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三国志2续缘篇 第8节: 三国老板◎领袖篇(2)



系列专题:《1800年经典商话:非常三国》

  后来有人分析,曹操不说话,但曹操心里很有数;刘备也是不说话,但心里确实没有数。这个"有数""没数"的区别是曹、刘二人当时心态的最大真实,"没数"正是刘备掉筷子下意识里的原因--他心里没底,所以经曹操这么一诈,心里的虚就露了出来。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还没有找到占据根据地的韬略,而非没有占根据地的愿望。曹操的"有数"则不仅表现在明了各块根据地的虚实,做东宴请刘备的大赢家心态,甚至还在于他窥测出刘备虎雏无爪、有心乏谋的雄心和心虚。所以才有后来的表现,刘备接连两次占据徐州,但又相继放弃,既出于自知此地并非立足之地的考虑,深知曹操不允许他占住脚也是重要原因。

 幻想三国志2续缘篇 第8节: 三国老板◎领袖篇(2)
  曹、刘这场盘点时局的对话,表现出他们所共有的全局意识: 论眼光,识破威风一时的各路豪杰的要害是一种"卓识",洞见未来将会出现曹、刘对峙格局更称得上富于"远见"。曹操和刘备,一个明知故问,一个装作糊涂,在智商上打了个平手。从另一方面来看,论胸怀,曹操对刘备的态度从收留、安抚,到发给五万人马放走(此举更可能出于安抚已掌握在瓮中的汉室小皇帝),表现出识人应势、大器能容、掌控大局的气度,而刘备的韬光养晦、能忍善变,同样表现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在情商表现上全都属于一流水准。

  说眼光,论胸怀,那其实是无处不在。但要真下个定义,反而有些不可言传。如果有人问它究竟是什么,是智力?是情感?是想像?似乎很难作出准确回答,这就说明很有必要探究这个管理的最基本问题。

  这里有个故事。一个建筑工地上,有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呢?"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面两个人的老板。

  这三个人表面上看起来是站在同一个起点,但他们判断事物的内在尺度却相当不同。唐太宗《帝范》里说:"取法乎上,乃得其中;取法乎中,故为其下。"从上面这个充满教喻的故事里,可以说明一个人的理想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命运。同样可以推论到,一个企业的目标就会决定它的事业前景。因此,老板们只有把握好行业的制高点,才能成为有能力领导企业员工的人。明白地说,有没有眼光、心胸,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当老板。

  李嘉诚22岁时在香港创立了长江塑胶厂,"长江"一名,取意于"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足见他长江般的雄心大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2405.html

更多阅读

第40节:小老板的生意经(40)

系列专题:《45个赚钱诀窍:小老板的生意经》 而小于的饭店,每份菜只有40%的利润,一桌能坐4个人,一般平均是2~3个人,每人消费才12元左右。小于每桌仅挣:  3×12×40%=14.4(元)  以前,中午每桌能翻牌5次,也就是说,每张桌子

第37节:小老板的生意经(37)

系列专题:《45个赚钱诀窍:小老板的生意经》  伯伯到小店一看,也吓了一跳:这样一折腾,没有10万元可下不来,便将小李拉到身边,担心地问:“小李啊,你也是本地人,我们本地人一般吃1块钱1碗的米豆腐,你一碗能挣5毛钱,外地人一般吃2块钱1碗的米豆腐

第20节:小老板的生意经(20)

系列专题:《45个赚钱诀窍:小老板的生意经》  对于老李的分析,老张非常认同,但具体如何做呢?老谢看着老李,急忙催促:“你不要吊我的胃口了,还有什么好的方法,赶快说吧!”  老李接着说:“现在,有50多家全车批发商和你有过合作,他们原来平均每

第12节:小老板的生意经(12)

系列专题:《45个赚钱诀窍:小老板的生意经》  老李又一次调整方法:每天买菜采用轮班制,每次搭配的2个人都不同,今天是张三采购,李四监督,明天是王五采购,张三监督,使他们没有时间来达成攻守同盟。可这样还是不行,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买菜。千万

第8节:小老板的生意经(8)

系列专题:《45个赚钱诀窍:小老板的生意经》  ②减少备货数量,增加进货周期  每种配件保有一周左右的发货量,加快资金流动的速度,这样又可节省5%的资金;  ③改变经营思路,将经销变为代销  还有一些不常销的,品种数量多,但总的销量不

声明:《幻想三国志2续缘篇 第8节: 三国老板◎领袖篇(2)》为网友情如曲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