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宇 丰收地的故事——樊宇明讲的管理故事



 樊宇明的父亲出生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一个叫“丰收地”的小村庄。据樊宇明推测这个丰收地村的村名应该是解放以后改的,因为周围还有红旗滩、胜利河等几个村子,与丰收地一样都有着解放初期鲜明的烙印。樊宇明认为,丰收地过去应该叫“分收地”。为什么叫分收地呢?这与蒙古王公贵族有直接的关系。蒙古族是一个游牧的民族,他们虽然拥有广阔的土地,但不习惯开荒种地,他们只是在自己的封地上驰马游牧、狩猎。于是有的汉族流民经过此地时,看到这么广阔的土地没人开垦,便选择一块地,私自开垦、种植。此时,蒙古族王公贵族即使知道了也不去管。到了秋收的时候,他们来了,与种田的汉人分一部分土地上的收获就走了。年年如此,这种耕地就叫“分收地”。最初来到现在丰收地的人就是以耕种“分收地”为生的,后来逐渐定居,形成了村落。

  樊宇明说:过去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出走来到蒙古草原的游民中,很多就是以种“分收地”维持自己及家人的生活的。他们拥有体力和种田的技术,而蒙古王公贵族却有的是闲置的土地。二者结合,优势互补,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二者合作的基础是公平的,流民出力、出技术,蒙古王公出土地。流民在土地上耕作,土地的主人对其没有任何干涉。分配时,土地的主人拿走的部分也是流民所能够承受的。这也正是种“分收地”这种自发的合作形式在那个时代得以存在和延续的主要原因。在现代经济环境中存在着更多的合作,在这些各种形式的合作当中许多时候会产生各种纠纷。纠纷的原因来自于不公平,主要是利益分配的不公平、权力分配的不公平两个方面,这些不公平的直接结果就是合作的破裂。因而在各种形式的合作中,“公平”是合作得以存在和延续的最基本条件。

 樊宇 丰收地的故事——樊宇明讲的管理故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3868.html

更多阅读

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谁是英雄?—樊宇明讲的管理故事

谁都想做英雄,可有时候樊宇明实在搞不清到底谁是英雄。看看下面的故事:   平静的草原王国突然来了一个入侵者,一只凶残的老狼闯进了领地,追逐着弱小的草原居民们,眼看着草原王国就要面临一场劫难。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小驴和老牛首先向

樊宇睿 钓“骆驼”——樊宇明讲的管理故事

 樊宇明很怀念大青山北边一个叫作枳芁滩的小村庄,在那里自己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有时候想起来真的是回味无穷。   记得小时候自己和小伙伴们很热衷的一个游戏是抓了虫子去喂蚂蚁。看着蚂蚁们为了把虫子

樊宇 中央网信办 守洞待兔——樊宇明讲的管理故事

 过去有一则很有名的故事叫《守株待兔》,故事说:一个农人在田地里干活儿,突然草丛中跑出一只兔子撞到了田里的一棵大树上。因为兔子奔跑的速度很快,兔子的脖子被撞断了,于是农人很轻易地获得了一顿美餐。从第二天开始,农人便专门蹲在那

樊宇明 郑老师打“角”——樊宇明讲的管理故事

 在樊宇明的记忆中许多人是永远不会被淡忘的,郑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郑老师叫郑福龙,是樊宇明的启蒙老师。那时农村的教学条件很差,郑老师所在的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学生从1到3年级大约有四十多人,大家都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叫“复式

声明:《樊宇 丰收地的故事——樊宇明讲的管理故事》为网友我最珍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