塞进一家人。到《如梦之梦》,干脆颠覆性地变成了“演员围绕观众”。形式创新会不会成为另一种过度包装?

 这么长一段 “它就是这么长,就要这么演”
  听到批评意见,赖声川都是微微一笑:“有人这么觉得,那是他的权利,因为他是观众,所以我就不说话了。这个戏对观众是有难度的。但是我问我自己的内心,有没有在做噱头?答案是完全没有,尤其《如梦之梦》首演是在台北艺术大学,它不需要讨好任何人,只是在学校的一个实验。它不是一个娱乐作品,当初做它的时候没有任何想娱乐大众的动机。”

  赖声川认为创意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自然存在:“《暗恋桃花源》有它的形状,《宝岛一村》有它的形体,《如梦之梦》必须有它的形态,必须是这样子。它就是这么长,就要这么演。”

  来,聊聊钱的问题:“我做过市场预测,最多亏两三百万”

  鉴于《如梦之梦》有很多突破常规的设置,就算是普通观众也忍不住会问:“这么折腾,要花多少钱?钱从哪里来?”赖声川称自己对“钱”的细节一无所知,能解答这些问题的只有制作人王可然。

  最难的东西“没法回答”

  时代周报:赖声川说这部戏是制作人的噩梦?

  王可然:只是挑战,不是噩梦。赖老师这么说,是因为多年来没有一个制作人愿意做这部戏。如果你仅仅考虑投入产出比、商业利益,那当然是不敢做。但是制作人还有另一种使命和职业追求,就是把最美丽的舞台作品呈献给需要美丽灵魂的时代。从这个角度来说,做这部戏不是噩梦,只有压力,需要勇气。

  时代周报: 《如梦之梦》的制作过程里,最难的是什么?

  王可然:我没法回答,所有最难的都不是应该对媒体说出来的。制作人愿意做,中间的东西就去承受,不必要讲出来。

  时代周报:你对八小时的长度犹豫过吗?

  王可然:当初我看到了文本,我看到了长度,更看到堆积长度的每一寸都是珍贵的。今天的结果证实99.99%的观众是接受这个长度的,这比我当初的预测更加辉煌。反馈你可以从微博上看。

  时代周报:有赞助商吗?

  王可然:我们想找,找不到。因为我们一直坚持纯粹的戏剧文化,最简单的是观众进入剧场享受的是戏剧本身,不是植入产品、不是广告、不是片头片尾赞助商的自我推销。这些都破坏这部戏的享受过程,我们坚持这个。这和现在赞助商的理念是不同的。谈不上我拒绝了广告,也许是别人拒绝了我。

  时代周报:据说成本是1100万?

  王可然:接近。

  时代周报:收入能打平吗?

  王可然:我做过市场预测,如果有负值的话,不过是两三百万人民币。坦白讲,我们在用别的戏的利润给这个戏垫底。我们做了两年的《十三角关系》、《暗恋桃花源》的利润能够让我们活下来不会死掉。我也不是逞匹夫之勇的人。

  “石头”与“故宫”之差

  时代周报:现在有人觉得《暗恋桃花源》、《十三角关系》巡演太多,商业化,大众化了。

  王可然:戏剧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给大众以精神愉悦和满足的,抛弃这一点就是抛弃戏剧本身的意义。请说这句话的人反思一下这50年来你们在干什么?你为了什么做的戏?为了观众?为了迎合某些特定价值?戏剧要生存、推广、发扬,这是戏剧真正的价值观。

  时代周报:《如梦之梦》中和学生一起发展的故事部分,算不算学生的著作权?

  王可然:赖老师的作品,有这种情况的,都署名“有部分集体创作”。我和赖老师合作的第一部戏是《陪我看电视》,这部戏里有不少细节是我当初提供的。但是这个戏出来之后,我就知道,我的生活元素在我的作品里就是石头,但赖老师不过拿我做了采风对象—到了他作品里,故宫呈现在我面前。石子如何变成灵魂的?不是我,是赖声川。我有什么资格说署我的名字?我也是学戏剧导演的,伟大的作品,怎么可能几个学生就做得出来?你说一句话比如“现在要下雨了”,就以为台词里要是有这句话就是你的?无知。

  时代周报:你怎么看待电视明星、偶像明星加入戏剧引起的争议?

  王可然:在戏剧最繁荣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什么是明星?什么是舞台明星?这种东西都是居心叵测的人做的分类。你想抱着特权、国家给的那点儿资源,才有这种肮脏的想法。赖声川是美国斯坦佛大学的客座教授,有什么资格说他不专业?再说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哪个演员在舞台上丢人了?只要是敢演的好演员,赖声川以三个月的排练让他们在舞台上成为让观众信任的演员。我邀请来的演员,要达到一个目的:让更多观众感受感悟戏剧。我达到这个目的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013.html

更多阅读

一根白发就是一段光阴的线头李国和 小孩子有一根白头发

踽踽独行在第45个秋天里世界一点都不显得老桂花正散发着美好的香月亮仍保持着童心和星星们躲着迷藏我正在为没能唱好一首歌而惆怅我也想驾上一朵白云去远方夜的蛩音里 我把自己反刍了一遍又一遍身体如一件穿旧了的衣裳一根白发就是

声明:《这么长一段 “它就是这么长,就要这么演”》为网友战骨踏为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