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加工理论 中国传媒业双重属性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



     一、中国传媒业双重属性理论发展脉络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一些私营报业曾经作为企业经营,有过一段引人注目的经营发展史。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像《申报》、《大公报》和成舍我的《世界报》系列这样有影响的报业经营实体,积累过一些有益的报业经营与管理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一开始,国家承认报纸的这种企业属性,实行允许守法的私营报业存在的政策,而且对公营报业也鼓励开展经营,以谋求自身发展。1949年12月,国家新闻总署召开了成立后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议——“全国报纸经理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研究和部署报业经营与管理问题。根据会议提出的报纸经营要实行“企业化”的要求,各地报纸都开始按照企业方式组织生产和经营,通过广告、发行及其它方式改善报纸的收益状况。195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曾专门发过一个《关于报纸实行企业化经营情况通报》,总结全国报纸实行企业化经营情况,肯定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明确指出报纸实行“企业经营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可以实现的”。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扶持下,全国报业经营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据有关资料显示,到1951年,全国省级以上报纸已基本实现自给自养。

  但随后,政府便开始将私营报纸进行公私合营,后来又完全实行公有制,取消了所有的私营报纸。然而到了6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化,报纸的意识形态属性被过分强化,新闻传媒的经营活动全部停止,计划因素取代了市场因素,传媒的经营活动就此完全中断。

  我国传媒业等到重新启动企业化经营的车轮,已是20多年后的事情了。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新闻界也萌生了借助市场和经济的因素摆脱计划经济条件下单纯靠国家财政维持生计的状况,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欲望。于是,在1978年底,便出现了人民日报社等首都8家报社联名向财政部要求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方针的报告。这个报告成了中国传媒业由单一的事业性属性向兼有事业性和产业性双重属性转变的标志性事件。

  报告的核心内容在于希望政府能够允许传媒按照企业的运作方式,实行企业式的经营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强调传媒业作为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变,但可以从事一定的经营活动。

 双重加工理论 中国传媒业双重属性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
  财政部很快对报告做出了批复。财政部的批复,不仅为这几家报纸启动了开始企业经营的车轮,而且实际上是向全国打开了媒介企业化经营的一道门缝。随后,一些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先后开始刊播广告,搞自办发行,尝试多种经营,在企业经营的道路上慢慢起步,并且逐渐尝到了甜头——取得了一些经济效益。一些媒体的经营不但获得了利润,而且还上缴了税收,经营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解决单位内部职工的福利,另一部分则用于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中国传媒业的经营实现真正意义的企业化,从而获得快速发展,则是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才逐步开始的。1996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把报刊经营管理列入第三产业,成为我国报刊进入产业化改革阶段的一个标志。传媒业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和产业化运作的大门就此敞开了。1995年,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在《新闻大学》期刊上写了一篇《试论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性》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中国传媒具有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双重属性。从此中国的新闻传媒业的产业化发展有了理论支持。

  二、中国传媒业双重属性的成因

  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有其具体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动因。新闻事业作为社会总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变化和发展和社会总的变化趋势是相一致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互动的,扭结式的发展关系。中国的新闻事业为何会有“事业性质,企业管理”这样的双重属性?这个理论的形成有其必然性吗?

  1、新闻传媒业的产业性质是与生俱来的。

  新闻事业之所以能够诞生,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从这一点上看,信息就是新闻事业和社会进行交换的物品。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新闻事业作为社会诸多生产者中的一个,他生产出信息这个特殊的商品,而这个商品又有很大的需求市场,那么不管它成立的初衷是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它都带有产业的属性。当新闻事业的产业属性大于政治对它影响时,其表现就是显性,否则就为隐性。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一些从事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人员才意识到新闻事业的产业性质。诚然,新闻事业具有双重性,是其与生俱来的属性,只是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条件表现不同而已。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人为地拟制了它天赋的属于信息产业的一面。现在,我们重新认识了它,并以“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模式来释放它的能量,以这种模式来控制它的能量释放,即让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但无论如何,这种新的管理模式给我们的新闻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使众多新闻媒介求生存、求发展有了内驱力。

  2、中国传媒业在特殊社会情境中具有上层建筑的特征。

  中国的新闻传媒业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新闻体制。这种新闻体制最初是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创建的。在这种新闻体制下,报纸是党、政府、军队、团体或企业的机关报,广播电视与新闻通讯社事业是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所有的新闻机构必须根据党和政府的指示进行宣传报道。这就是社会主义新闻传媒业上层建筑属性的最初来源。

  中国共产党的传媒业从诞生起就是作为一种“思想武器”存在的,毛主席称之为拿笔的“文化军队”。在这种理念和指导思想下,传媒业始终把自己看作是党和政府实现其政治理想、历史使命和当前任务的舆论工具,强调其思想宣传和舆论导向功能。这种导向功能一直到现在还有其重要意义。

  三、中国传媒业双重属性理论的内涵

  中国传媒业事业性和产业性这两个属性之间是一种互为补充、相互制约的关系。事业属性决定着传媒业基本的存在形式、行为方式和根本的利益方向、工作原则,产业属性决定着新闻事业长远的生存基础和发展潜力。它们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又制约着对方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状况。我们要注意全面和正确地体现这两个属性所内涵的积极功能,发挥它们的有效作用,以使新闻事业能够健康、全面的发展。

  应当看到,认识传媒业的产业属性,有助于更好地按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来搞好媒介经营,争取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这对于传媒业增强经济实力,扩大事业规模,争取更大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如果只是把传媒业作为一般的产业和企业来经营也容易带来一些弊端。过分强调它的产业和企业特征和属性,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会损害它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特征和属性,使它不顾公众利益和社会效果,背弃它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导致新闻传播产生负面效应。

  中国新闻媒体双重属性的确立为新闻媒体走向市场提供了理论支撑,并由此引发媒体经济的起飞。从1991年到2000年的10年间,中国传媒广告经营额从35亿增长到712亿,年平均增长率达35%,远高于同期GDP年均8%的增速。传媒业不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而且,无论从产值看,还是从社会影响力看,传媒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龙头老大。

  【注释】

  1、李良荣.试论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性.新闻大学,1995年夏季号。

  2、黄瑚.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2次版。

  3、李良荣.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轨制:再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重性

  【参考文献】

  1.陈昌凤.中国新闻传播史——媒介社会学的视角.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李良荣.十五年来新闻改革的回顾与展望.新闻大学,1995年春季号。

  3.童兵、林涵.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新闻学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0(第一版)

  4.李良荣.20世纪前10年中国新闻媒介走向,200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361.html

更多阅读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2年中国传媒业十大人物

     中国政法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 心承继中国人民大学传媒管理研究所的传 统,基于 18 年来对中国传媒业的深入了解和专业判断,甄选出 2012 年度对传媒业发 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重要人物和具有深远影 响的重大事件。本评选重点

箱包发展现状 中国箱包业的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中国的箱包产业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中国箱包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现阶段,中国的箱包产业,无论是从产业规模,还是生产总量,抑或是出口总量,等等,都位列世界首位。中国俨然已经成为

李鸣:中国基金业再次站上历史发展新起点

 中国基金业金牛奖是和中国基金业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是一个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基金大奖,五年来,金牛奖获得了业内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广泛认可,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指导下,可观公正的评选出业绩优异,管理规范的基金产品和管理公司,这也

中国铝业连城分公司 中国男装业的分公司之殇

系列专题:中国男装品牌前言:自2006年始,基于诸多原因,男装业涌现大量的分公司,以致于当时业内人士惊呼男装业渠道变革的时代已经来临。然而几年以后,我们发现当初被总部寄予厚望的这些分公司最终表现差强人意,绝大部分亏损严重,甚至已经走

喻国明:中国传媒变化已很大

 在现有政治体制下,中国虽然不大可能做到“开放报禁”,但是传播媒体在当代中国所扮演的角色,再也不限于传统上的党的喉舌或宣传工具,而是更贴近于传媒本身的基本职能,就是让社会公众享有信息安全和公正表达权。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

声明:《双重加工理论 中国传媒业双重属性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为网友我心依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