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的结构特点 论《俄狄浦斯王》的结构艺术(续)



为什么采用追溯手法?戏剧采取什么样的结构,取决于这部戏剧要叙述什么样的内容,戏剧结构就是要合理有效的组织各种行动,使之在戏剧中有序地再现。戏剧并非小说,其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决定了它必须要有一个合理而紧凑的结构,必须要在短短的几幕戏剧冲突中完成一部小说所能包含的容量。而戏剧在时间上的大幅度跨越性以及空间的高频率转化性,又是一般小说无法企及的。为了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上展示复杂分反而有丰富多彩的人生画面,古今中外的戏剧家门在结构的安排和矛盾冲突的设置上进行了不懈的追求和尝试,追溯式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艺术手法。《俄狄浦斯王》描写的故事前后历经数十年。其中又包含了多个情节:俄狄浦斯的父亲、忒拜城的国王拉伊俄斯因为害怕阿波罗的预言将出生三天的婴儿丢弃;拉伊俄斯的仆人因可怜这个孩子而将其送给科任托斯牧人:科任托斯国王夫妇将这个孩子作为自己的儿子抚养成人:俄狄浦斯在知道自己的命运之后离家出走;他在生身父母的国家无意间杀父娶母而陷入命运的罗网:在解开斯芬克斯的谜语解救全城后为再次解除瘟疫而追查凶手;最终真相大白而自瞎双眼等等。这样许多错综复杂而且历时久远的故事如果全部搬上舞台势必会因为冲突的繁杂和情节的拖沓而影响全剧的审美效果。为了使矛盾高度集中,为了增强戏剧的感染力,就必须有所舍弃。作者采取的方法就是将主要的戏剧冲突高度压缩在幕前,从而在大幕拉开伊始就将冲突引向高潮,即追溯的手法。在《俄狄浦斯王》中.引发各种矛盾和各种猜疑的主要交叉点不是阿波罗预言了什么,也不是仆人和牧人做了什么,而是在于俄狄浦斯的行动,在于他在为反抗或逃避自己的命运时在无意中做了什么。即“谁是杀害国王的凶手?”作者紧紧抓住了这场命运悲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通过一系列人物和事件的追溯,巧妙地将阿波罗的预言、俄狄浦斯的出生及成长、其杀父娶母的行为都安排在幕前完成。在此基础上,戏剧以描写忒拜城遭受天灾开始来拉开大幕,然后通过揭示过去的故事作为推动现在剧情的发展的动力。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诸多的叙述和时间,还使得全剧显得集中紧凑,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追溯的是什么?在剧本的结构和剧情发展以及戏剧审美需求的约束下剧作家将众多的事件进行压缩,使其超浓缩地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内完成一系列戏剧冲突,从而给戏剧一个完美的结构,给剧情一个完美的结局。由于剧中关键的人物和事件被设置到了剧前,因此追溯就成为观众和读者了解过去,进而了解现在的关键环节,而追溯的内容就因而成为剧情发展和人们审美过程中所关注的一个焦点。《俄狄浦斯王》要追溯的是一桩杀父娶母的“罪行”。当瘟疫再度降临忒拜的时候,“田间的麦穗枯萎了,牧场上的牛瘟死了,妇人流产了”,看着卡德摩斯的家园变为一片荒凉,听着幽暗的冥土里倒充满了悲叹和哭声,身为一国之君的俄狄浦斯决定再次拯救城邦,在得到神的旨意后,决定按照旨意追查杀害前国王的凶手,解除人民的苦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追查元凶的追溯开始了。

追溯的导火索始于预言家特瑞西阿斯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你知道你是从什么根里生长出来的吗?”这不但激怒了俄狄浦斯的尊严,而且极大的刺激了他那根本来就十分敏感的神经。“谁是我的父亲?”这埋藏很久的问题立刻涌上心头,进而加快了追溯的节奏。而当他赶走了特瑞西阿斯,并与王后的弟弟争吵不休时,作者开始借王后伊俄卡斯忒之口进行追溯。她追溯了拉伊俄斯得到神示,追溯了丈夫为了不让神示成真而将出生三天的儿子丢到荒郊野外,追溯了丈夫的被害和丈夫的音容笑貌。这些引起了俄狄浦斯极大的不安,于是,他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谜一般的身世。这时,作者又借俄狄浦斯之口开始追溯:他曾经因为听到别人说自己不是国王的亲儿子而恼怒,为得到神示而恐慌,于是他自愿流落他乡并在途中打死了一个老人和他的仆人……通过两人的追溯,事情开始有些明朗了。俄狄浦斯为了不掉进那个杀父娶母的命运泥沼中,不得不外出流亡。但是,科任托斯的报信人却一语道明了他的身世:原来他并不是波吕玻斯国王的亲生儿子,而是忒拜国王拉伊俄斯与王后伊俄卡斯忒之子。而前者,是他的父亲,亲手被他杀死;后者,是他的生身母亲,他现在的妻子和他孩子的母亲。神的一切预言都实现了,一切都真相大白!作者最后借牧人之口进行追溯,把他推向命运的深渊。这就是作者通过个个人之口以追溯的方式告诉我们的悲剧。

追溯的作用。采用追溯式手法设计戏剧结构,可以产生较强的悬念,引人入胜。同时这种追溯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将一个个悬念自然地串起来,从而顺利的推动剧情的发展。还可以避免过多地在舞台上正面表现事件的过程,使作者抓住剧情中向高潮发展的每一瞬间,集中笔墨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性格。戏剧还有其他的因素,像冲突、性格、语言等,戏剧结构也应该为它们服务。一部戏剧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必须这些因素起到积极的作用。《俄狄浦斯王》在这方面也很成功的。

首先,它使戏剧冲突更加突出。《俄狄浦斯王》中的每一次追溯都引入了一个悬念,每次的追溯都加强了戏剧冲突。作者在创作中使俄狄浦斯先后与先知忒瑞西阿斯、克瑞翁、王后伊俄卡斯忒、报信人、牧人两两进行交锋,不但交待了剧情,还把人带入了剧中人的那一场场冲突,使人感到怀疑、悲伤、痛苦……其次.使对话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追溯引发戏剧冲突,而戏剧冲突又是在人物对话中得以体现的。在追溯中,剧中人物的对白被推到了更高的位置。前国王如何被害,忒拜城的人民如何在斯芬克斯的爪下受苦,俄狄浦斯究竟是谁的儿子,都是在人物的对话中一一揭晓。观众可以不注意人物的行为,但却绝不能放过他们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因为这是揭开悬念的唯一线索。最重要的,在追溯中人物性格得到了发展。在几个人物的一步步回忆中,观众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主人公俄狄浦斯是个高尚的人。从突遇变故到得知真相到怀疑再到被迫承认事实,他为了保全父母背井离乡,为了惩罚自己的无过错的“罪行”自我放逐,他的行为使人们在痛苦中知道了什么叫做高尚。

三、缺失的“面”

索福克勒斯线性的“追溯式”单独看确实说得上精巧,但遗憾的是它是“单线”,而不是“双线”。在数学上一条线是构不成一个平面的,在戏剧上这种单线结构也使人略感单调。题材仅限于“一人一事”,时间集中在瘟疫发生后的一天中,地点局限于忒拜王宫前院。不能让人有纵横交错的立体美感。

任何事物的运动,均可从两个角度去撷取,或纵向,或横向。就前者而言,事物的运动乃是单一的、线性的、时间的:就后者而言,事物的运动又是交错的、面的、空间的。话剧多从横向角度撷取,以构成板块结构。我上面所说的“双线”中的另外一条线,我个人是做两种理解。一种是由剧中另一人物的引领的关于他的行为发展过程。例如莎士比亚的剧作中的对偶特色。在人物设计和情节结构上,他的许多浪漫喜剧是由“四个男女,两对夫妻”搭成的双线结构;如《维洛那二绅士》描述凡伦丁与西尔维娅、普洛丢斯与朱利娅两对恋人的悲欢离合故事;《无事生非》描述克劳狄奥与希罗、培尼狄克与贝特丽丝两对英雄美人的婚恋曲折经过。在这基础上还形成了复式双线结构:如在《皆大欢喜》中,四个男女贵族组成两对贵族夫妻,四个男女平民组成两对平民夫妻。这样,两两相对,两对贵族夫妻自成一个双线结构,两对平民夫妻亦自成一个双线结构,两对贵旅夫妻与两对平民夫妻又形成一个双线结构,从而建构起多层次双线结构系统。受题材的限制索福克勒斯没有采取这种双线结构是有道理的,但他忽视了横向上的发展,这就是我所认为的第二种“另一条线”。剧中不光是时间停滞了,空问也停滞了,这就叫人有点难以忍受。

《俄狄浦斯王》中整个剧的场景就只有一个——忒拜王宫前院。第一场是俄狄浦斯偕众侍从白宫中上,第二场还是俄狄浦斯偕众侍从自宫中上,第三场是俄狄浦斯偕侍女白宫中上,一个偌大的王宫只有那么一丁点的地方能让人立足,作者似乎太吝啬了。不仅如此,俄狄浦斯每一次出场都是另外一角色与之打对手。第一场是俄狄浦斯与忒瑞西阿斯争论,第二场主要是他和王后的追溯,第三场是与报信人的追溯,最后是他与牧人的追溯。追溯前后的场景,不管是前国王在三岔路口被害,还是王后在房间上吊自杀,或是俄狄浦斯刺瞎自己的双眼,都是在王宫通过个人的口叙述而出,如果说追溯前的事这样处理是为了使结构合理紧凑,但通篇都这样就难免不使人产生审美疲劳了。《俄狄浦斯王》这样处理,固然是为了突出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考虑,使戏剧矛盾冲突更加尖锐,但势必也会使人产生单一感。在这方面,有很多做得更好的例子。如莎士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罗米欧与朱丽叶见面的场景从维洛那到凯普莱特花园,到劳伦斯神父的寺院,场景变化了不下十几个,但这些场面中发生的一切,或加速了两人的会面,或与他们的努力相反,推迟了聚会,全都是在为中心事件所服务的。这是以场景的变化对空间组织上的处理,其实不变化场景也可以达到这一效果。如现代剧《上海屋檐下》,剧作家就没有像索福克勒斯那样,让剧中的人物齐集在一个房问相互交往,展开冲突,而是根据图财的特殊性,把几个独立的小天地同时展开在我们面前:楼下“灶披间”赵振宇一家,与此相连接“客堂间”房东一家,楼上住着黄家楣和施小宝……在剧情发展中。出场人物可以在几个隔开的房间里同时动作,叙述各自的想法,这样,舞台空间的处理就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状况,扩大了舞台空间的容量。还有学者提出对场景处理的另一种看法,那就是增强假定性的要求,突破传统的时空观念,吸收中国传统戏曲在场景设计上的长处,适当改变舞台场景过“实”的状况。自由处理时间和空间,不仅有助于深刻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于剧本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展示复杂的情节线索,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当然剧作家在处理事件和空间上的自由,最终还是要以动作的统一性为限度的。追溯式结构具有经过严格挑选的,最低限度必要的登场人物数量,极端节约的行动地点和时间,直线发展的情节等优点,但仍有其局限性,会给一般的剧作家带来许多困难:由于场面集中,出场人物要相对少一些,场景的变化也受到限制,人物对往事的交待弄不好就常常流于纯粹的叙述,是戏剧行动中断,或进展缓慢,观众便容易走神出戏。任何一种戏剧结构都不会被所有的剧作家认为是完美的,甚至仅仅是让他们接受。更何况我们是用两千年以后积累下来的审美标准去要求索福克勒斯的,这并不公平。我们对他结构上种种想法,也都是出于向往艺术上的完美性提出的理想而已。不管怎样,《俄狄浦斯王》在结构艺术上的成就在当时是卓越的,而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是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可供借鉴的,它不愧为悲剧史上的一部开山之作。

【参考文献】

[1]闶红兴主编,外国戏剧名篇选读[M]作家出版社.

[2]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

[3]霍洛道夫戏剧结构[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l.

 俄狄浦斯王的结构特点 论《俄狄浦斯王》的结构艺术(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3729.html

更多阅读

《神探狄仁杰3》的三大诟病 神探狄仁杰第3部全集

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的《神探狄仁杰3》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了,在其即将结束之时,作为一个热心的支持者在些班门弄斧地提几点建议,也算是对《神探狄仁杰3》剧组的一点疑问性询问吧,那就是此剧让观众不太满意的三个地方。第一,剧情过于累赘,回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读孟尝君传的语言风格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读孟尝君传》是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一篇很短的议论文,仅有90字,比归有光的《寒花葬志》还短,但非常经典,是阅读古文的必选作品。该篇全文如下: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

声明:《俄狄浦斯王的结构特点 论《俄狄浦斯王》的结构艺术(续)》为网友有梦就不怕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