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不等同自主品牌



   2006年,“自主创新”几乎成了全民运动,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往“自主创新”上靠,仿佛贴上“自主”的标签,就变得神圣了,就有号召力了。各种名目、各种形式的“研讨会”、“高峰论坛”更是铺天盖地,“自主创新”被一些极富商业头脑的人用做赚钱牟利的噱头。

  透过这些吵吵嚷嚷的市场炒作,我们也看到有人的确是实实在在做事,不仅有以奇瑞为代表的一批自主品牌的先行者,高歌猛进,快速发展,自主品牌轿车在市场上的销售大幅攀升,市场份额比2004年提高了4.13个百分点。同时还涌现出像上汽、南汽等一批自主品牌的新进入者。他们另辟蹊径,或从国外直接购买品牌,加以改造,或购买技术软件自主创新,从中高档起步,力图改变自主品牌“低价位、低档次”的不良形象,并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特别令人高兴的是,上汽荣威上市10天之内,就接到有效订单3211辆,出现了购买者需要排队等候的局面。但是这里也有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就是“自主品牌”与“自主创新”两个相近但并不相同的概念,正在被一些人随意置换与混用,在一些场合,“自主创新”甚至取代了“自主品牌”的位置。

  诚然,自主创新能力是自主品牌的基础,没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也需要自主品牌作为载体,否则自主创新能力无从体现。

  将“自主品牌”与“自主创新”的概念混用,甚至用“自主创新”替代“自主品牌”,其结果是大大降低了自主创新的标准与要求。因为一个不要求有结果的过程是没有办法去考量的,而一个没有“自主品牌”成果的所谓“自主创新”过程,对我们建立强大的民族汽车产业的终极目标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用“自主创新”替代“自主品牌”,还会给不以创造自主品牌为目标的人提供取巧机会,使他们以“自主创新”的名义牟利,而扰乱了真正自主创新的阵营。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不等同自主品牌
  当前自主创新之所以成为一种“全民运动”,不排除一定程度上是源自这两个概念使用上的混乱,因为自主创新是人皆可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不同于前人,皆可名之曰“自主创新”。但是要创造出自主品牌来,就要艰难得多,需要付出的也很多。

  用“自主创新”取代自主品牌,其直接结果是一些合资企业,将其对跨国公司品牌的适应性改进,都称作“自主创新”,进而谎称是“自主品牌”,这很容易搞乱人们的思想,使我们创立“自主品牌”的概念变得模糊不清。

  在这里必须申明,我们很不赞成将合资企业排除在中国汽车自主创新行列之外的观点。凡是在中国土地上注册,在中国土地上合法生产销售,并依法向中国政府交税的企业,就是中国的企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所使用的外方合资伙伴的品牌,能称为中国的“自主品牌”,有意或无意模糊这两个概念,对中国汽车创造自主品牌活动是有害的。

  毫无疑问,创造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首先要依靠中国资本的企业,即所谓“民族企业”,同时合资企业也有权参与,并有义务为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事业做贡献,任何人既不应当排斥它,也不能强迫它。

  所谓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首先不是原来合资外方单独拥有的品牌,也不是进行了适应性开发但仍在外方名下注册的子品牌,而是由合资公司独立创造出来的品牌,其知识产权为合资企业所拥有,既不单独属于合资外方,也不属于中方,即使将来有一天外方撤资,这个品牌它不能随便带走,而要由双方协商解决。

  合资企业是否创造自主品牌,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出发点是企业利益。如果它认为在未来的中国市场上,自主品牌更有利于企业竞争,它就不仅会将研发能力向中国转移,而且也会把创造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提上议事日程。如果它认为外方的品牌更强势,更能卖出好价钱,它就会继续选择使用外资品牌。中国汽车发展自主品牌既不排斥它,也不依赖它,不会因此而改变决心,但是应当创造更有利于自主品牌生存发展的市场环境。

  在自主品牌问题上因外方的态度不同,合资公司的立场也不尽相同,北京现代由于韩国现代的强硬立场,坚持自己单打独斗,合资双方都在独立建立研发机构。上海大众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研发机构,开发出的新车型NEZA去年已经在北京车展上亮相,据说因此而招来德国大众的不满,出自商业利益上的考量,他们还没有使用自主品牌的时间表。这方面走得最快,也走得最远的是广州本田,据该公司核心人物透露,该公司自主品牌的新车型最近即将发布,并推向市场销售,这将是中国合资企业打造出的第一个“自主品牌”。

  有第一,就会有第二,中国作为现实的世界第二大市场,潜在的世界第一大市场,有着强大的市场后盾,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占据了“主场”的有利形势,一定能发展起来,并走向世界。对这一天的到来,我们毫不怀疑,充满了信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2521.html

更多阅读

上汽自主品牌 叫战车联网 上汽自主“曲线救国”

     汽车互联篇 无论是发动机技术还是变速箱技术,自主品牌车企都很难有发展优势,短期内不可能超越合资品牌车企,在此情况下,自主品牌要确立自己的发展优势,就必须在基于中国消费者需求方面进行创新。  在自主品牌的发展战略中,车

反不公平竞争法 开发西部 自主品牌疑遭“不公平竞争”

     鼓励外商在西部地区投资汽车整车制造项目已被写进政策条款,而对于自主品牌发展优惠政策,却难觅踪迹  作为目前业界公认的中国汽车市场下一阶段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西部市场是最近几年众车企的必争之地,尤其对自主品牌而言,更

自主品牌与合资车差距 做合资自主的长短期影响分析

     近日,工信部和发改委的一些领导在接受采访时,都表达了对合资自主发展模式的支持态度。工信部副部长苏波称"如果将合资企业的自主创新排除在外,就等于把中国汽车制造的主要力量排除在外,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发展的主体将不复存在"

摇号限购:自主品牌的“地上”“地下”

摇号限购后,自主品牌应该变短线为长线,变浅出为深入,变低端为高端,便浮躁为踏实,变现时为长远,变地上为地下。后者的意思是突出做好表面化以下的深功夫。做好新技术追踪、核心技术探索、创新创造等工作,埋下头来,深入进行低调的、秘而不宣

声明:《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不等同自主品牌》为网友一点都不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