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与保障 货币政策与社会福利政策及社会保障政策



  从理论上讲,货币政策与社会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没有必然的联系,前者属于对社会金融资源的配置,后两者属于对居民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保障,属于互不相干的两个范畴。但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这又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从这一意义上讲,三者又有一致性和一定的关联度,但这种一致性和关联度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和制约力不大。

  在我国目前的政治架构和经济制度、社会结构下,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还延续着一定的服务大局惯性,从而使货币政策具有某种社会福利倾向和社会保障工具倾向。

  在社会福利政策方面,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先引进一般性福利的概念。按照经济社会学的观点,一般性福利政策的指国家有责任保障全社会所有成员的最低生活标准,并把这种标准从属于应该在供给的正常结构、家庭及市场出现漏洞时发挥作用的“残数性”范围、从少年儿童、青年和妇女扩大到成年男子的应用及社会中正常的、发挥最前线功能的“制度性”范畴,这显然带有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但这里要探讨的是,我国的社会福利标准值在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之间不是固定的,也不是一个科学的量化值,而是被人为量化,且这个标准值不是以绝对值的形态存在,而是被异化为社会位次的动态相对值,我国国家福利制度残缺及企业办社会的福利主义倾向更加剧了这种社会福利标准值的人为量化,并通过政治的、道德的、舆论的途径对决策者施加影响,从而使政策工具的运用产生福利化倾向。表现货币政策方面:

  1、济贫性倾斜。我国的各种优惠性贷款除少量属于进步性倾斜政策外,大都具有济贫性的福利政策倾向,如扶贫贷款、老少边穷贷款等,把本来由政府承担的福利性投资转为货币政策的济贫性倾斜,从而与货币政策的本身的要意发生转逆,使货币投向的活力倾斜变为死滞倾斜。

  2、救济性倾向。我国由于受大财政小银行的影响以及追求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当部分亏损企业、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不能正常发工资量,特别是每逢年终和春节,为了保证广大居民过好年、办年货,政府往往要求金融机构发放安定团结贷款,使货币政策带有一定的救济性。

 社会福利与保障 货币政策与社会福利政策及社会保障政策
  3、国有企业的贷款福利化倾向。在企业办社会、企业自我量化其在社会的福利阶层的位置的情况下,企业职工的收入差距主要是福利性收入的差距。在改革开放前及改革之初,国有企业的福利阶层偏高,在改革到一定程度以后,部分国有企业的经营发生了困难,其机制、活力、市场意识等都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为维持其福利层次,企业负责人及职工千方百计寻求外部资金的注入用以办福利,而最直接、简捷的资金来源即是银行贷款,有的甚至直接用贷款为企业职工发奖金、办福利。这种现象,不仅企业内部形成共识,也受到某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默认甚至鼓励,使货币投放具有福利化倾向。

  4、金融机构的“私人收益”寻租倾向。由于企业办社会,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个人收入及福利状况完全依赖于金融机构自身的“私人收益”寻租程度,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福利攀比又加剧了这种寻租的强收益”性寻租,不是把资金投向货币政策重点倾斜的方向,而是投向能为本单位带来高收益或额外收益的项目、企业,而这部分额外收益则成为职工福利的资金来源,使信贷资金成为金融机构的福利工具,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在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方面,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属于政府职能的范畴,如最低生活费标准、失业保障金、救济金、养老金等,其它保障则属于社会保险的职能范畴,如医疗等。但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残缺与社会保障政策泛化并存的现实下,货币政策被异化为社会保障政策的补充的替代。所谓社会保障制度残缺是指我国保险保障体系极不健全、失业保障、失业救济金制度、最低生活质量保障、养老金等都缺乏制度保障基础;所谓社会保障政策泛化是说社会保障政策承担了许多不应有的职责,企业和政府交叉换位,都承担了一部分对方的职能,同时又都承担了许多双方都一应该承担的职能,不仅包就业、包失业、包医疗,甚至人的生老病死全都包起来,把本应由社会和个人承担的部分也承担起来。当政府财力无力全部承担时,必然强制手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货币政策工具为其补充和替代,使货币政策具有社会保障政策倾向:

  1、贷款保稳定。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残缺,亏损企业、经营不良的企业、甚至资不低债的企业难以破产,要维持这些企业的生存,政府从稳定大局出发,要求贷款保稳定,如安定团结贷款、工资性贷款等,都把货币政策工具当做社会保障政策工具而发挥作用。

  2、向国有大中企业倾斜。由于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涉及人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中企业的破产更加艰难,宏观经济政策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本无可厚非,问题是:一是部分国有大中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二是倾斜的重点过滥,中央有重点,省市有重点,区县也有重点,层层有重点,层层要倾斜,导致货币政策中向国有大中企业倾斜异化为包国有企业流动资金,不仅缺乏货币政策的公正性、平等性、效益性,也由于大部分社会保障的责任都由企业承担,国有企业的信贷资金被大量用于养老、医疗、及其它社会保障用途。

  结束语:综合上面的论述,有我国现行行政框架和体制下,货币政策的制订受社会、经济体制及货币政策在国家宏观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决定,同时,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受财政政策、证券管理政策的制约和影响,还受经济区域性梯度政策异化、货币政策社会福利化和货币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倾向的影响,如果无视这种现象和结论的存在,不仅不能说明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中的异化现象,也不能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可资解决的出路。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从社会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及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等多方面入手,配套改革,为货币政策调控和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体制基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0664.html

更多阅读

周小川的“超主权货币”很初级 周小川 货币政策

周小川的“超主权货币”很初级周小川同志的《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引起巨大反响,细读该文,分量极重,显然代表了央行的最高智慧。但我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一贯反对者。尤其是“购买美国国债”,我已经使尽了最刻薄的语言予以奚落。

央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三大法宝” 央行货币政策三大法宝

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并称央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三大法宝”,其中公开市场操作以其灵活性、主动性和可逆性等优势,为多数国家的央行所青睐。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

货币贬值 通胀 通胀小幅回落 不改货币政策从紧

     虽有猪肉“领跑”,但未形成上涨压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于月内召开。按照惯例,先期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4年经济工作会将对经济政策“定调”。然而12月3日召开的会议中,并未提及货币与财政政策的调整。

货币政策 适度宽松 积极财政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继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9年12月5-7日召开,会议提出了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三

声明:《社会福利与保障 货币政策与社会福利政策及社会保障政策》为网友一切一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