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做鸡头不做牛尾(1)



系列专题:《一路保送到北大:一位父亲的35个教子故事》

  做鸡头不做牛尾

  小学升初中那年,丁羽被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这所人们公认的北京市顶尖级中学录取,但随后却被我们放弃了。人大附中招生办的老师不理解,打电话到我办公室核实情况,我肯定地回答:没

用"。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的第一班基本被保送进入人大附中。丁羽作为第二班的学生,没有被直接保送。但人大附中把丁羽作为候选第一名,我们作为父母和丁羽一起第一个接受了专家委员会的面试,后经与该校招生办联系,被口头允诺进入普通班。

  几天后,我们从丁羽就读的"七一小学"毕业升学家长会上了解到,当年北京有四所中学在北京市范围内公开招收科技特长生,报名条件是获得过北京市小学生科技发明奖等有关奖项的学生,丁羽获得的北京市小学生四驱车竞赛一等奖符合报名条件。于是,我们就选了一个离家较近的,即当时的中国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简称科大附中,即现在的中关村中学),前往报名。经过笔试和面试,丁羽均顺利过关。

  这样,丁羽当时就有了两种选择:人大附中的普通班和科大附中的科技班。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我的考虑是:人大附中的第一班是公认的强班,是人大附中的牌子,班内80%的学生都能上北大、清华,进了这个班就如同进了保险箱,但进这个班又谈何容易,那是各校尖子中的尖子,从人大附中招生办老师的口气得知,凭丁羽现在的成绩是进不了这个班的。在我看来,该校的普通班与其他重点学校的重点班实力不相上下。我当时考虑,孩子上了人大附中的普通班,虽然名誉上很光面(怎么说也是人大附中的学生啊),但孩子容易自满。再是人大附中人才济济,竞争激烈,压力大,承受力较强的学生可能上去了,承受力较差的也可能很快就迭下来了。基于此,我决定"宁当鸡头,不做牛尾"。再是那时对"科技特长班"有神秘感,认为北京市科技特长生们聚集的地方,应该是科技氛围浓厚的地方,是培养科学家的摇篮。于是就确定去科大附中。

  结果表明,丁羽选择科大附中是正确的。他在科大附中作为学有余力的尖子生被吸收进各类竞赛小组,其中一次获得全国中学生建筑模型竞赛第一名(团体),多次在北京市中学生数理化竞赛中获奖。试想,如果在人大附中,由于尖子生成堆,有些限制名额的比赛,代表学校参赛的机会就可能没有科大附中多。名气大了,机会却少了,选择名气还是机会,相信大多数人会做出明智选择的。

  对于择校问题,我个人认为:幼儿园和小学时期,由于家庭教育应占主导地位,择校的意义相对较小;初中,特别是高中,由于家庭教育的逐步弱化,择校的意义越来越大,以至于有人说,上什么样的高中,基本上决定了孩子能上什么样的大学。

  家长心语:

  生活中我们常见有的孩子怕单独外出,怕见生人,怕迷路、怕问路,独立能力差等,这都是由于大人没有给他锻炼的机会造成的。

  孩子"带"我去景点

  很多年前我在北京小汤山开会时,参观过当地的航空博物馆。丁羽上小学三年级时,我和他一起又参观了一次该馆。不过这次是丁羽"带"我去的。

  那时,丁羽学习很轻松,家里经常在周末、周日给他安排一些活动。时逢春节七天假,正是带孩子学知识、长见识的好时机,我定下了这次行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1905.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身体语言不会欺骗你(1)

系列专题:《20几岁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身体语言不会欺骗你  在一家公司做秘书的小吴,拿着一份文件去找新来的经理签字,在打开文件的时候,不小心碰翻了经理放在桌子上的茶杯,茶水淋湿了文件,也淋到了经理的裤子上。她吓得不知所措,等待

第8节:日本人不擅长的PSA(1)

系列专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力》  的英雄虽然是形式化的“改善运动”,但要是能知道企业是如何死去的,就能找到应该做的事,要是能掌握PSA,你就能成为拯救企业的英雄。  在现在不可预见的未来,要想成为胜者,必须进行战略思考

第36节:做生命的勇者(3)

系列专题:《预约你的幸福人生:正向思考》  (2)惧怕会让人错失机遇  存在惧怕心理的人绝不会去冒险,或是去迎接新的挑战,因而他们常常与成功失之交臂。世界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常常是由那些敢于创新敢于冒险的人所造就的。他们

第36节:学会与不喜欢的人相处(2)

系列专题:《20几岁,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  任何时候,都不要带着偏见去看待别人。你可以假设他是友善的,假设他是你的朋友。比如小郑之所以看经理时觉得别扭,首先是因为他对经理有偏见,觉得自己是公司的老员工,要比经理懂得多,于是觉

第36节:做最聪明的消费者:消费与经济学(2)

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通常情况下,同一事物蕴涵着多种使用价值;同一使用价值又可由多种事物表现出来;同一事物对于不同使用主体可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事物对于同一使用主体在不同使用时间或在不同的环境

声明:《第36节:做鸡头不做牛尾(1)》为网友阳光和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