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的佐菲倒下了梗 《成长模式》连载--港湾倒下偶然吗(7)



  重评德勤50强

  2005年,在中小企业成长研究领域久负盛誉的世界知名咨询机构德勤首次推出针对科技、传媒、电信行业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评选项目。近年来,随着对中小成长型企业关注和研究的不断升温,各类成长排行榜竞相推出,《福布斯》、《中国企业家》等知名财经媒体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榜单。

  然而目前为止,各大排行榜关注的重点还是企业的历史业绩特别是成长速度。一个排行榜的核心价值无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发现今天,二是预示未来,三是示范效应。那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第一,数据能否说明一切?目前各类成长排行榜基本上皆以三年营收增长率作为主要评判依据。数据的好处在于能够轻易排定座次,数据的问题在于不知能在多大程度上说明问题。德勤“2005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评选中,8家SP企业上榜且在前10名中占据4席,究竟更能说明8家企业的成长性还是更能说明中国移动增值服务市场的整体繁荣?

  第二,历史能否告诉未来?每一家排行榜生产机构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以事后结果证明自己事前先觉与远见的意愿,但基于历史业绩评判而不是成长规律发现的思路可能本身就存在失误。《中国企业家》2005年对前几届“未来之星”进行的事后调研,发现结果并不理想。究竟是企业的后期成长出了问题还是评判思路本身值得进一步思考?

 无敌的佐菲倒下了梗 《成长模式》连载--港湾倒下偶然吗(7)
  第三,示范效应能有多大?目前各大成长排行榜中,从事少数新兴行业的企业占据过大比例,而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寥寥可数,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从事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今天,“阳春白雪”式的排行影响力势必有限。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上榜企业“千人一面”的标准面孔似曾相识,“一技之长”的成长路径几无差异,广大中小企业究竟该不该学,能不能学,又从何学起?

  如何判断成长

  既然片面强调历史数据的成长排行存在上述缺陷,既然“技术型成功”路径不能持久,那么如何去发现具有独特创新、成长潜力与示范效应的明日之星,如何通过有效的指标判断为“技术型成功”企业及时进行识别和提出预警?

  在企业成长性判断上,我们认为以下四项指标应当更加引起关注:净成长率、心理市场地位、价值创造能力、体系均好性(图1-1)。这四项指标完全是一种概念性的“软指标”,不像简单的历史数据那样容易获得,不同的评判者也会给出相差较大的评价,甚至根本就不可能获得一个众所公认的“统一分数”。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帮助企业内外特别是企业内部建立起一种新的思维逻辑和重新审视企业的新的视角,这套逻辑和视角在企业内外特别是企业领导人心中真正建立起来之时,也就是能够对这四个维度的指标给出准确评价和判断之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2957.html

更多阅读

黄耀明批评王菲:我唱《暗涌》仲好过佢

黄耀明批评王菲:我唱《暗涌》仲好过佢1998年3月9日一 向 我 行 我 素 的 黄 耀 明 最 爱 翻 唱 别 人 的 歌 , 继 上 次 批 评 郑 伊 健 唱 《 友 情 岁 月 》难 听 之 后 , 今 次 再 公 开 批

声明:《无敌的佐菲倒下了梗 《成长模式》连载--港湾倒下偶然吗(7)》为网友笙歌相知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