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扩张 挽救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 货币政策应扩张、扩张再扩



    关于货币政策有两种声音,扩张,或者谨慎。目前再持外表扩张、实质谨慎的货币政策,将使我国经济受到更严重的冲击。我国的货币政策必须扩张、扩张,再扩张。

 

 

    除了韩国因为大幅降息股市稍有反弹,黑色星期一席卷亚洲股市,对于实体经济的担忧压倒性地超过反弹的投机行为。到目前为止,全球救市行为基本无效,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界拿不出什么高招,只能乞灵于凯恩斯不老的灵魂,放松货币、增加投资,实现赤字式的增长。这未必是最好,却是惟一的办法。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到美联储,都在动用一切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手段解决信用市场冻结的状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员表示,将考虑3-6个月的紧急贷款,以避免新兴市场经济崩溃。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刊文指出,新兴市场将受到更大的冲击,原因是新兴市场的外资贷款突然枯竭,与经济外向型依赖程度过高。发展中国家会受到更深、双重的负面影响:一是由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为应对国内危机、收回头寸,导致资金流动性受到限制,巴基斯坦、匈牙利等国的危机就源于流动性不足;二是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如俄罗斯等国受到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挫的影响,而中国则受到出口市场急剧萎缩的影响。我国所受的冲击从长远来看从实体经济受损程度来看,将大于发达国家。

 

 

    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悲观派官员不同,我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先生表示出谨慎与乐观,表示我们国要实行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这在全球如火如荼的放松信贷挽救经济颓势的过程中可谓独树一帜。国内有派现在学者官员们还在庆幸,中国可能只有出口部门受冲击较大,我们有着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市场,有着充足的财政收入和可以投资的基础建设项目,有着巨大的中西部发展空间,因此受影响不会太大。甚至有人认为以净出口(或顺差)计,中国出口依存度并不高,出口对经济总量无足轻重。他们先知先觉地认为,由于全球金融风暴,导致各国放松货货注入信贷资金,因此各国很快将受滞胀或者通胀之苦。所以,实际上还是一手抓通胀,一手抓增长。

 

 

    这些全是臆想之语,甚至沿想地带成批企业倒闭也无法让他们从臆想中醒来。我国经济处于救急状态,以长远经济目标作为救急之策不过是书生之见。出口对中国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我国经济严重依赖于出口与投资,在出口市场逐渐熄火和情况下,以两万亿铁路建设项目为标志的新一轮政府投资热,作为救急之策浮出水面,有关方面很清楚,在我国内需尚未提振之时,不能把预想中的内需当作救急之策推上台面。

 

如果继续对沿海企业实行管制式信贷,对大型项目实行无效率投资,我国沿海的经济将更加糟糕,只能依赖于政府大型基建项目这一条救生通道——基础建设板块受益于两万亿元基建投资规模的消息,在27日漆黑一片的A股市场红透半边天,难道我国的经济也要拴在政府投资一条道上?

 

 

    放松信贷管制、部分地允许市场配置资金,是缓解企业燃眉之急的先决条件。一方面大规模放松民间小额信贷,给予民间金融出路,另一方面打击高利贷市场,如此两手抓,我国市场型中小企业的贷款难才有可能缓解一二。

 

 

    在全球放松信贷救经济之际,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作为占全球经济总量6%的大国,却表示谨慎,甚至重提未来的通胀可能,这令人费解。除非我国能够彻底关上资金流动闸门(这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看看我国曝光的越来越多的从事金融交易的大企业),否则紧缩信贷就是扼杀自身经济的举措,当全球经营思想济成为大泡沫之时,中国保持泡沫之外的纯洁经济体,又是一个纯洁的臆想。在这种臆想之下,全球救市之际,我国虽然也在救市,常常是放松的货币口号大于现实。如房贷放松、细则未出,有关方面担心风险,银行积极性不高,房贷“压单”现象严重。在中小企业贷款等方面都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

 资本扩张 挽救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 货币政策应扩张、扩张再扩

 

 

    有关部门总是用M2等数据来掌握货币的松紧度,1997年广义货币(M2)为90995亿元,增长17.3%,引发通胀风险,现在M2仍然高达15%以上,M1、M2以及投资增速仍远快于GDP,但相近的数据下,实体经济与全球经济却已面目全非。我国货币面临严峻考验,出口如此下降,人民币仍然面临升值威胁,人民币、日元、美元成为强势货币。只有美元利率下降,人民币利率才能随之下降,人民币成为美元影子货币的被动局面丝毫未变。当此之际,只有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我国才能打赢货币战争的硬仗。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24日晚在北京对发展中国家所受冲击表示严重关注,认为受到双重冲击,一受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影响,出口急剧减少,同时面临投资资金紧缺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可能产生危机第二轮效应,由于发展中国家前期经济增长与投资有关,受金融危机影响,未完成的项目因缺钱可能变成半拉子工程,已完成项目可能变成过剩产能,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银行呆坏帐的增加。结论是,发展中国家要应对危机,当务之急是防止金融部门崩溃,政府应以果断、迅速、全面的方式防止银行垮台,同时,要通过放松银根、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进行反周期操作,努力实现经济软着陆。

 

 

    笔者无意让周小川与林毅夫两位先生打擂台,只是想指出,目前全球与国内经济形势之严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未曾有过。在目前如此严峻的形势下,重提通胀风险,而不提资金使用效率、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保持足够的警惕。目前我国的情况是应以保经济增长、促进内需为核心,货币政策应该宽松、宽松再宽松,市场、市场再市场,否则,实体经济尽墨,银行业的优惠政策、高增长是保不住的。央企的利润不是已经下来了吗?

 

 

    注:凌晨回到上海。

    晚六时在央视经济二台直播华尔街金融风暴,这种调动资源为时已一个多月的直播前所未所。

    全球市场的跌宕起伏让人揪心,我认为,全球救市基本宣告失败,剩下来的是各国坐地还钱,为美国买单。如果中国实体经济可以借势发生大的改变,所谓新国企模式的热潮稍有退却,对民营企业重视,算是中国经济之幸。否则,不知伊于胡底。

    昨在绍兴南风窗组织改革三十年论坛,见到跳脱的杨锦麟、老诚的石齐平、总是年轻的晓波兄、忠厚直言的刘开明、老乡丁力、执着己言的丁学良诸先生,也是乐事。永利集团算是幸运的公司,转型早,尚能支撑,难忘的是企业家寄望于高培勇先生提出减税,现实是,今天财政部就宣布增值税转型传言不实。

    不撞南墙不回头,诚哉此言。

    资金的使用效率是第一位的,之所以取这个标题,是非常反对在目前情况下再提紧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6310.html

更多阅读

邹恒甫 邹恒甫谈2016中国经济

邹恒甫(1962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学家,目前担任世界银行研究部终身高级经济学家、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分析

     一、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有直接的影响。货币政策通常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 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宏

中国经济放缓 民用市场增长放缓 彩电巨头集体发力商用电视

  随着民用电视市场的萎缩,彩电企业开始加大对商用电视市场的关注度。然而今年二季度以来,商用电视市场增速也呈现放缓趋势。彩电企业试图通过商用电视缓解行业危机并不容易。   彩电企业   加码商用电视市场   近日,创维(微

中国资本市场学院 为中国资本市场立此存照

  文/刘云浦  谁能用一本书的篇幅说清楚中国资本市场的前前后后、来龙去脉吗?也许有,那大概是比砖头还厚的年鉴式的大部头。或者是用素描的手法,勾画出大致轮廓,反映出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发展脉络。郑磊博士的新著《聚变:中国资本市场

声明:《资本扩张 挽救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 货币政策应扩张、扩张再扩》为网友流淌在角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