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落地页管理 如何让管理思想“落地“?(四)



(四)有效授权如何“落地”?

    撕纸游戏:

    让现场所有人,双手拿着一张白纸,闭上双眼,不许讲话。然后,听我讲两句话,按这两句话做。

    第一句话:将手中的白纸,对折一遍,并在其左下角,撕去一个,半径为1厘米的1/4圆;

    第二句话:将手中的白纸,再对折一遍,并在其右上角,撕去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都做完后,让所有人睁开眼,并打开手中的白纸,互相对照一下。

    会发现,现场没有完全一样的,而且,五花八门。

    接着,我会问:“有没有人敢说,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就是我想要的东西?”

    现场没人敢说。

    如果,管理现实中,也像这样,执行的时候,五花八门的,而且,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说,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布置人原来想要的东西,那么,我们的损失会有多大?

    我们执行越到位,组织损失就越大,又如何去谈执行力呢?

    这个时候,就要引导现场听众,思考:问题出在哪?

    既然出了问题,那么,我们首先来找责任人,大家认为责任人是谁?

    你。

    大家一定会指出,这个游戏中,我这个布置人有问题。

    那好,我的问题是什么?

    表述不清、不让我们说话、不让我们睁眼等等。

    好,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平时,在执行的时候,是睁着眼的还是闭着眼的?

    睁眼和闭眼的区别是什么?

    当我们睁着眼睛,执行的时候,我们时时刻刻,都非常清楚,参与这个项目的,有哪些人,我是什么角色,别人什么角色,别人都做的如何了,怎么做的等等。

    而闭上眼,我们就只顾,自己手中的事情,做的如何了。别人的事情管的少。

    那我们平时是睁眼还是闭眼的呢?

    大多数是闭眼的。

    为什么?

    其实,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习惯。

    做好自己的事情,别人的事情少管。

    好,我们再来看,为什么不让大家说话?

    我们平时执行的时候,能不能说话,会不会说话?

    说话和不说话的区别是什么?

    如果我们,在执行的时候,能够说话,那么,当我一开口发出指令的时候,大家就会告诉我,我的指令不明确,然后,我们就有,及时调整和沟通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能避免,刚才五花八门的结果;

    而不说话的结果,就是,出现这种五花八门的结果,而且,还是到了有结果的时候,才发现。

    这时,对刚才的事情,已经没有办法控制了,只能像我们现在这样,出了事情,事后来算帐,做相应的补救,如果这件事情还可以补救的话。

    那我们平时执行的时候,能说话么?会说话么?

    这个能不能说话的问题,更大程度上,在于组织管理的风格,在于组织的企业文化。

    这个会不会说话的问题,更大程度上,在于执行者个人的性格和习惯。

    而中国人,一般是很少会“反驳”上级的。

    而执行过程中的这种说话,很大程度上,有“反驳”的感受,至少,很多人会有这种感觉。

    而作为管理者,我们不要指望,所有的员工,都有敢于说话的胆量和勇气。

    这两个问题,大家可以再体会体会。

    但我今天想和大家交流的,更重要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另一种执行过程中的人性问题。

    现在,大家思考并体会一个问题:当我发出第一个指令的时候,大家都马上意识到了,这个家伙没讲清楚,所以,一开始,大家每个人头脑里是“不明白”的。

    可是,大家执行都非常到位,不到3秒钟,每个人马上又都“明白”了,而且都顺利的执行了。

    我想问的是:大家在这3秒钟的时间里,是怎么迅速的由“不明白”,一下子又都变成“明白”了,而且,每个人“明白”的可能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在北京中加讲座的时候,曾经有个老总,现场这么回答我的:“一般来讲,当我们接收到一个任务的时候,一开始就已经做好了两种准备:1、尽量领悟好老板的意思,最大程度上做好手中的事情;2、同时,做好扯皮的准备。”

     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想法和做法。

     那么,和刚才我提出的问题,结合起来,我想问问大家,在我们扯皮的过程中,双方说的最多的,是哪几个字?

     是不是“我以为”?

     当时,你说什么什么,然后,“我以为”你的意思,是什么什么,所以,我就这么做了。

     当时,我说完了,你什么都没说,“我以为”你明白了,所以,我就没再问。

     等等。

     我们每个人,在从“不明白”,到“明白”的,那3秒时间里,是不是,都是这个“我以为”心理。

    “虽然你没有讲清楚,但我以为,你就应该是这个意思。所以,我就‘明白’了。”

     这种“我以为”心理,就是一种人性,而人性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也是我们不可能“干掉”的,我们只能把握她,并通过改变人性的环境,引导她向好的方向,发挥和展现。

   那么,“我以为”心理,对授权过程影响最大的环境,是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组织,一般都是层级式结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以为”心理的环境。

     首先,口头授权,是“我以为”心理,对授权过程影响变大的一种环境。

         1、不如书面授权逻辑性强,表达全面,对接收人理解力,要求较高;

         2、没有痕迹保留,只能在授权当时,进行领悟,事后无法再次领悟,对接收人记忆力,要求很高。

     其次是单线授权:

         1、接收人不能了解,项目整体情况,很难真正认识到,自身的角色、作用;

         2、授权人无法掌握,跨级执行者的执行情况。

     单线授权环境,是对口头授权的影响进行(N-1)次方的逐级放大。

     如此以来,我们看,当我们的大老板,给二老板布置了一个任务,二老板,一定会对大老板的意图,进行领悟。

     而且,认同的地方,二老板会无意识的夸大,不认同的地方,会压缩,甚至抛弃。

     那么,这样一级级,“我以为”下去,大家说,最终的执行者(N级)对事情的领悟,与大老板原来的意思,会一致吗?

     这是授权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第一个问题。

     再来看一个管理实战中的问题。

     前IBM总裁郭士纳,在《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中,写过这么一段话:

    “上帝呀,却有太多的执行官并不知道,人们只会做你检查的事情,而不会去做你期盼的事情。”

     很多管理者,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都非常震撼,并发出感慨:“是呀,确实是这样,我们不能只是期盼”,于是,自然又有了另一个想法——“只要我们每件事情都注意检查,就能够很好的提升执行力。”

     可一到现实中,一切都变了,管理者,根本就记不住,布置了哪些事情,就算记住了,也没办法做到“及时”检查,因为老板的事情太多了,如果,管理者真的要做到“及时检查”,那也很可能会,陷入到“如何检查”的陷阱里去。

     仔细分析一下,其实,这个时候,阻碍管理“落地”的,已经不是思想,不是意识了,而是信息。

     作为管理者来讲,首先,需要及时获得,“需要检查”的事件的信息,然后,是相关人员信息,时间点的信息,事件检查关键点的内容信息,接着,是执行者上报的相关信息,最后,是针对这些信息的反馈信息。

     作为执行者来讲,首先,需要及时获得,需要汇报的事件信息,然后是汇报对象的信息,汇报时间点的信息,事件汇报关键点的内容信息,最后,是对管理者反馈信息的信息反馈。

     作为组织的检查过程而言,这里还涉及到,所有信息的挖掘、传递、整理、反复震荡、权限等等过程控制。

     而不管是对管理者、执行者,还是对组织来讲,就算是想实现,也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甚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不是意识本身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意识的范畴,而是信息的问题。

     过程信息和信息过程的单调与烦琐,是激起人性反抗的主要原因,也是有效授权很难“落地”的另一个原因!

     现实多线授权,做到及时检查,

     并有效降低“我以为”心理的影响

     多线授权与书面授权:

         1、合理规避“我以为”心理的影响;

          2、及时、准确的完成汇报与检查。

     1、在组织中,经常有一种行为,比如,领导对下级,进行“任务下达“或者”交办事务“,这是管理者驱动组织的常见手段,在管理中,被统称为”授权“。

     2、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授权,都能为管理者,带来理想的结果的。在大部分实际工作中,出于种种原因,我们常常通过口头,交待一些重要的事情,稍好一些的情况,是你常常可以看到,领导会要求下属,带着笔记本,来听取授权,即使这样,仍然是有问题的。

     3、对于纯粹的“口头授权“,由于缺乏记录,以至于,管理者常常会遗忘,即使想起来,真正要和下属,进行工作检查时,也会因,缺乏工作记录,作为参考和评估的依据,使得,对授权的执行效果的评估,变得不清晰。

     4、即使下属作了笔录,但每个人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差别很大的,更大的可能是,记录的内容、重点,与领导希望表达的,是不同或者有差异的。

     5、如果你在A6中,那么你可以写一份协同--通过书面,进行目标或任务的交待,这样,至少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执行者对你的曲解,并且,在多人执行一项任务时,可以很方便地,通过选择多个对象,来“匹配“这项工作,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智能落地页管理 如何让管理思想“落地“?(四)
     6、这不仅仅是一个流程图,重要的是,在授权者和被授权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可视化的责任关系”,对于双方而言,这项工作,一旦以协同的方式发送出来,无论执行多长时间,有多少人参与,都将有凭有据,有始有终,皆可以被“看到”。

     难题

     1、更多的情况,可能是,中层骨干在领导那,听取了任务的说明之后,回到办公室,召集自己的下属,三言两语地,把事情又交待给了其他人,这种情况,叫二级授权。在传统办公的条件下,当领导对中层经理交待完事情后,除非中层干部主动汇报,否则,领导既不知道,中层干部会自己去干,还是交待其他人、什么人去干,也不知道,任务进展的状态,领导常常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2、如果在A6中,领导采用了协同方式,进行授权,那么,领导可以跟踪,事务的进展,当下属完成了局部或全部工作时,系统会及时发出短消息通知,领导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进展情况。你会看到,不同的执行人的状态,和他们的回复的任务进展情况。

     3、当中层经理对下级,进行二级授权,挑选了,领导所不知道的基层执行者的时候,这一过程,立刻以流程变化的形式,被A6给展现了出来,在系统的及时提醒下,领导可以看到这一变化的过程,随时通过在线通讯,对基层执行人员,进行补充说明或训导,以确保任务的达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2237.html

更多阅读

如何让你的卤菜店更红火 红火点酒店管理系统

熟食培训:18096654258QQ1738587605如何让你的卤菜店更红火 经常有客户咨询,怎么才能让卤菜生意红火起来?生意的好与坏可以说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卤菜口味要好,有了好口味,才会有回头客;其

德鲁克管理思想 德鲁克管理思想之四

摘自《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为了在重大的转型期中能继续保持稳定性及领导地位,现存的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存活、如何茁壮成长。但前提是它们的领导者是否已学会成为成功的创业家。

如何高效的管理时间 如何让管理变得高效?

     在职场中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是“空中飞人”,终日穿梭于各大城市;他们是“会议达人”,成天在“文山会海”里挣扎;他们是名符其实的大忙人,大小事务都要亲力亲为……同时,他们也是外人眼中光鲜得体、高高在上的企业高管。究竟,他们是

erp系统实施方案计划 ERP系统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思想落地(2)

ERP系统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管理思想”落地前面讲述了ERP系统中的管理思想的体现,可见企业想直接购买一套能完全符合企业所在行业特点和管理模式的ERP系统并直接应用并不现实。因而,ERP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能否在实施过程中将行业特

声明:《智能落地页管理 如何让管理思想“落地“?(四)》为网友姿态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