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措施 新贸易保护主义与我国的应对措施



[摘要]:新贸易保护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下,行保护之目的,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本文拟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成因、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就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主题词]:国际贸易  新保护主义  应对措施

    1、背景分析

    贸易自由化是国际贸易的基本准则,虽有利于贸易的发展,但也有利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引起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及市场的再分割,进而损害或威胁到某些行业,直至国家利益,贸易福利损失的不均衡为新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的抬头奠定了基础。加上近年来,世界经济的持续不景气,加剧了行业间乃至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不平衡,渐使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手段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应运而生。具体原因如下:

    ⑴、GATT或WTO的成员国已经达成协议,不再使用歧视性的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措施;

    ⑵、传统的关税或配额措施,需要通过立法过程或高度透明的行政程序,在政治上不易于实施;

    ⑶、利益集团发现,寻求不需要立法程序或透明的行政程序的保护措施更为便利 。

    最后,在GATT框架下,经过多边谈判,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对贸易的影响被大大地削弱了。

    2、形式及特点

    无论是新,或老的贸易保护主义,其中心思想是: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 ,但两相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至少在表现形式上更胜一筹,具有强制性强,对贸易各方影响大而直接,受约束范围广和表现形式多样 等特点。为便于理解,拟就主要的壁垒形式析述如下:

    2.1、绿色壁垒。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日益面临像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有毒废物排放、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等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世人的严重关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以此为借口,凭其经济和技术的垄断地位,制定了一系列苛求的环保措施和高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环境质量标准,并以此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对本国市场和工业形成保护,构筑一道绿色屏障, 主要形式有:

    2.1.1、绿色标志,又称绿标制度,或环境标志制度,是指国际间有资质的认证机构依据有关标准对商品进行认证并颁发标志和证书的一项制度。绿标图案多为天鹅、常绿树、天使、蒲公英等,富有绿色寓意,欧美等国家多以立法形式对此加以规定。凡没有取得绿标的进口商品将受到数量和价格上的限制,而加贴了绿标的则被认为是一种“环境质量信得过”的“绿色产品”。其认证标准是对包括资源利用、生产工艺及处理技术和产品循环利用、使用后处理等全过程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管。涉及的产品多节能低耗品,清洁工艺品和低毒品等数以千种。绿标制度有利于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价值观念的转变和防冶污染能力的增强。由于各国环境标准存有差异,发达国家更是凭其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制定了较高的环境标准,使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客观上为发达国家的市场设置了贸易壁垒,违反了公平贸易的基本准则。

    2.1.2、绿色包装。各种与环境要求不符的包装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许多发达国家纷纷通过立法对本国商品和进口商品的包装卫生和安全提出强制性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通过改进设计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以节约资源;②重复使用包装材料;③使用再生材料制作包装;④使用生物降解包装,使废弃包装在自然环境中快速腐烂 。为此,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产业重组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形成了新的产业链,满足了包装在环境保护上的要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家因技术水平,价值观念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滞后,而使得绿色包装成为其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绿色屏障。

    2.1.3、环境成本。新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任何产品都应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入成本,且应以国际环境标准为准进行计算。如果忽视环境质量或降低环境标准,其出口产品实际上就具有了不公平的比较优势或环境补贴,形成了对高环境标准生产产品的不公平竞争。发展中国家在出口贸易中未计算绿色成本,是在进行环境倾销。因而,应通过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来均衡不同环境标准下的成本差异。很明显,这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构筑的绿色壁垒 。

    2.2、技术壁垒。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各国的产品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日益科学与成熟,并推动经济向前发展,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依其经济和技术优势而制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认证标准、评审程序和认证、认可制度等则名目繁多,复杂多变,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的主观性、目的性和苛刻性,对有关国家的产品和服务构成了技术障碍,令其难有作为 。

    2.2.1、市场准入。市场准入主要体现在制订严格的,乃至苛刻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涉及产品的适用、健康、安全,或卫生等方面。自1994年以来,德国及其它发达国家相继采用的印染制品含偶氮染料禁止令就对含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服装等轻工品的出口影响甚重,损失惨重。目前我国虽已攻克了此技术难关,但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目前,已被有关国际组织和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广泛接受和认可的HACCP则明确规定,食品包装须标明食品的营养成份,从而增加了食品制造商的成本,对缺乏技术分析手段的食品实际上构成了禁止进口令,进而影响相关产品的贸易和生产。至于《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有关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则对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产生严重的影响。此外,有的国家还有许多涉及安全、健康项目的方面的审查,使进口品因季节需求的变化或失去商机,或无法进口,具有浓烈的国家意识的主观性、目的性、差异性和随意性。凡此种种,均对有关国家的出口贸易构成了严重的技术阻碍,进而影响收支平衡,影响经济。

    2.2.2、认证、认可制度。认证、认可是一种依据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对有关产品的符合性进行的认证或认可制度。与贸易政策不同,它需要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人文思想、法律制度等。认证、认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机会的均等性,具有从更高的战略(非局部的)角度去审视经济的发展,故在推动社会进步,增强社会(含环保)意识,规范行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此项政策所能带来的种种益处只能被那些处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所享受。未经认证、认可的产品和服务将被排斥在市场之外,形成事实上的市场壁垒,因而,保护主义色彩更浓,保护程度也更深,对经济的影响也更具决定性,进而使得欠发达国家的产品更难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

    2.3、贸易管理及其它。贸易管理是在新贸易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贸易政策理论,是基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政策分析,适用于发达国家对其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保护,通过政府对贸易活动的干预,达到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其中最广受关注的贸易理论有布兰德和斯潘赛提出的“战略性出口”政策和克鲁格曼提出的“保护性出口促进”战略 。政策主张多涉及自愿限制出口、补贴、国家贸易垄断等。至于反倾销,意图就更明显了,具有很强的壁垒效应,是新贸易保护主义者极力主张的手段之一。此外,劳工标准、区域性协议、关税升级保护、灰色区域、限制性援助或边境税调整等措施也都有很浓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3、应对措施

    贸易壁垒,自古有之,对贸易的影响显而易见。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政治上的便利性,技术上的歧视性和实际效果的有效性等特点。目的在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外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重要地位,但各地的经济因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或社会的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各具特点,由东向西,呈梯度发展态势 ,因此,需相应的机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不同的产业必要的政策倾斜。就我国目前而言,农业是根本,需重点扶持与保护;汽车工业因其前向效应和后向效应 的关联性而对我国的未来发展具战略价值,需从市场的角度给予必要的扶持与保护;而高科技产业则事关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应基于未来发展的角度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扶持与鼓励。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政策建议如下:

    3.1.强化理论研究,建有自我特色的壁垒体系

    研究表明,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在产品出口中的致命弱点而提出的各类壁垒措施,尽管从静态的角度上看有失公允,但从动态的角度上看则不失公平,因为它在规范贸易行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推动经济发展上有积极的作用,但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是不仅无法从自己的致命弱点中摆脱出来,反而进一步加深了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有别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在如何应对或利用贸易壁垒措施的问题上应有自己的特点。笔者认为,①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利用其在人才,技术和信息上的优势,加强理论研究,力使自己的思想脉络与国际思潮保持一致;②及时归纳、总结和提升过去50多年来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在控制管理方面所出现的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在与国际惯例相融的基础上,力使其上升到理论,并指导实践;③在明确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资源,理清职责,分头把关,共同维护市场的经济秩序。

    3.2.加强宏观调控,强化进出口企业的分类与指导

    设立壁垒机制的目的有二,即“一是确保商品质量,促进商品出口;二是对特定商品的进口实行控制和变相控制,以达到国家的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 。不同商业背景的进出口企业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如何使政策效用最大化是我们致力于壁垒体系建设的目标之一。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在遵循贸易基本原则 的基础上,加强对进出口企业的分类与指导便有了现实的意义,有利于相关的职能部门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3.3.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加强对贸易规则技术创新体制的建设

    新贸易保护主义尽管其历史不长,但为各国政府所青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形式的多样性,手段的有效性和技术法规的合理性,其政策对经济福利损失的影响往往难以估量 。我国虽已初步地建立起了有自我特色的壁垒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差异性有待完善和提高,政策的艺术性有待加强,技术手段的多样性则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就我国目前而言,应着眼于未来,在尊重、理解和吸收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我国贸易规则技术创新体制的建设步伐。通过规则的不断创新,使不同的政策能有效地叠加,从而达到维持市场秩序之目的,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3.4.夯实认证、认可体系,力促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用技术性的共同语言 来维持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成了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技术上的认证与认可在维持市场秩序,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其独特的市场效应而备受各国政府的青睐。它以产品的安全、卫生和健康为目标,涉及产品的认证(如,UL或CE)、标识的认可(如,绿色标志)、以及生产体系(ISO9000)或环境体系(ISO14000)的认证、认可几方面,具有很强的市场壁垒效应,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正面临来自多方的压力。这些压力既有来自市场方面的,也有来自花样不断翻新贸易壁垒方面的,更有自身竞争力缺陷等方面的。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强化认证、认可体系的建设,夯实其基础是舒缓上述压力,有效抵御外来风险,规范贸易行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维持经济秩序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确保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3.5.重视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市场运作,政府主导是我国市场壁垒体系建设的前提与保障,也是依照“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之技术经济原理 而做出的必然选择。惟有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才能集中必要的优势资源于重要的少数,以最小的代价发挥最大的效用。目前,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虽然在市场壁垒体系建设方面,中国政府在遵循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已经,正在或将会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的背景下,仅有政府的主导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应的市场机制与之相配套,发挥政府、市场或政府与市场的梯度效应。无数的实践证明,政府与市场是互为而非独占的关系。惟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实现政策壁垒效用的最大化,因此,时刻牢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名句,即 “无论结果是好,还是坏,政府的当务之急,不是要去做那些人们已经在做的事,而是要去做那些迄今为止还根本不曾为人们付诸行动的事情 ”就显得很重要了。

参考资料

1、方齐云,《国际经济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林伟等,《技术法规及其理解》,《检验检疫科学》,2002年第5期

3、卢荣忠,《新贸易保护主义特征剖析》,《国际商务研究》,1996年第2期

4、郑东,《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研究及对策建议》,《国际商务研究》,1998年第5期

5、张培刚主编,《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

 贸易保护措施 新贸易保护主义与我国的应对措施
6、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3月

7、张峰等,《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讨论中几个误区的探讨》,《检验检疫科学》,2002年第5期

8、王力舟等,《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对贸易的限制性影响》,《检验检疫科学》,2002年第5期

9、吕丽等,《非关税措施—国际贸易竞争中的双忍剑》,《第三次商检理论政策研讨会论文选》, 1998年

10、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8月

11、许全华,《BPR理论在检验检疫管理创新中的应用》,《检验检疫科学》,2003年第4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1687.html

更多阅读

08年金融危机中国应对 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二零零八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我国面临外部需求萎缩带来的经济下滑的风险。世界各国开始受到经济衰退的严重威胁。当前,首要的问题,是正确评估形势,及时采取应对策略。一、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此次

《怎样做大国》新人口论:全球老龄化与中国的应对

2004年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并不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改变人类命运的事件,而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发生了突变。这种认识一旦转化为行动,就会对人类命运产生本质性的影响。自马尔萨斯提出人口论以来,人口的过分增长,一直是人

认识商业 pdf 《认识商业》第三章3-6 贸易保护主义

前几节讨论的社会文化、经济与金融、法律管制以及物理环境因素,对于全球贸易都是挑战。然而,很多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才是全球贸易中的更大阻碍。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ism)是指通过政府法规来限制产品与服务的进口。支持者认为

服务贸易总协定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Investment Measures, TRIMs)是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一项多边贸易协议。它由序言和9条及1个附件组成。其条款主要有:范围、国民待遇和数量限制、例外、发展中国家成员、通

声明:《贸易保护措施 新贸易保护主义与我国的应对措施》为网友非常完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