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方案 央企股改方案为何频频被否?



   股改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11月8日,中石化系的三家公司S上石化、S仪化、S江钻同时进行股改方案的表决,结果悉数被否。在股改进入“拔钉”阶段后,一天之中出现三家未能通过股东大会表决的,不仅空前,而且绝后。并且这三家公司还同属一系,就更有点罕见了。

    S上石化、S仪化、S江钻均属于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其股改方案获得通过本应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事实却是,自股改启动以来,恰恰是央企公司方案被否决的多。此前,S飞亚达、S阿胶、S济柴、S蓝石化、S山东铝、S东锅等央企控股公司的方案均被否决过,并且S东锅两次股改均未成功,也创出了股改的新记录。据WIND统计,全部上市公司中迄今股改没有获得通过的家数总共只有17家,而央企占据了其中的九席,占比超过50%,央企成为股改的重灾区成为不争的事实。

    央企股改被否各具“个性”。如S东锅,最初的股改方案为非流通股按1:0.856的比例缩股,送股比例相当于10送1.2股,但却被市场认为非流通股股东故意做差方案以方便机构吸筹,结果不得不取消股改动议。S东锅第二次股改的方案为10送2.5股,最终由于“江南第一猛庄”金信系的“捣乱”而折戟沉沙。又如S上石化、S仪化、S江钻,S上石化、S仪化均为10送3.2股,S江钻为10送3股,这样的方案在目前来讲并不算低,但由于上半年中石化利用股改契机,通过溢价收购流通股而将齐鲁石化、扬子石化、中原油气、石油大明旗下四家公司“私有化”成功,持有这四家公司流通股的投资者均获得了一定的溢价, 因此市场上对于S上石化、S仪化被“私有化”充满了期待,而“私有化”整合预期的落空导致中小投资者投出反对票。S江钻虽然没有“私有化”的传闻,但由于是中石化的旗下公司,此次股改也承担了“连带责任”。

 股改方案 央企股改方案为何频频被否?

    当然,央企股改方案频频被否不能简单地用“个性”来解释。事实上,股改方案最终能否过关还体现在控股股东的诚意上。同样是中石化的旗下公司,有的实施“私有化”,有的却以送股方式股改,中石化本身就没有“一碗水端平”,对其它投资者明显也不公平。证券市场不能丧失公平原则,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对于中石化旗下三公司股改方案被否决市场不应感到有什么奇怪的。

    整体而言,央企公司股改方案的对价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这些背靠大股东的上市公司如此吝啬,与其有着央企的招牌不无关系。但是,有了这个招牌,决不是可以少付对价或者是以低对价愚弄流通股股东的理由,须知股改是利益双方的博弈,是由流通股股东来投票表决的。而央企上市公司股改频频被否决也说明,股权分置改革拒绝强权。无论你是民营企业也好,地方国企也好,还是央企也好,在相同的游戏规则面前,均没有任何的特权可言。

    央企作为股市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本应在市场中起到表率作用,股改当然也不能例外。而透过央企公司方案的频频被否,却折射出其与民争利的本质。回头看,方案的被否决,也为央企股改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善待投资者,再次启动股改被否决并非没有可能。而且随着年底“大限”的临近,未完成股改的央企控股公司同样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5872.html

更多阅读

央企整合之三:混改大潮中的中材集团和中国建材

中材集团拥有三大主导产业:非金属材料制造业、非金属材料技术装备与工程业、非金属矿业。支撑集团产业发展的有六大系列核心技术:玻璃纤维技术、复合材料技术、人工晶体技术、工业陶瓷技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及装备技术、非金属矿

李锦:“央企合并潮”的是是非非

“央企合并潮”的是是非李锦4月27日关于“中央企业将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数量或减至40家”的报道,国务院国资委当日傍晚发布声明称,经查,该消息未向国资委进行过采访或核实。受上述消息影响,当天A股“中国”概念股集体涨停,包括中国石油

中海油服:股份回购指向央企同类项整合做大

焦点事件驱动:2015年中海油服计划回购10%股份包括A股和H股,至少动用30亿港币和80亿人民币,2014年底公司拥有现金150亿元。发改委制定《油气改革总体方案》,预计7、8月份会有初稿,9、10月份将提交给中央深改组。央企整合可能涉及第四桶

央企合并概念股 央企合并就是为了

国资委支持央企强强联合用好股票市场央企合并概念股据外媒引述华夏时报报道,4月8日,接近监管部门的一位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透露,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其他央企强强联合重组的可行性方案,目前处于调研和论证阶段。至于哪些央企被纳入其中,该人

声明:《股改方案 央企股改方案为何频频被否?》为网友坑爹的生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