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语言 《企业的模式语言》之模式3 有生于无



“有生于无”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道生一,一生三,三生万物”指明了“有生于无”的途径。意识与存在的关系,一直是哲学争论的焦点,但不管在原始初汤状态时到底是“无生有”还是“有生无”,“有”和“无”再也不能被剥离开而单独存在,它们是一体的,是一组关系。

  在我国现阶段,传统观点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所以企业管理大多指对“人、财、物”的管理。这一概括在科学技术不很发达的时代当然是正确的,因为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意识的作用很难突显。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界越来越多的对象物由自在之物变成人类可用之物,意识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加速膨胀,越来越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以至我们不得不重新界定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偏向于“意识决定物质”,对“无”的管理也许比对“有”的管理更重要--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有生于无”的哲学思想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知识经济时代正在上演着一幕幕信息转换为财富的激情故事。那么,在知识和信息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如何对“无”进行管理呢?

       ------------------------------------------------------------------------------------

  天河水所著<从机械人到文化人>一书提出了文化质量管理的概念,他也因此被评为2005年度“十大管理创新人物”。他认为:

  “组织内部除了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才、物和产、供、销等外,还有一些本该引起高度重视而却一直被忽视甚至受歧视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可被名之为“无”的东西。诸如“自生自发”的文化、隐形秩序、隐性知识,等等。本质上,上个世纪人们一直谈论的正是如何管理这些“有”的问题,而恰恰就是没有人有意识地来谈论关于“无”的管理。而在终极意义上说,这些“无”具有更为决定性的意义。这是因为,正如老子所说,是“无中生有”、“有生于无”,而绝无反例。”

  显见不争的是,现在管理学界还非常缺乏关于“无”的管理理论。在无意间对“无”展开了有效管理的,当首推张西振等人提出的“模式语言管理”理论(模式语言管理“四人帮”成员:张西振、王甲佳、侯象洋、肖永健)。该理论直接针对的是组织内部那些隐性知识的管理,认为组织中应该重视那些附着于员工身上且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关键性知识(隐性知识)的管理。这些关键性知识对于一个组织往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企业组织正是依靠这些关键性支撑的;关键性知识是其核心竞争力。而这些关键性知识非常隐蔽,它们附着一些员工的头脑之中,随着调动、升迁、退休、亡故而使这些隐性知识流失。为此,张西振等人提出要运用“模式语言”来管理这些隐形知识,办法是把这些隐性知识通过描述性的语言疏理成一种“模式”。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这些隐性知识通过显性化而得以保存;另一方面,通过模式语言的描述,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标准”,可以在今后解决同类问题时重复使用。模式语言对于隐性知识的管理是卓有成效的。隐性知识的特征正在于它的隐密性,而通过模式语言加描述,可以使之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化,变成一种模式。模式是流动的标准,标准是凝固的模式。模式语言的活力正体现于它是一个开放的、流动的标准,进而成功地实现了对“无”的“标准化”管理。

  对“无”的管理,要从追溯创业动机开始,那是企业发展的原点,它催生了愿景、目标、价值观、经营理念等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文化几乎影响着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目标与资源的对接,概括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内容,而这一对接,是靠智慧来实现的,而不是仅靠资源来实现,偏重于资源的管理思想陷入了这样一个困境—试图运用确定的资源通过不确定的思想去达成目标,造成科学管理毫无科学可言。

 模式语言 《企业的模式语言》之模式3 有生于无

  是该切换一下重点的时候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5224.html

更多阅读

《中成药的妙用》之:补中益气丸

活到九十九《中成药的妙用》之:补中益气丸今天苑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中成药叫补中益气丸老百姓常说人活一口气是不是一听这个名字就是补气的对对人要活一口气气 这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说的最常用的补中益气丸这个补中益气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

第一次读《我的精神家园》,有一些语言,不懂。再一次读。觉得《我的精神家园》是一本杂文集。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深思,风格却又是黑色幽默的,让人一边笑一边思考,这并不代表抛弃了严肃,话题是严肃的,只是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叙述而已。王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实录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设计理念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三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热爱之情,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是进行单元训练重点“用词准确”的一篇典型

从《党的好儿女》中学习到什么——《党的好儿女》观后感

从《党的好儿女》中学习到什么——《党的好儿女》观后感最近单位组织观看了《党的好儿女》电视系列片。影片通过真实的故事,感人的情节,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优秀党员可敬、可亲的形象。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幕幕感人的情节,一句句朴实的语言

读科斯《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性质解读

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发表于1937年,被公认为是一篇经典之作。它改变了人们思考经济组织的方式,并且引领了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在此,我想谈谈自己阅读这篇经典文献的一些想法。 首先先总结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作者首先分析经

声明:《模式语言 《企业的模式语言》之模式3 有生于无》为网友抹掉那份感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