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发言 再谈对民营企业管理的几点想法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经了从“拾遗补缺”到“国民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再到“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阶段,现在已成长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产值在经济总量已是四分天下有其三,甚至更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财政收人的顶梁柱。回顾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国民营企业经历过三次创业阶段,不断演绎着种种财富传奇。然而,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当前民营企业自身内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外部压力并未减小,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到了亟需注入新的发展活力的时候。

 

改革以来中国许多知名的民营大公司都只是昙花一现,沈阳飞龙、三株、巨人等纷纷陷入困境,管理上的落后是重要的原因。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模式不符合企业实际,超前或滞后现象严重;发展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企业文化空白,企业寿命极短;急剧扩张以致管理跟不上,企业制度还处于很低阶段;经营管理漏洞百出,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等等。面对新阶段新形势,如何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管理绩效的科学与规范化,为民营经济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是当前民营经济领域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我们从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发展观念、资本结构、企业文化以及政府职能的改革入手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模式,走资本运营之路,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是从根本上增强我国民营企业素质和竞争力,实现民营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在这里谈几点初步看法:

 

走特色经营之路,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状况的管理模式十分关键

 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发言 再谈对民营企业管理的几点想法

 

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大部分还是家族化管理。在企业创业的最初阶段,由于家族成员的凝聚力,战斗力,使这种管理模式有着存在的天然合理性。然而家族式企业又天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例如家族成员特别是其中能干的成员毕竟有限,科学的管理往往受亲情的羁绊。在众多民营企业中存在的家族式管理模式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障碍;但那些急急转向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又面临着人才流失以至企业机密流失的隐患,而且纯粹为了建立这一整套现代企业制度所花费的代价已经让一些先行者吃尽了苦头,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的企业问题。民营企业在选择管理模式的时候必须解决认识问题:要弄清什么样的企业才是优秀的企业。而在市场经济下,评判优秀的标准主要是看企业的竞争力,看企业的滚动发展能力。必须明确,企业无论在战略还是战术上,都必须把增强竞争能力,把挣钱放在首位,无论选择家族式管理还是现代企业制度,都必须服从这一战略目标。家族企业的改革就是要用一种“和”的思想推动企业改革。一个企业是否是家族所有,是否是私人持股并不重要,家族企业也并不等于决策效率与管理效率的低下。

从管理上看,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程序亦是民营企业家们重新打造自我的一个着力点,适度把握企业内部的集权与分权是关键。曾经响彻大江南北的“三株口服液”销声匿迹的案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带来的危机,庞大的营销网络使“三株”迅速崛起,也因为集权与分权问题处理失当导致总公司对子公司失控,公司声誉受损,优势转化为劣势。因此对家族式企业的看法持肯定和批评否定态度的都兼而有之。

笔者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应建立符合企业经济发展的结合型管理模式。我们现在有些企业家和基层领导对企业组织形式的认识似乎有个误区,认为民营企业都应该摆脱家族式管理,所有的企业都要搞公司制。其实这种看法是没有根据的,不能笼统地说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不好,有些需要有特殊技能的小规模的行业就只能选择家族式管理。据发达国家的企业发展历史给我们提供的历史经验,一般的企业开始都是家族式企业,随着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的问题,也随着法制的逐渐健全,家族色彩越来越淡化。即使是家族式的企业,实质上也有两种不同的家族制。一种是比较原始的家族制,一种是生长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中的现代家族制。现代的家族企业制,也注意参股、股权的多元,人才的吸纳;管理的规范等。这种现代家族制通常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是更接受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我们民营经济的企业制度发展的方向,首先是向现代的家族制过渡,在这一过渡过程中逐步淡化家族制色彩,并最终过渡到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任何一个企业不仅是民营企业的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走资本运营之路,拓宽融资渠道和合理利用资本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

 

资本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中国民营企业要历经资金积累和观念转变,民营中小企业要想提高发展速度,就必须解决资金问题,这就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多渠道全方位进行融资。因为企业的创立、生存和发展,必须以一次次融资、投资、再融资为前提。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其势必产生扩大规模,增加投资的内在需求,资本运营便成为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金融部门,从理论界到实际部门的工作者都在探讨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笔者认为,从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来看应采取以下两种选择:第一,在传统经济中,应继续保持民营企业以内源融资为主,外源融资其次的融资方式。因为这种融资结构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相对较低,它代表了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的发展趋势。第二,在新经济中,由于现代高科技产业实际上是一个要求技术开发资本投入巨大的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殊产业,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与巨额资本的有机结合,是决定民营科技企业最终能否与世界同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只有确立技术与资本的整合模式,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今天,运用市场化金融资本激励民间企业广泛的技术创新,远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行政动员聚集政府财力,重点扶持少数国有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更经济也更有效益。因此融资方式为:在研发阶段,融资主要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在其商业化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大,风险也大,因此主要是获得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在产业化阶段,由于高科技产品初步得到市场认同,销售和利润率稳定增长,产品逐步进入成熟期,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同时还可以通过二板市场上市,既为创业资本退出,又为高科技企业产业提供股权融资场所。

应该认识到,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想上档次就要进行资本经营,不能仅靠自身的积累,基金融资上市融资等各渠道的拓宽,为资本运作提供了基础。融资完成是前提,但资本如何利用更成为企业家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想提的两点就是慎防多元化陷阱和谨慎对待产业整合。世界经济500强中,没有几个企业是靠多元化经营立身安命的。统计数据表明,70年代美国一个大企业进入的行业是4.3个,而到了90年代,一个大企业进入的行业只有1.2个。一些企业之所以产生多元化的想法,主要是对于自已赖以起家的主业产生“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虑。巨人如是,太阳神亦如是。太阳神成立于1988年,在1988年至1993年期间,他们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年产值由1988年的750万,一路攀升至1993年的13亿。但是,就是在这个时候,企业内部对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前途产生了动摇,提出了寻找“多角支撑点”的方针,结果集团内部搞了近20个项目公司,广泛涉足酒店、饮食、汔车、化妆品、边贸等行业。太阳神不仅在多元化经营上颗粒未收,而且错失了主业稳固建设的良机,其后果最终在近年反映出来。在产业整合方面的惨痛教训也不少,曾经是中国最著名整合者的德隆,眼下不得不苦苦追求被整合重组的“善终”。“短融长投”问题已经打倒了德隆,可能还会打倒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

 

营造积极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撑起民营企业长寿的脊梁

 

据业内人士预测,中国民营企业过半将在5年内破产,有75%以上将在未来十年内消失。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到三周年,这种“过把瘾就死”现象实际上是指出了我国民营企业的一大“软肋”,即没有现代化的企业文化理念和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必须放到企业管理议事日程上来的紧急话题。

作为企业,所追求的无非是“利润价值”和“社会价值”,这就要谈到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现及外部反映,是社会公众对企业总的印象和评价。一个好的企业形象,能够通过留给外界的美好印象,获得社会及顾客的信任和报偿,从而为企业的开拓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和资源,企业文化建设,正是通过企业形象的塑造,获得这种财富和资源。这种“认同感”是出于企业文化的积极影响力。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价值主张,如果这一主张被员工和社会认同,它就会在企业内部和外部产生营销效应,这是一个立体营销理念,即用企业文化的影响来实现企业营销。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的反映,立体营销理念是一个工具,可以将企业价值释放出来,进而实现企业利润。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树立强大的精神支柱,统一员工的共同追求,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凝成团结奋斗的合力。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管理观,是个很重要的课题。它不仅涉及到时代特点、人性演化、基本范畴和本质要求,而且关系到产权制度、企业机制以及知识管理、创造性管理、人性化管理等问题。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主要来自以下渠道:1、入职培训:现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都会有一、两天的企业文化培训,这是对员工进行文化熏陶的第一步;2、企业有形的一些规章制度:这些企业内部文件,或多或少都能反映出企业的文化倾向;3、企业高层平常的做事风格: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严重受此因素的影响,因为这个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这三个渠道,也是影响员工理解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企业管理层在开展工作时就要充分利用利用这些渠道,为塑造本企业优良的企业文化打好基础。

 

以上是本人对当前民营企业管理中几个热点话题的一些看法。当然,仅此三个方面的完善是不能全面的达到民营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要彻底改善民企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内部外部问题,需要的是一个系统的努力才能解决。总的来说,中国的民营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成绩卓著,但有一点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又一轮的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优胜劣汰的时代开始了,企业家们也十分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怎样,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不要因为昔日的成功而忽视了市场的无情。新时期民营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自身的精神缺陷和制度缺陷的存在、社会心态的惯性等或大或小的障碍,中国的民营企业依然要以如履薄冰的创业心态负重前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4908.html

更多阅读

浅谈国际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路 项目汇报思路

浅谈国际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路摘要:在国内建筑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的同时,走入国际市场成为每个中国建筑企业的新方向,如何在进入一个国际市场后在这个市场中长期生存,是每个企业面对的共同的课题。中国建筑企业寻求和维持在国际市场生存

对元青花研究的几点认识 从严治党几点认识

对元青花研究的几点认识刘金成内容提要:元青花研究从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其主要观点和论断可以说是明确和清晰的。近几年来由于元青花拍卖市场利好空间,引起了学术界和非学术界存在的不同观点和声音,有的观点和声音甚至出现了错误导向。

转载于双引号西祠论坛:关于对双引号误解的几点解释

关于对双引号的几大误解:双引号其实挺冤的1、双引号是教育培训机构?应该在教育局备案?大家从双引号的企业名称即可看出:“南京双引号文化资讯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工商局合法注册的公司,双引号也从没有说过自己是进行学历教育的,不需要在教

转载 中国民营企业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原文地址:中国民营企业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者:轻舞飞扬中国民营企业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家族式企业弊端在国内众多民营企业里,存在着许多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 复杂的家族关系,派系利益争夺、脆弱的粗放式内部管理、 战略迷失和

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几点看法 施工现场安全警示牌

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几点看法|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几点看法  建筑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工作环境多变性都决定施工现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施工企业作为直接的操作者,如何通过

声明:《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发言 再谈对民营企业管理的几点想法》为网友怪怪怪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