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著名企业家的商道真经: 做强做久做自己》
柳传志,1944年4月生于江苏镇江,1967年毕业于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现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柳传志曾在国防科工委十院四所和中科院计算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84 年以20万元人民币投资,与其他10名计算所员工共同创办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1988 年以 30 万元港币合资创办香港联想计算机有限公司,1989年成立联想集团。1997年,两家公司经过整合统一为联想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联想成功分拆,随后成立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下设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5家子公司。 柳传志40岁开始创业,用20年时间实现了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创业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一家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跨国企业集团,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让创业青年怀有这样一个希望——如果我足够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成功。 柳传志的商道真经 对于那些暂时还看不清楚的业务方向,如果有两条路可走,我们可能会两条路都试一试;如果只有一条路可走,只要代价不是以整个公司为赌注,我们可能也会试一试;要是须以整个公司做赌注,除非我们有80%的把握,否则坚决不做。 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记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的人才策略 联想集团在20岁生日时,做出并购IBM(PC)业务的冲天之举,实现了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大跨越。2006年3月,联想成为都灵冬奥会的赞助商,在国际市场叫响了中国计算机品牌。8月,又爆出戴尔亚太区的四位高管投入联想的火辣新闻。联想集团在国际化道路上的步子越来越大。联想控股所属的其他四个子公司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在多领域、跨国经营方面也蜚声中外,与联想集团成为五朵并蒂莲,让世界瞩目。 联想这家创建于1984年11月,当时只有11人的小公司为何能如此快速地向国际化、多元化发展?我们知道,这得益于柳传志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把年轻管理者推向第一线的人才战略。现在,联想的许多青年人担负起了高层管理的重任,在IT服务、投资、房地产经营方面再显不凡身手。联想是中国人的骄傲,是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成功典范。针对联想超前的人才战略,我探讨了柳传志在培养年轻一代掌门人时的几个重要举措。 联想控股现在有五个子公司,每个公司执掌帅印的都是年轻一代。杨元庆、郭为、朱立南、陈国栋、赵令欢被称为联想少帅,也有媒体把他们驰骋商场的作为称作“五子登科”,在我看来,他们更像联想的五根顶梁柱。这种局面的形成是柳传志慧眼识才,培养、指导、大胆启用年轻人的结果。

给年轻人一个舞台 1992年,信息产业领域向国外敞开了大门,关税大幅度降低, IBM、康柏等外国企业的计算机大量涌入中国,推动了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但是,这对国内 PC厂家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当时甚至可以说是溃不成军, 1993年联想第一次没有完成任务。 1994年年初,柳传志组织联想人展开讨论,研究联想到底还能不能在中国计算机这一行做下去,跟人家比有没有优势,在资金、技术水准、管理、人力资源全居于劣势的情况下,这个仗打得还是打不得。当时有人提出,实在做不出自己的品牌,干脆就做代理算了。但是最后研究的结果是,联想坚决要打这个仗,他们认为自己的优势主要就在本土化方面。那年,他们把公司的组织架构、业务模式彻底做了调整,一项项地进行检查,然后换了29岁的年轻人杨元庆来担任计算机部的负责人。 柳传志的这一决策是正确的。从1994年起,联想几乎每年都按100%的速度在增长,这说明当时把年轻人推到领导岗位上的做法成功了。柳传志说:“可以说,1994年我们成功跨越了一个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