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作业1 《相对论管理学》第2节(1)



第2节

 

相对论管理学的创立

 

不管人们是否承认相对论管理学的存在,相对论管理学、管理法已诞生在一个年轻而又古老的东方的地平线上。虽然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存在的一定是客观的和有价值的。否则,它既不会产生,也不会存在,更不可能得到发展。那么,相对论管理学客观性、价值属性又表现在哪里呢?笔者以为,就表现在它是一门非常有针对性,能够为企业、地方、国家经济解决实际问题和化解各种矛盾,创建和谐企业、和谐市场、和谐经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地球的科学。

 

一、经典管理学的现实意义、价值和它的致命弱点、理论缺陷

 

经典管理学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由于它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已经被社会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至少,在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中,其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容否定,也可以说,是否认不了的。但是,这不等于说,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尤其是当人类发展到饱和经济时代的时候,当由于生产过剩不能再为资本投入者带来资本的持续增殖和为管理者带来经济持续增长的时候。

 

(一)经典管理学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笔者一直认为:存在的东西虽然不是合理的,但存在的东西一定是客观的和有价值的,不管它是正价值还是反价值。这是因为:凡是存在的东西,需要用一定的质量、性量、能量物质来维持。换句话说,如果经典经济学、管理学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那么,这种存在自然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可能。

 

1、经典管理学的现实意义

 

翻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篇章和打开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似乎都在证明一个千古不变的普遍真理,那就是:存在的虽然不一定是合理的,但存在的一定是客观的和有价值的。笔者以为,上述这段话,用在对经典管理学存在的理解上,可以说是非常到位的。也就是说,经典管理学之所以能够保持到今天,势必存在其客观性、价值属性,也就更不要说,在现实经济社会中,人们还在使用、利用。

 

现在,我们不妨讨论一下其得以存在的原因。第一,先有经济现象的产生,后有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和管理;第二,对已经产生、发生的现象的解释、管理,应该具有可靠性、可操作性;第三,一般经历过实践的检验,并经过实践证明有使用价值、价值,否则也就不会继续存在下去;第四,势必对后续的社会实践和经济管理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当然,这绝不是在说,经典管理理论便洁白无暇了。

 

已经发生的自然是无法篡改,因为历史不容许人们这样做,显然谁也做到。即便有人通过一定的方法篡改了历史,但到一定时候就会被后人再改正过来。这叫做“纸里包不住火”。比如美国的“安然公司”和中国的一些上市公司——“蓝田股份”等,尽管采取了一些非法的行为企图掩盖其严重亏损的局面,但到头来,其“神话”也得最终破灭。以上说明,经典管理学的研究、管理对象,确实客观。

 

由此说明,经典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客观性,谁也无法否定。但是,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存在的虽然是客观的,但存在的东西不一定是合理的。比如,一些企业的、地方政府地方弄虚作假行为的存在,就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麻烦,有时甚至还会成为被一些人利用的对象。

 

如何才能解释像、揭示出一个像张五常先生所说的那个“真实的世界”呢?笔者以为,最好的方法或者说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能够及时采用相对论管理法,并用这种管理法对现存的经济事物予以监督、控制。假如,人们从一开始就能对其不合理、不科学的经营管理就能实施监督、控制,情况又会怎么样呢?显然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麻烦。如此说明,缺少对经典管理予以考核的管理法。

 

2、经典管理学的科学价值

 

 管理学基础作业1 《相对论管理学》第2节(1)

上述证明:经典管理学是有使用价值、价值的。那么,它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否则不会有如此大的生命力。那么,“经典管理学”的使用价值、科学意义又表现在哪里呢?第一,它是上百年、上千年、上万年以来,人类生产、经营、管理智慧的结晶。第二,经历了社会实践的严格检验,具有使用价值、价值;第三,已经形成了一种管理模式,约定俗成,操作起来比较简便。

 

诚然,它是一种程序,且是由人来制订的。尽管如此,人们依然不能否认其科学性,因为它毕竟是人们根据社会实践制订的一种程序,不管这种程序的形成、制订是否完美。自然、社会物质的运动自身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表现在一定系统种,其质量与能量、性量与能量是否守恒、对称,否则就会由于质能的不守恒、不对称而转化。由于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经典管理法时时、处处体现了“平衡”。

 

可是,为了使自己的经营管理活动具有科学性,经典管理法竟然采取了回避问题的做法。我只对“已经发生”或最多是“正在发生”的事物进行管理。用经典管理学家的话说,就是“现有实践,后有认识”。而从这一点上看,经典管理学的科学意义或者说理论价值是不容否认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尤其是在生产过剩、资本过剩的情况下,如果按照“现有实践,后有认识”逻辑,已经不行。

 

在短缺经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生产多少就能销售多少,确实存在着投入与产出的正比例关系,所以经典管理学的科学意义与价值能够体现出来。可是,一旦出现了相反的状态,那么“经典”的意义就要大打折扣。比如当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而成反比的时候即出现了“反价值”的时候,于是,大量的问题便呈现出来。大家知道,经典管理学是门专门研究、创造价值生成的学问啊!

 

于是,作为一种程序,当研究、管理对象发生了“性变”的情况下,用对“男生宿舍”进行管理的那套程序,来对“女生宿舍”进行管理,自然就会存在不少问题。尽管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毕竟研究、管理对象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总不能让研究、管理对象来适应管理吧?否则,就会出现管理学意义上的削足适履现象。这就是笔者得出“研究对象错乱的经济学是唯心主义经济学”结论的原因。

 

(二)经典管理学的致命弱点和理论缺陷

 

不管搞什么学问,都不能不考虑研究对象在变化。这种变化,一般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引起,但最终都会落到研究对象自身的变化。可是,由于经典管理学不甚了解或者说不能适应研究对象的不断变化,所以导致一些唯心的东西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产生。这显然是经典管理学的致命弱点和理论缺陷了。

 

1、经典管理学的致命弱点——成果滞后

 

笔者以为,“经典管理学”的致命弱点或者说致命伤,就是“管理成果”始终滞后于“已经形成的事实”。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客观事实已经形成了以后,才有管理活动、行为的产生,最多也不过“同时发生”而已。这显然是经典管理理论的致命弱点,或者说是致命伤。其成果对以后的经济管理尽管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甚至成为“后管理”时代的“因子”,但其“滞后性”却无法克服。

 

这就如同人们在“赶火车”,列车已经开动,“人”才“赶到”,那岂不晚矣?而到那时,尽管人们可以根据列车行驶的方向和时间来安排以后的行动,而且也一定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于已经逝去的时间、空间来说,充其量也就是——放在厨师炉子傍边的一种“作料”而已。比如我们的会计、统计数字的取得,均是对已过去的经济事物的“总结”,尽管仍然有意义,但大有“事过境迁”的味道。

 

用“逝者如斯夫”这句话来形容,可以说再合适也不过了。正由于经典管理学存在如此致命的弱点,才有了一个接着一个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悲剧的发生。于是,笔者不仅要问,那些曾经是“弄潮儿”的商界精英们,“你们为什么不能提前预知有今日之悲剧的发生”呢?人们为什么就不能“赶在列车还没有到来之前”来安排自己的行程?那么,里面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笔者以为,问题就出在了,经典管理学的管理成果,始终“滞后于已经形成的事实”。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经营管理的失误和一些企业家们的突然陨落,与滞后的经典管理成果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人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企业破产、倒闭的责任完全推卸到某个人的头上。如果我们的经营管理方法本来是“前置”的,而主管部门的管理对企业、行业的管理具有约束力,问题不就早解决了吗?

 

而现在的问题又是:主管部门、国家的所谓的“经济数据”完全是由企业提供的,上级主管部门无非是将下面提供的数据予以“统计”而已。于是,便出现了这种情况:下面提供的数据真实,上面的统计数据便真实;如果下面提供的数据是虚假的,那么,上面通过“统计”而得到“数据”一定不会真实。为此,为了解决统计数据的失真,在不得以的情况下,国家就需要不时地进行“经济普查”。

 

2、经典管理学的理论缺陷——以讹传讹

 

从表面上看,经典管理学是“根据实际发生”或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事物”进行管理,但从本质上看,它其实是个“以讹传讹”的过程。当然,这倒不是说,下面提供的数据都不真实。可是,只要有部分企业、一些地方政府提供的数据有问题,那么整个数据的真实性便不复存在。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城市,一些领导为了向上级展示自己所谓的“业绩”,可以说干尽了弄虚作假之能事。

 

如此,又怎么能说,他的主管部门得到的经济数据是真实的呢?显然,这种现象,早已是个不争的事实了。于是,笔者不禁要问,下级为什么要糊弄上级?原因是什么?我有一位同学,在地方统计局当局长,他告诉我说,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能够从“虚报”中得到许多减税的“好处”。如此,是否可以说,一些企业、地方政府,能从虚报的GDP中,得到切实的利益?否,回答是否定的。

 

第一,虚报使企业丢掉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因为他们已经把注意力放在弄虚作假的事情上。殊不知,市场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是不等人的。第二,由于地方政府在虚报的产量、收入中能得到“返回”的税收,所以他们一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一旦企业变成“突然间从天上掉下来的‘亏妹妹’”的时候,不仅地方政府丢掉了一个税源,企业势必也成为弄虚作假的牺牲品。

 

因此,笔者以为,经典管理学、管理法如果不能进行彻底的改革,其结果必然导致——整个经济社会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这倒不是说,经典管理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说它已经不能再适应不断变化中的管理对象的变化了。也就是说,研究、管理对象变了,管理法必须要随之而变化,否则,我们的经济社会不仅会经常不断地出乱子,且势必会成为唯心主义经济管理者产生的摇篮或者说说温床。

 

当然,这也不是说,凡是经典管理学、管理法都是唯心主义的东西,而是说对经典管理学、管理法进行改造已经成为,摆在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企业家面前的一件头等大事了。否则,弄虚作假的现象就无法完全避免,也就更不要说予以杜绝了。那么,相对论管理学、管理法真的就能克服、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发生吗?当然,这正是笔者,为什么要极力地向广大读者介绍它的一个原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4081.html

更多阅读

《管理运筹学》第2版前言 管理运筹学 第四版

《管理运筹学》第2版前 言运筹学是一门以人机系统的组织、管理为对象,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等工具来研究各类有限资源的合理规划、使用并提供优化决策方案的科学,是财经管理类各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层次的主干课、学位课。本书从适

转载 原创《非常道士》第13节 微信原创转载

原文地址:原创《非常道士》第13节作者:丁国梁第13节其他同学听到师兄的友情提醒,赶紧朝远处跑去,速度之快直逼世界短跑冠军,看来人有很多的本能潜智还没有开发出来,如果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环境下,也许能够超越也不定。杜老师微笑一下,伸手搭

股海淘金 《股海淘金》第六章(4)

说到这里,肖斌有些得意忘形,继续说道:“有人写了本书叫《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的劣根性真是从娘胎里带来的,简直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股票分红这件事显然是最典型的例证。”罗震中试探着问:“什么意思,和别人有什么关系?”肖斌有些沮丧地说:“

声明:《管理学基础作业1 《相对论管理学》第2节(1)》为网友仲夏冰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