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企业文化的内涵 建构企业文化的科学内涵



  迄今为止对于企业文化的内涵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共识,且差异很大,在理论上的混乱,造成实践上的无法操作;构建企业文化的原则应包括核心价值说、文化积淀说、精神现象说、群体行为说和超越利润说;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文化和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下,在特定的企业范畴内,经过全体员工长期的企业化,稳定地积淀于企业员工心理层面上的企业价值取向。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泰伦斯.迪尔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这一理论一经产生,便立即成为世界许多国家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研究的重点,据初步统计目前达上百种之多,可谓是众说纷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企业文化”含义的界定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企业文化理论登陆中国十多年来,虽然学术界和企业界为企业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和普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收效并不理想,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企业对企业文化理论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用正确的企业文化理论指导。这样企业文化在理论上的混乱,造成实践上的无法操作,即使企业要全力打造企业文化,但由于在理论界的企业文化内涵不清使企业无法建立起有效的企业文化,甚至使企业文化走入误区。因此,理论界和业界应对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展开讨论,以达成共识。笔者基于上述认识,谈以下自己的观点,供专家、学者参考。

一、几种经典“企业文化”说混乱现象透析

目前关于企业文化内涵的论述很多,但归纳起来,最有影响和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1)“总和说”,这种学说认为企业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2)“同心圆说”, 这种学说认为企业文化包含三个同心圆,外层圆是物质文化,中层圆是制度文化,内层圆是精神文化;(3)“精神现象说”, 这种学说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4)“群体意识说”,这种学说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群体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5)“五因素说”,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和企业环境五个因素组成的系统。纵观上述观点,至少存在如下混乱:

    1、虽然几种学说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都包含精神方面,但对精神方面的理解区别很大。(1)“总和说”认为企业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心理素质、精神面貌、行为准则、经营哲学、审美观念等诸精神方面。该观点对精神方面的理解过于宽泛,把心理素质等精神方面也作为了企业文化的内容。(2)“同心圆说”认为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内层文化,它把规范、准则等作为中层文化而独立于精神文化之外,形成企业文化的又一个组成方面。(3)“精神现象说”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精神文化,它是以价值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精神、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全体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这种提法把精神文化提到了更高的角度,企业文化就是一种精神现象。(4)“群体意识说 ”认为企业文化是精神文化,但是仅仅是精神之中的群体意识方面,也就是员工所共有的认识、习惯、情感、价值观及性格风貌等,不是精神的所有方面。(5)“五因素说”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五个因素组成的系统,其中,价值观、习俗仪式只是企业文化系统的两个因素。

2、几种学说对物质文化存在严重分歧。(1)“总和说” 、“同心圆说”、 “精神现象说”都不同程度的认同物质文化说,但它们对物质文化的涵义理解不同。“总和说”认为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是指生产、生活资料、厂容、厂貌和文体基本设施及产品而言,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文化发达程度的外在标志;“同心圆说”认为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层文化,是表象;“精神现象说”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物质只是企业文化的载体。(2)“群体意识说 ” 、“五因素说”不认同物质文化的存在。

3、对企业文化核心内容的认识存在差异。(1)“总和说”认为精神文化是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心理素质、精神面貌、行为准则、经营哲学、审美观念等诸方面都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2)“同心圆说”认为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内层文化,处于企业文化的核心地位。(3)“精神现象说” 、“群体意识说 ” 、“五因素说”并没有强调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

4、对是否存在员工的共识有不同认识。几种学说都强调企业文化体现精神现象,但是对精神现象的渊源没有统一的认识。(1)“总和说”认为精神文化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心理素质、精神面貌、行为准则、经营哲学、审美观念等诸方面,渊源广泛,没有员工共同认识之说;(2)“精神现象说”,认为精神文化是以价值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精神、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全体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这种精神文化现象强调了企业全体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是否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认识缺乏认识;(3)“群体意识说 ”认为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员工群体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是指员工所共有的认识、习惯、情感、价值观及性格风貌等。对于“同心圆说”、 “五因素说”没有明确提出精神文化的渊源。

二、构建企业文化内涵的原则

1、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所谓核心价值观是指在整个企业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统领整个价值体系全局的企业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是独一无二的,是偷不走、仿不成、买不到的,表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整个价值体系中确立核心价值观时,要在考虑企业的个性与特色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企业环境因素,理出头绪,找出真正的核心价值观。确立的企业文化是不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首先要看此价值观是否属于自我,是否在企业一系列价值观念中占有主导地位。

2、企业文化积淀说。所谓文化积淀是指文化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提炼、积累、培育和升华的过程才能形成。企业文化积淀是一个长期的企业行为,短期是不可能奏效的。 (1)企业要对员工的价值观、信条、作风、习俗等要不断的加以提炼和升华。(2)企业提炼和升华形成的新型的主流的企业文化应不断的加以倡导,使之在企业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群体内部传播,使之在企业的每一个角落里生根、开花、结果,从而达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形成每一个员工的无形的行动指南。

3、企业文化群体行为说。所谓群体行为是指企业文化经过长期的企业化后,员工形成的认同、接受、习惯等群体意识和不需要制度约束、自觉自愿、习惯性的行为。经过提炼升华形成的企业文化,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力求使该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约定俗成,划为行动,形成广大员工所认同、接受、习惯性的行为。 (1)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之后,必须加强宣传,积极倡导,让广大员工理解、记忆以便自觉养成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习惯行为。(2)树立榜样,典型引导形成群体行为。把那些最能代表企业价值观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这些典型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全能的,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历史的,企业树立的榜样、典型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化身、形象和缩影,是企业文化的体现者和代表,是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导师,是广大员工仰慕的偶像和精神支柱,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生存发展而努力。

4、企业文化精神现象说。企业文化是企业非物质的精神现象,物质的东西只能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不是企业文化本身。企业有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就有了企业进步的文化氛围,就能使员工产生和形成先进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就会形成先进的管理行为和改革措施以及自觉的创新行为,企业才会有活力。一个具有优秀而强势文化的企业,其员工不论是终身依托企业,还是中途有变迁,都会对企业终身怀念。这靠的就是那给人以启迪、催人觉醒、令人振作、激励奋进的企业“灵魂”,靠的就是永远给人以向往、激励的企业精神。

 简述企业文化的内涵 建构企业文化的科学内涵

5、企业文化超越利润说。西方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企业的所有行为都要以对利润的追求为己任。所谓超越利润说是指企业放弃利润优先的经营目标,而是执着追求为社会奉献,尽而被社会认可,最终社会回报企业的学说。企业文化必须符合企业大环境的需要,适者生存,企业只有先适应环境,然后才能去影响环境,从而才能获得回报。企业要面对市场、顾客、员工、国家、社区等一切对企业可以产生影响的因素,企业在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时,必须考虑到自己的价值观能否满足顾客、员工及社会的需要,与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念、政治观念能否协调,与行业环境、区域环境及人文环境能否共生。(1)在企业内部,应充分考虑员工个人欲求。企业文化应为每一个员工提供个人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发挥的平台,使员工主人翁意识增强,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存,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2)在企业外部,企业应真正的执着地奉献于社会,处处为社会着想,为大众考虑,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回报企业,对社会负责其实就是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三、企业文化的科学界定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文化和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下,在特定的企业范畴内,经过全体员工长期的企业化,稳定地积淀于企业员工心理层面上的企业价值取向。理解这一含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企业文化环境不同如社会文化、经济社会制度不同润育出来的企业文化也不相同。如日本的企业文化注重集体决策、团队精神,而美国突出个人能力的发挥。

2、企业文化是企业大多数员工价值取向的心理定势。(1)企业文化是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习惯、企业风格、企业传统等精神方面。企业制度、产品、设备等虽然体现着企业文化的内涵,但并非企业文化本身。(2)企业文化是零散的、低层次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习惯、企业风格、企业传统等企业价值观的升华与沉积,是深层次的核心的企业价值观。这种企业价值观可以作为企业价值的评判标准对企业行为进行评判;这种企业价值观可以引导形成企业员工对企业行为、组织体系和管理现象等评判的定势。(3)企业文化是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习惯、企业风格、企业传统等企业价值观的升华与沉积而在企业员工的经营行为中形成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是与企业价值观企业化后形成的企业价值标准的取向相一致;这种心理定势是企业员工(并非所有)的企业心理趋向与态势;这种心理定势是企业员工无意识地产生的。因此是员工稳定的、公认的、普遍奉行的企业价值取向。

3、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长期企业化的结果。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习惯、企业风格、企业传统等企业价值观要变成员工的行动指南,必须经过长期的企业化过程的积淀。作为企业文化的企业价值观是经过企业化了的,是企业化加工过的,是深层次的,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企业价值观。

4、企业文化是具体管理方法的超越。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实现企业的短期与长期目标服务,管理是很复杂的,因为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有的人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有的人则是恩将仇报;有的人言必行、行必果,但有的人则是口蜜腹剑、心口不一;你一直器重、努力培养的干将,明天就可能不辞而别,跑到竞争对手那里,打你个措手不及。怎么才能管好这么“复杂”的人呢?首先要明白一个员工为什么想在一家公司工作。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感性因素,他感觉这家企业有前途,人际很好,氛围融洽,呆着舒服;二是理性因素,他能在这家企业得到想得到的东西,包括薪酬、福利、培训机会、发展空间等等。其次要明白这么复杂的人必须靠企业文化来激励和凝聚大家,让员工感觉在这里有前途,能够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和价值。企业文化这种激励和凝聚员工、顾客和社会的作用,是超越任何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7539.html

更多阅读

《喝牛奶对人体严重危害的科学争议!》 躺着喝牛奶危害

《喝牛奶对人体严重危害的科学争议!》郑峰评论:我以前跟多数人一样,以为喝牛奶是补充营养,没有想到喝牛奶存在对人体这么严重危害的科学争议!在这个争议没有得出明确结论以前,我们不能把牛奶当作日常饮食的营养品来吃,这是健康保养、中国

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水知道答案高清版

',2)">登录|注册APP下载会员上传首页频道教育频道 > 教育列表 > 文化艺术视频: 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水知道答案【高清版】',3)">您还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请点击这里安装  73:28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水知道答案【高清版】

“麦克斯韦妖”与“文化的科学” 麦克斯韦小妖

“麦克斯韦妖”与“文化的科学”Tag:新近化论;文化科学;能量;热力学第二定律;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综合研究“麦克斯韦妖”与“文化的科学”——从怀特的《文化科学》看自然科学的人文使用情况摘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接合、交融已经成为一大

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华西村是共产主义吗

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和谐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在共产主义社会,百姓自觉地建立了完善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经济制度,共产主义政治制度,共产主义法

声明:《简述企业文化的内涵 建构企业文化的科学内涵》为网友枕你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