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证券交易零风险:中国股市 我的提款机》
这些错误的投资方法在2006年和2007年的股市投资中仍然在流行。这种方法流行的结果是股票价格非理性的疯狂上涨。一些题材股、垃圾股、ST股票等绩差股在操纵股价庄家的引导下,股价上涨几倍到十几倍。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中国最有投资价格的股票中国银行(601988)的股价在2007年5月只有5元多,是市场最低的。很多快退市的股票和ST股票股价都高于中国银行,有些高出好几倍。这种股票价格的不合理现象在市场上比比皆是。 可以预计如果广大散户的投资方法不再改变,虽然2006年和2007年中国股市在牛市期间,但市场最后的结果是大部分人仍要亏损。 (2)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和美国股市投资者的方法对比。 由于中国股市流行的软件、股评家、投资咨询机构的倡导,在市场上流行的方法是以短线投机为主,其入市的动机主要是以博取短期价格波动。许多股民以炒股票为业。股市稍有风吹草动,便买进杀出,追涨杀跌之风盛行,股市的交投极其活跃。 在美国和西欧成熟的股票市场,年平均换手率不到40%,而我国股市的年平均换手率却超过600%,是国外成熟股市的15倍。 股市交投过旺一方面造成股市的暴涨暴跌,如美国纽约股市从开办到现在的200年间,日涨跌幅度超过3%的只有十多次,而2007年沪深股市涨跌幅超过3%的时间却要占整个交易日的5%以上。 交投过旺的第二个后果就是造成股民的交易成本上升,2006年上海和深圳二个交易所的总成交量是12.4万亿。总换手率是550%,交易税和手续费近4340亿。这种不停地换股的短线操作造成了中国投资者大面积亏损。 这两个市场的数据对比足以说明为什么中国股市出现投资者70%以上亏损而美国股市出现投资者95%赢利的根本原因。不是我们的市场不如美国市场,而是我们倡导和流行的投资方法出现了问题。 (3)中国股市的利好政策促进了中国股市的大发展。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 1992年1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指出:证券、股市,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股市受此影响走出强势行情。同年5月21日,沪市股价全面放开,股价直线飙升,上证指数当日就从617点涨到最高点1266点,此后更创出1429点历史新高。 1994年8月1日,中国证监会出台三大救市政策 1993年至1994年之间,股市从1500点跌到325点,市场行情处于极度萧条之中。1994年7月底,管理层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政策。利好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全线井喷,股指急速飙升,一天上涨33.2%。此后上证指数仅用一个月时间就从300多点持续上涨到1000点之上。

1995年停止国债期货交易 1995年初,国债期货市场的过度投机吸引了市场中大部分的资金,股市资金分流严重,每天成交仅20多万手,行情陷入低迷。由于国债期货市场爆发了震惊全国的"3·27事件",1995年5月17日收盘后,中国证监会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虽然这是一次规范政策,但对股市却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利好作用,使得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资金大量回流股市,由此爆发了"5·18"行情,股指在3天内暴涨60%。 1996年大规模发展证券市场 "5·18"井喷行情持续时间很短,1995年至1996年初大盘再次陷入低迷中。1996年,管理层希望能够利用股市来实现国企解困的目标。国务院证券委下发文件要求大规模开展股份制改造,发展证券市场,希望通过募集资金来改造国有大中型企业。由此引发的牛市行情持续时间较长,直到次年5月12日才见顶,时间跨度达一年半之久,其间上证指数从512点涨到1510点,累计涨幅达到195%。 1999年组合利好催生"5·19"行情 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的两年时间里,股市处于长期熊市调整中,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受到严重挑战,市场萎靡不振。中国证监会召集全国券商讨论国务院有意发展证券市场的意见,管理层推出了"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允许部分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发行融资债券、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试点规模、搞活B股市场、允许部分B股H股公司进行回购股票的试点"等政策建议。股市由此出现"5·19"井喷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