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效率 技术市场欠缺效率



许多产业的上游技术市场存在已久,但大多数产业的上游技术市场向来缺乏效率,厂商欠缺彼此交易所需的信息,什么样技术是什么样价格的信息取得成本甚高,因此信息未广为交流。即使是现在,技术和其相关智财权的交易泰半透过代理人及专利律师所形成的家庭式产业来进行,虽有交易存在,但价格和其它交易条件则难以看出端倪。一公司对另一公司的技术授权情形比较常见,但由于绝大多数公司的财务报表上鲜少记载这类交易,因此授权记录不易取得,这使得我们难以判断这类活动的总数量和该技术的合理价格。

当中介市场高度缺乏效率时,创新和智财权就会透过其它管道与方式交易。例如,公司购买或出售其它公司,以取得那些公司的创意与技术;资产分割(spin-off)或解体(breakup)又是不同的机制,可让公司取得新事业中的特定智慧财产。这些不一定是取得创新与智财权等资产的理想方式,因为在这种交易中,买卖标的不只是你感兴趣的创新和智能财产,还会伴随着许多其它资产。不过,这类交易至少提供了取得外界技术的手段,我们将在第三章更详细讨论这类中介市场。

想当然尔,许多具潜在价值的创新和相关智能财产的交易并未发生在极欠缺效率的市场上,由于成本太高,潜在价值又难以了解,致使许多创新和智慧财产遭闲置。要知道这种闲置情形,我们可以计算公司专利权的利用率,把在公司事业中用到的且属本身拥有的专利权数目,除以公司拥有的专利权总数。我的一项非正式调查结果显示,公司专利技术的实际利用率不及一半,我所听过的专利权利用率介于五%到二五%之间,这表示在这项非正式的抽样调查中,有七五%到九五%的专利技术是闲置未用的。

从股东立场来看,这是极其浪费之事,股东提供研发资金,目的是期望能研发出有价值的技术,对公司的业绩做出贡献。未在公司事业中派上用场的专利技术,以及未被其它单位使用的专利技术,都是浪费股东的钱。

 市场经济的效率 技术市场欠缺效率

保护智慧财产权背后的社会契约

从社会的立场来看,浪费的程度更大。专利权制度是整个社会和发明者之间的一种社会契约,社会想诱发其公民提出优秀的发明,因此在发明者面前挂着暂时性垄断权利,诱使发明者从事艰难的发明工作,冒必要风险,研发出新技术,且把技术带上市场。但发明者取得专利权的前提是,必须针对其发明,揭露足够的细节,使此技术领域内的其它人也能制作出此一发明。因此,社会提供了暂时性垄断权利(意味未来可能致富),以换取发明者揭露其发明。这些信息也使其它发明者能在专利权时效过期后,以过去的发明为基础,改进原有技术。

但若发明者一直未使用其专利技术,或从未授权他人使用,那么在暂时性垄断保护伞下就永远不会有使用此技术的产品问世。这么一来,社会不仅未利用此一新发明,也赋予发明者一种权利,阻止他人在专利权过期之前使用此新发明。虽然,法令并不要求取得专利权的发明者实际使用其发明,但当发明者不用自己的发明或不授权他人使用时,这种社会契约背后的逻辑就说不通了。当企业拥有成千上万的专利,而本身事业却用不到二五%的专利时,社会的损失相当可观。

智慧财产的其它形式保护,例如版权、营业秘密(trade secrecy)、商标,提供的是稍微不同的社会契约,藉由提供奖励创新投资的诱因,促进商业与技术的进步。这种提供私人保护以换取社会进步的社会契约,源自美国专利制度的建立,我们稍后将讨论到。

封闭型智慧财产管理

在不久之前,大多数公司都把智慧财产的管理视为一项不甚重要的活动,他们多半委托给法律专业人士,例如公司内部的律师或公司外的专利顾问,这类专业人士不太可能(甚至不被允许)把智慧财产和公司的整体经营模式及创新流程连在一起。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避免公司惹上法律麻烦,他们的角色设计并不是要为公司创造竞争优势,扮演这个角色的是研发单位和使用研发成果的事业单位。

而且,从智慧财产的角度来看,公司对这些活动通常采取封闭式管理,亦即在公司内部创造及使用智能财产,只有偶尔为了击退入侵者或解决公司外争讼时,才会挥舞智财权旗帜,而外界的智慧财产则被视为不可信、不可靠而加以回避。

以一九八○年代之前的制药业为例,知名大药厂全都靠规模内部研发计划来开发新药,每当找到一项前景可期的合成物,就会申请一项或多项专利。制药公司从这些合成物中挑选少数几种做临床试验,最后只有非常非常少数的几种能实际问世。每当有一种合成物发展成新药,其实已有其它无数种合成物申请到专利、做进一步研发但最终放弃,这些放弃研发的合成物及其智财权就这样束之高阁。这种做法被视为是令人扼腕、但为经营事业而无可避免的成本。

这种情况不只出现于制药业。德国西门子((Siemens))的一位主管告诉我,德国核发的专利中有超过九○%从未变成商品后上市问世。((显然西门子在本身的专利使用上,也是相同情形。))宝碱公司在二○○二年估计,该公司拥有的专利中,只使用一○%左右在公司内派上用场。

我把这种行为取名为「封闭型智慧财产管理」((closed IP management),也就是:)只有一种取得智慧财产的管道((那就是在公司内部),)只有一种运用智慧财产的方式(那就是透过出售公司本身出产的产品)。在这种模式下,大多数智能财产从未加以利用,我们将在第二章探讨创意及其相关智慧财产的利用率如此低的一些原因。

对于创意和智慧财产的低利用率,各家公司反应不一,在得知宝碱公司在二○○二年以前有九○%的专利未使用于该公司旗下任何事业后,大致有两种反应:第一种反应是会意的轻笑,承认他们公司也有类似情形,第二种反应是震惊,惊觉到其公司内从来没有人问过此一问题,没有人真正知道公司智能财产的实际使用率。

如果你考虑到许多公司对智慧财产部门高阶经理人的叙薪方式,就不会对如此低的智慧财产利用率感到惊讶了。很少公司把智慧财产经理人的待遇和他们运用这些资产、创造财务报酬的能力与绩效连起来,大多数智慧财产经理人的主要工作是避免公司惹上麻烦,而不是利用智能财产,为组织创造财务绩效。

当然,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开始改变现况。宝碱已采取许多行动,提高其专利的利用率,西门子也展开一项计划,快速提高专利使用率。不过,我怀疑绝大多数公司还未思考到此问题,这意味着他们未来的智慧财产管理成效将会更低。若他们确实评估此一问题,就会发现,企业必须开放自己的经营模式,才能更有效利用其智慧财产。

管理智能财产以创造价值

许多企业主管在思考智慧财产的管理时,只想到如何从一项或一组技术中萃取价值,虽然这的确是一种使用智能财产的方式,但它不过是智慧财产的重要性之一。厂商寻求保护智慧财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我防卫,确保其在事业中使用这些技术而不用担心受到干扰。因此,专利权变成一种保险单,以防争讼,并作为诉讼时的有力筹码。

但在开放式创新的时代,这种方法并不够,在尚未使用技术创造出一些价值之前,智能财产并不能被用来萃取价值。我们稍后将会讨论到,企业并非只能攫取智能财产的价值,也可藉管理智能财产而创造价值,特别是当企业把智慧财产的管理和公司的经营模式及创新流程连结在一起之时。举例来说,公司可选择公布其智慧财产,或把一部分智慧财产捐出来,形成产业标准或建立知识公域(intellectual commons),即知识共享的安全开发园地,这将促进这项智能财展的实际使用,进而有利于公司本身的事业。在探讨智慧财产的管理,或设计社会政策以使智慧财产的保护最适化的书籍与论述中,上述论点往往是被忽略的一个层面。

为何现在必须开放?改变中的创新经济

为何现在必须开放经营模式,利用创意及创新的中介市场,并对你的智慧财产管理方法做出相关变革?我前一本着作《开放式创新》的第三章已提出了部分解答,那一章说明有用的知识和技术如何散播至世界各地愈来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这世上存在太多好东西了,就连最优异的公司也不能忽视。

这一节将着重迫使公司开放其创新流程的一些创新经济的变化,包括技术开发成本不断提高、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这些变化结合起来导致封闭型创新模式下的研发投资愈来愈无以为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2321.html

更多阅读

第二讲物权保护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物权保护

[授课主题简释]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

长裙竹荪的种植技术 竹荪一般煮多久才熟

长裙竹荪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一。脆嫩可口,味清香,营养丰富。药用于降血压、降血脂、减肥、防治糖尿病,并有抗癌和抗炎症的作用。市场前景非常好广阔。以下为您介绍一下竹荪免棚生料开放式栽培新技术。竹荪,又名竹笙,是我国名贵山珍。90年代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高继堂在这之前,明确两个发展的大趋势:一是由研究教师转向研究学生,由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学生的学,研究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二是由注重大容量,知识覆盖,突出讲授和训练转向较少的知识

市场经济的三大弊端 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

市场经济与现代化是难兄难弟,市场经济的功过就是现代化的功过的表现之一。本贴不讨论市场经济的功,只说说它的过。市场经济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市场的调节机制来合理地、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是,我们应该要看到,市场本身不能创造财富,社会财富

声明:《市场经济的效率 技术市场欠缺效率》为网友穿透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