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枝脱节 脱节者为何偏爱“传说”?



     “M国也许只扔了一只注射过某种生物制剂的鸟,就可以起到调动几十万大军才有的战略牵制效果!”

  这样的言论,你可能觉得荒诞不经,喜感很强,你不屑一顾,你戏谑调侃,但没关系,自有人相信。在一个群体中,这样的消息大量流传,被奉为洞悉现实的真知灼见,穿透历史的智慧良言。这个群体在网上拥有种种称谓,其具体的内涵外延稍有差异,大体上可以用“脱节人群”统称之。

  其实,西方用生物病毒攻击中国之类的说法,在“脱节人群”中流传已久,具有广泛的群众心理基础。比如他们当中曾经流传一个被称为“央格鲁?撒克逊使命”的故事,说西方的权贵精英2005年在伦敦举行过一个秘密会议,为了“摊薄”世界人口,减轻地球压力,针对人种DNA差异研制“生物制剂”,届时,“中国将感冒”。

  这个群体信奉的具有浓厚传说色彩的说法,比比皆是。不妨列举如下: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主动提出为中国免费培养50个农学博士,中国人感激得不得了。今天醒悟过来,才发现太迟了,上了大当!那50个农学博士学成归国后,成为中国农业部门和农业生物研究领域的主管、骨干,他们就是打入中国的“第五纵队”,在美国的授意下大力在中国推广转基因作物。而转基因食品,正是美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种族清洗的“生化武器”。

  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劲爆故事是说美国破坏中国高铁建设的阴谋。据说,中国的海上运输已被美国十大军事基地、两条岛链封锁铁桶般地包围起来,要实现民族崛起,只有依靠建设贯通欧亚两大陆的高速铁路,这样才能摆脱对海上通道的依赖,奠定中华崛起的资源基础。于是美国千方百计地破坏中国的高铁建设,阻止欧亚非陆上物流格局的形成。美国的手段一靠“斩首行动”,强迫全世界银行的客户资料对美国开放,掌握中国贪官的腐败资料,通过“斩首”,搞臭高铁,使中国高铁建设大量停工;二靠所谓“第五纵队”,中国主导改革的经济学家、政法精英、知识分子等等都是美国培养出来的,指挥中国的精英集团摧毁中国,就是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所说的“精英战略”。

  在“脱节人群”中流传的诸如此类的传说故事,不胜枚举。“传说”甚至成为他们思维方式的一个基本特点,不论什么事,都归结到背后的某种阴谋上。

  “传说”的秘密

  为什么传说会在这个群体中盛行呢?通过分析传说的基本结构、理论特点,我们会发现,传说与这个群体的社会地位、历史际遇、教育背景、思维习惯等等非常契合,与他们的世界观有天然的亲缘关系,所以极易为他们接受,并使他们的既有立场得到强化。

  就理论结构来说,传说是对世界做一种简单化的理解,它通常是把丰富的世界归结为一个简单的二元对立模式,所有的历史与现实都是两种力量斗争的表象,所有的事物都分属这两个阵营,一正一邪、非此即彼,不存在多样性。既然两种力量的斗争就是这个世界的本质,那么所有的政治、经济、社会现象,不管当事人如何标榜,我们都不要被其迷惑,这背后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组织的进攻,都是有计划,有阴谋的。

  当下中国脱节人群中盛行的传说,有两个二元对立的基本套路,一个是美帝国主义与中国人民的对立,一个是人民群众与统治中国的“精英集团”的对立。这两个模式又可归结为一个,因为他们说主导中国改革的官僚、富商、知识分子等精英,或者是美国培养出来的,如“50个农学博士”,或者是信奉美国宣扬的价值观,他们都汉奸化了,是美国在中国培植起来的买办势力、“第五纵队”。这个“权钱名结合”的精英集团,在和平时期通过出口补贴、购买美国国债等办法,把中国资源送给美国,一旦发生战争,就会立刻把中国端给美国,所以他们“锄奸”呼声很高。

  很明显,脱节人群受当年斗争哲学教育影响很深,而斗争哲学的世界观本身就带有传说色彩,持有这种世界观的人可以很容易切入传说。

  就理论特点来看,“传说”中的二元对立的思维套路简单易懂,就是好人和坏人在打,要掌握它不需要多少教育基础,即使文盲、小孩也很容易听懂。它化繁为简,提纲挈领,斩钉截铁,容易被口号化,宣讲起来富有鼓动性,这些特点使它在文化水平较低的下层群众中具有天然的传播优势。

  其次,“传说”世界观还富有戏剧性,投入其中的人容易获得一种英雄主义的角色感,心中产生宏伟壮丽的幻象:一个人忽然发现一个关系整个社会国家命运的惊天阴谋,于是孤胆英雄力挽狂澜,唤醒民众,拯救世界,虽万千人吾往矣!以研究群众运动著称的霍弗就指出,社会失意人群、边缘人群、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败坏得无可救药的人,一旦投入一项号称救世救民的伟大事业,会变得极其勇猛,极其狂热。

  “传说”爱好者群体的存在与下面这些因素相关:近年来,某些地方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凸显,贫富分化,腐败严重,在这些问题的刺激下,某些人开始怀念“过去年代”,美化“过去年代”。显然,“传说”的上述理论特点,无一不击中这些人的痒处,能轻易将他们俘获。

  而按照一些媒体的描述,这种爱好也与该群体中不少人拥有的,出身于老工业基地的特大型国企,与生俱来的工人阶级身份赋予他们相对于所在地老百姓很大的优越感相关。

 失枝脱节 脱节者为何偏爱“传说”?
  更直接的原因恐怕在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企改革,这种优越感逐渐丧失,当年教育的荒废也使他们下岗后谋生艰难。改革开放前20年,对他们来说是一段痛切的经历。

  大言不惭,“直指人心”

  “传说”另外一个特点是它的整全性、封闭性。传说本身是一个自足的圆圈,一个人一旦接受这种理论,就会非常顽固地坚持,很难用举证、说理的方法使他们放弃。这是因为传说是通过演绎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它首先假设一个不证自明的前提,如““种族斗争”、“阶级斗争”等等,从这里出发,演绎出一个首尾一贯、看起来逻辑严密的体系,然后用这个体系去解释一切、改造一切。

  经验是无限丰富的、多样的,通过经验归纳建立起来的理论结构是开放的,而作为一个演绎体的传说则很难接受经验的校正,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盘放弃。

  所以,要使一个人接受一套传说,不能通过循序渐进以求水到渠成的方式,也就是常规理智教育的方式,而必须采用宗教家、野心家、传销师的方式,要高度自信、激情澎湃,要出言不逊、言之凿凿,要从情感、意志上闪电般地将对象击溃,使之当场涕泪交加,脱胎换骨。如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所说,在各种群众运动中,影响力最大的,往往是头脑最偏狭的人。富有怀疑精神,试图说明事实的复杂性并促进理解的知识分子、专业精英,在群众运动中是没有地位的,满脑子空洞口号的群众,会觉得他们十分迂腐、无聊。

  脱节人群所追捧的理论家如张宏良等人的言论,充斥着大量的知识错误、谣言、牵强附会的推理,但是思路简捷,口号响亮,出语惊人,大言不惭,对教育水平不高、痛恨腐败、对社会现实又相对信息残缺的民众,往往有“直指人心”的效果,蛊惑性很强。

  事实上,传说的逻辑从一开始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它所依赖的前提,像 “种族斗争”等等,都不是什么不证自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他们或许有一定道理,但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限度下而言的,把它们无限放大,拿来解释一切,必然会带来荒谬、甚至恐怖的结果。

  “传说”人群之所以不假思索地接受这些信条,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看待所有的国际关系、人际关系,这与他们从小受斗争哲学的熏陶密切相关,与中国近代以来长期遭受侵略的历史记忆有关,也与中国数千年深厚的专制主义政治文化有关,单说《三国演义》,就是一部教人如何利用人性弱点实行阴谋的经典教科书。所以,《货币战争》之类的书籍,就不仅仅是传说人群在看,而是在社会各阶层中都有大量拥趸。

  要摆脱荒唐、危险的“传说”,就需要我们的政治文化进一步公开、透明,促进社会公正,使公民养成健康的政治心态。同时也要看到二战以来国际关系的巨大进步,不仅经济要强大,心态也要阳光,才可能真正崛起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大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796.html

更多阅读

范文芳李铭顺结婚为何如此低调?(图) 范文芳李铭顺

范文芳李铭顺结婚为何如此低调?(图)昨天(4月15日),对范文芳和李铭顺来说,无疑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两人在这一天正式注册成为夫妻。值得一提的是,范文芳和李铭顺注册结婚很低调,注册仪式只邀请新人双方家属参加,不接受访问。那么,范文芳和

纽约时报 说双语者为什么更聪明? 纽约时报双语版下载

说双语者为什么更聪明?耶尔德赫吉特·巴塔查尔吉/撰文比起只会说一种语言的人,双语者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显然更有用。但近些年,有科学家提出,说两种语言的人比那些广交朋友的人来说,有更为本质的优势。事实证明,说双语能使你更聪明

台湾版中国地图为何包括蒙古?转 台湾蒙古人

台湾版中国地图为何包括蒙古?(转)蒙古国,这个拥有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辽阔土地、世界第二大的“内陆国”的形成,对于今天大多数的国人来说,实在太陌生了。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在日常的新闻传媒中,你根本得不到一丝有关

声明:《失枝脱节 脱节者为何偏爱“传说”?》为网友我想你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