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对策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对策


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经济运行中一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物价持续下跌的局面,伴随经济增长减缓的现象,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的定义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对通货紧缩的看法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货币主义观点,例如弗里德曼有句名言“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说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通货膨胀,那么与此相反,货币供应量减少则导致通货紧缩。另一种就是实体经济论,通货紧缩不在于货币和信用的供给不足,而在于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相对减少和缺乏适当的贷款对象。它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随,表现为投资的边际收益下降,由此造成银行信用紧缩,信贷增长乏力,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企业普遍开工不足,非自愿失业增加,收入增长速度持续放慢,各个市场普遍低迷。本人认为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货币现象,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和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一种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实体经济层面的原因

    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除了技术进步导致成本下降情况之外,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导致通货紧缩,不外乎供给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两个方面。

    一、供给方面:根据最新完成的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求情况调查:2002年中国有86%的商品供过于求,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目前,我国许多重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都很低,如果考虑高库存情况,生产能力的闲置就更为严重,严重的供给相对过剩是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造成生产能力过剩的根源是长期以来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是以住速度型经济增长的方式的必然结果。各地方和各行业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的顽病症,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长期积累形成的负面效应表现为经济效益低下,资源严重浪费,库存大量增加和各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加剧了我国生产能力过剩。生产能力的过剩必然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生产者还可能进行过度竞争,引起价格的进一步下跌。

    二、需求方面: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有效需求包括四个方面: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

    1)居民消费需求方面:

    从居民消费角度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慢,加上对未来就业岗位以及住房、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不确定性的预期支出明显增加,尽管截至2002年6月末居民储蓄存款已达8万亿元,但人们花钱消费仍然总是小心翼翼,非理性预期导致的持币待购现象严重。

    从农民收入增长来看,一方面乡镇企业效益大幅度下降,使农村非农收入直线减少;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降低,各类物价指负增长,农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有些地区甚至负增长。这加剧了供给相对过剩,引起了价格持续下降。

    同时由于收入有两极分化,富收入阶层消费趋向饱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低收入阶层由于收入增长缓慢,有效购买力不足,消费需求受到收入和购买能力的制约,不能转化为现实的消费。

    (2)投资需求方面:

    从企业角度分析,产品供给能力普遍过剩也造成了企业行为的非理性,根据国家统计局95普查,在286种主要商品生产能力过剩,97年以后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产品供给能力出现普遍过剩,尤其低层次重复投资造成技术含量的产品在量过剩。在现实中,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使得效率低下的企业不能自由退出,导致市场经济中企业进入和退出自由机制不畅通。其后果是:第一价格下降的幅度必然大于正常市场经济,第二价格下降的时间持续较长,第三比较高效的企业严重受到伤害,出现利润率过低,研发活力减弱,长期竞争能力下降。同时物价的持续下跌会使企业家对利润率预期降低,减少投资需求。

    (3)出口方面:

    中国已经加入了WTO,关税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物价走势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加剧了全球范围的商品结构性过剩,对国内通胀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经济全球化浪潮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显著提高了全球范围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最近的几年里,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特别是基因工程)、新材料、航空航天技术等领域的突破也明显加快,产业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力量。

    通货紧缩的货币层面的原因    (1)直接影响物价的货币供应量应该是货币的流量而不是存量,根据费雪的货币交易方程式变型可得V=PT/M,因此货币存量上升的话,货币流通速度是可能下降的,存量的增减并不能完全影响物价水平。根据中央人民银行统计季报显示M1的流通速度:95年5.46、96年4.53、97年3.92、98年3.30。

    (2)币供应传导机制存在障碍。1998年以来,我国中央银行采取了适当增加货币给量,积极支持国民经济增长8%的货币政策。现在看来,达到这一货币政策目标并不轻松,并不顺利。问题不在货币政策制定者,而在货币供应的传导机制。在典型的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作用路径主要表现为:货币供给(M)→利率水平(R )→投资(I)→总产量(Q)。对我国有关数据分析表明,货币供给与利率水平 、利率与投资均不存在明显负相关的关系;货币供给(主要是M1的供给)与投资、投资与产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的关系。因而货币政策作用的路径主要表现为:货币供给(M)→投资(I)→总产量(Q)。

    (3)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同时也是货币化和金融深化的过程,因此货币化和虚拟经济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日益增大,特别是虚拟经济正常发展对货币的潜在需求相当大。这必然会导致商品市场上的所需流通的货币减少,这也是造成通货紧缩的货币方面的原因。

    通货紧缩深层次原因的思考

    一、制转轨是通货紧缩的制度性的基础

    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特定历史环境中,由体制转轨引起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现象及随之伴生的种种问题,在相当大程度上是源于体制转轨,是体制转变中的代价即改革成本:

    体制转轨过程中引起的新问题 由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机制发育的不完善特别是市场竞争的不充分,再加上计划机制对市场竞争机制的干预与限制,致使在我国有些行业如金融、电信、电力等部门形成垄断格局,对于行业准入的限制使得社会资金无法投入这些行业,延长了无效供给过多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局面,而且阻滞了结构调整。这些垄断企业通过加大工资成本分摊、制定垄断高价的手段来大幅提高本行业职工的收入水平,使其远远超出其它竞争充分的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使得城镇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随着体制转轨的深入,国企的企业办社会负担与人员负担的剥离与转移,在城镇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下岗人员,再加上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挤压,失业和下岗人员的增多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从传统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只有在体制转轨之后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2)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心理预期变化: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人们看到失业人数增多和国企部分职工下岗,对于收入增长的预期减弱,而老年人要考虑医疗改革后疾病医治要增加个人负担,中青年人没有分到福利房的要考虑将来买商品房,要考虑今后子女的教育费用,使支出增长预期显著增强。这种心理预期使储蓄倾向增强,消费倾向减弱,成为制约需求增长导致通缩的重要因素。

    二、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通货紧缩的经济基础。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阶段转换时期,大调整是这一时期开始后的首要任务,调整的基本方向就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全面转向集约。通货紧缩是在新发展阶段体制转轨的一个基本推动力量,只有通过转轨,才能完善新的经济规则,只有通过制度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通货紧缩的状况。

    国有企业的高投入低产出: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学者们都肯定中国采取的先体制外再体制内的改革策略,从而保持了经济高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体制内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滞后,使本来早该解决的问题堆积起来;国有企业的投资饥渴症是通胀之源,而低效率运行,高投入低产出,则未尝不可以认为是通货紧缩之源。

    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和融资困难: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滞后而经济仍能快速增长,在于体制外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时候,非国有经济己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在GDP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在工业增加值中占2/3左右,但是,民间金融仍然处于非法地位,非国有经济和中小企业仍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融资渠道。既然在其他领域可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什么不能在金融领域向民营经济开放。尽管央行提出了扶植中小企业的政策,并在各大商业银行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但是,由于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资信评估等活动的贷款成本很高,贷款扶持政策无法实际实施。金融约束成为活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体制性障碍。国有银行有钱贷不出去,存差一天比一天大,而经营效率高有还贷能力的民营企业却贷不到钱。

    政策建议

    1、防止通货紧缩,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应当双管齐下。从财政政策来看,政策的可操作空间比较有限。由于今年一季度出现了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因此采取减税的办法并不可行。那么只有暂缓“淡出”积极的财政政策,依靠进一步增发国债来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

    2、从货币政策来看,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以及商业银行努力防范不良资产的情况下,依靠银行体系来扩张信贷是难以奏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将货币政策的着眼点转移到扩大直接融资方面来,将防止通货紧缩和发展证券市场结合起来。因此,及时地降息看来是非常必要的。

    3、正视通货紧缩压力,创造公众的正面预期,推行“积极”的倾向政策:正确处理好改革措施与居民收入的关系,对牵扯到居民收入,尤其是倾向收入方面的改革措施的出台要选择好时机,谨慎地推行,必要时可暂缓推进;利用倾向政策的告示作用,可以考虑明确设定一个通货膨胀率目标给居民造成物价将持续上涨的预期,这种做法有悖于中央银行传统的零通胀目标,最早是由克鲁格曼针对日本长达7年的通货紧缩提出来的。塞茨提认为保持长期的通货膨胀率是值得付出的小小代价,只有这样才不会重蹈美国20世纪30年代悲剧的覆辙。何况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率即使按CPI计算也只有0.1%呢?加快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扶持和创建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从而确立真正的金融市场主体,同时完善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规范我国的准备金制度,尽快健全再贴现业务,大力培育我国的公开业务市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1024.html

更多阅读

看当今中国之输入型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 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当前通货膨胀的性质分析 通货膨胀,是国内外经济学家们长期以来重点研究的经济现象。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个被广泛使用的经济学概念,至今为至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而统一的定义。以至于颇具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也只能这

论文: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 要:近年来,内部控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来对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首先,在内部管理控制上,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不顺,控制力度薄弱,除

声明:《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对策》为网友不再犹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