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著名企业家的商道真经: 做强做久做自己》
在中国,许多领域的中国制造都可以超越跨国公司,但是,中国公司往往并不掌握核心技术,而百度在这方面恰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也正是在这种优势下,无声无息的百度被激活了。李彦宏认为,百度起步的真正意义,就是借互联网兴起之势,以百度的技术之优,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中西文化相结合是百度的一个支撑点,而另一个支撑点,就是以美国的方式融资,依靠中国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创业。 在华尔街的三年半时间里,李彦宏每天都与不断更新的金融新闻打交道,知道怎样引起风险投资商的注意,并以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法从他们手里争取创业基金。风险投资看上去是玩“空手道”,实际上却有着隐秘的规则,熟悉这些规则便有了50%成功的可能。李彦宏在1996年萌发了回国创业的想法,经过几次考察,觉得中国的互联网业不成熟,就一直在等待机会。到1999年,他认为条件已经成熟,到了该参战的时候了,于是找风险投资商融资,拿到了120万美元创业基金。 用这笔钱回北京创办一家小公司,完全说得上“财大气粗”,可以到国贸那些一流的商务中心租写字楼,拥有豪华的办公环境,装足“海归”一族的脸面。但是李彦宏认为,创业的路会很长,这笔可用半年的资金要精打细算,争取满足一年的费用。虽然他在美国的生活较富裕,也积攒了一笔钱,但是家庭教育、成长的环境使他具备了中国人节俭、务实、不讲排场、不爱慕虚荣的平民素质。回国后,他和好友徐勇在北大的资源馆租了两个房间,备下几样简单的设施就开始工作了。 事实上,这种选择不仅节约了费用,更为获得北大的人才资源创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这些都是百度取得成功所必备的最重要的基础。 百度上市以后,很多人从李彦宏身上发现有“晋商”的特点,也有媒体称呼他是新一代的“晋商”,对于这种定位,他认为是传统文化自觉、自然延续中的历史性的巧合。因为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潜移默化往往比说教的作用更大。 晋商文化形成于明清时代,由一代代山西商人的成功经验积淀而成。他们东渡日本,南越北疆,深入欧亚大陆腹地,以坚韧不拔的精神闯出了国际商路。“晋商”把商业成功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毕生的理想来对待,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了群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可以说,整合不同的商业文化,打破民族间的壁垒,是“晋商”的谋略,也是一种本能。这种“晋商”文化的延续,培养了山西人特有的敏锐的商业意识,这种文化上的继承性使李彦宏对商业信息保持了高度的敏感,以“晋商”的执著和坚韧来干一项事业。 李彦宏在2005年CCTV经济人物颁奖会上曾说,百度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力量、民主的力量。百度凝聚力的形成是硅谷精神所发挥的作用。 商业精神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有共通性。“晋商”精神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发挥群体力量,他们以族群关系、商帮势力、联合经营等协作方式来发挥团队的作用。这一点与硅谷精神中讲的敬业、合作、忠诚技术是一脉相通的。从近现代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搞经济建设的时间较短,缺少商业运作的成功模式,而美国经济的发展恰好提供了成功的蓝本,李彦宏在华尔街、硅谷确实感受到了美国式的经营对企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例如向员工赠送股票期权的做法,就在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百度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宽松的工作氛围,另一个是激励措施。 在百度公司,员工穿便装,上班不用打卡,工作气氛十分轻松,一个普通的员工也可以毫不犹豫地把他的想法说出来,这种民主的氛围产生了很大的凝聚力。从另一个方面看,百度发展到现在,功劳在于期权制度下的公司文化。期权对于员工是最大的约束,也是最大的激励。在期权制度下,公司员工之间虽然可能互相不喜欢,但为了共同的目标,大家却可以在一起工作,拿出全部的智慧来促进公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