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外最新管理模式全集:企业管理宝典》
蒙牛基于我国乳品行业发展的这一现状,提出了培训消费者这一理念,不过,蒙牛的消费者教育目标更为长远,它并不只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是为了中国整个乳制品行业的发展。 蒙牛认识到中国人目前对牛奶和乳制品的认识非常匮乏,摄入的牛奶和乳制品也非常少,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生活水平的问题,但主要是习惯、观念问题。而习惯和观念的改变需要正确地引导和教育。所以,蒙牛要让消费者认识到牛奶和乳制品的真正价值。 消费者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努力,它的培训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向消费者培训产品或服务的用途; 二是向消费者培训购买的方式; 三是向消费者培训如何提出最高需求申请。 蒙牛培训消费者的途径分为以下四种: 利用广告来培训消费者。蒙牛把广告作为培训消费者的一个重要载体。而利用广告培训消费者要求广告具有新闻性,出版家奥克斯认为:"广告归根结底应该是新闻。若广告不是新闻,它就没有价值。"蒙牛十分注重向大众传媒输出案例,蒙牛认为,一个好的案例可以成为千百万大学老师及培训机构讲师的讲课素材,其教育消费者的作用更加广泛而深远,这比"派出一万名导购员还管用"。 利用终端培训消费者。终端是营销通路中离消费者最近的一部分,利用终端来培训消费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产品培训消费者。产品是培训消费者的一个重要载体,产品质量、产品包装、产品说明书以及放在产品箱里的赠品及沟通信件,点点滴滴,都要科学地承担起培训消费者的重任。为了放大市场,蒙牛人提出:"提倡全民喝奶。你不一定喝蒙牛奶,只要喝奶就行。"为了引导消费者饮奶,蒙牛在奶箱里赠送草原歌碟,歌碟中包括几分钟的牛奶生产线及牛奶知识的介绍。当然,提倡全民喝奶对消费者是有利的,而这个观点对蒙牛更加有利,最终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利用员工培训消费者。利用员工培训消费者的方法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因此,蒙牛首先要培训好员工和经销商,让其成为培训消费者的宣传员和讲师。从对外交往的角度看,企业员工既是企业的"侦察兵"---将外界情报搜集到企业,又是企业的"宣传员"---将企业信息传达给外界。从培训的顺序来讲,培训员工、培训经销商、培训消费者是波浪推进的层递关系。 虽然蒙牛以一家之力培训消费者的方式不会马上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宣传方式会逐渐使中国的消费者改变过去的消费习惯,对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事实上,中国喝牛奶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要想让顾客接受你的产品,首先培训你的顾客。"这是营销领域的一句至理名言。培育一个新的市场往往需要改变消费者的观念和习惯,而这些正是要靠教育来完成。"培训你的顾客"是营销的最高境界,没有需求,它可以创造出需求。所谓培训消费者意味着要教授消费者为什么买你的商品、以何种方式来购买你的产品。在传统营销的观念下,消费者是营销的末端;不过,从营销发展历史周期的轮回看,21世纪作为营销末端的消费者将成为营销的始端。 培训消费者也叫做消费者教育,就其广义来说,就像在鱼池里养鱼,不能竭泽而渔,做一锤子买卖,而是开挖鱼池将消费者引导到稳定的消费序列中来做长期买卖。它一方面使消费行为理性化,帮助消费者掌握使用产品、鉴别产品的各种技能;另一方面推动消费观念的更新。对消费者的培训要贯穿于消费者购买前的指导及购买后的售后服务之中。 事实说明,凡热心消费者培训的厂家,都可获得消费者更多的信赖和支持,而且可以获得消费者的再教育,汲取意见,改进商品,促进销售。如生产化妆品的克莱罗公司设立许多永久性的美容训练中心,坚持消费者教育运动。他们免费辅导美容院的工作人员使用各种新化妆品,聘用200名专业美容师深入学校、工厂、美容院、商店、展览会,传授和示范化妆品的使用方法,这些免费的指导教育,使克莱罗的产品在激烈竞争中不断吸引众多的顾客。 ★哈佛商业评论:

成功的企业产品要成为培训消费者的载体,成功的营销活动要通过对消费者的培训来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世界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E.舒尔茨博士说过这样的两句话:旧有的传统营销观念是"请消费者注意!"而整合营销传播则是"请注意消费者!"企业的产品最终要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买走,而不能强迫,企业当然要关注消费者,企业当然要"注意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