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过冬:中国企业何去何从》
最有钱的行业似乎成了最缺钱的行业! 同样,制造业也是在“世界制造业中心论”轰轰烈烈地蔓延开来的时候悄然进入“冬天”的。

中国的制造业重心之一——珠三角地区的情况如何呢? 情况似乎不容乐观! 2007年8月,当佛山利达玩具公司老板、港商张树鸿因美国玩具商美泰召回其所生产的玩具而自缢身亡的时候,没有人会将他的死与中国制造业的“冬天”联系起来。 2008年9月初,一家公路机械制造企业的董事长一脸苦相地对我说:“周博士,我们这里是红红火火搞亏损!” 确实,像他们这样的企业本来利润就像刀片一样薄,在人民币升值导致采购成本加大、原材料涨价导致利润空间变小的情况下,不生产,企业就垮了;继续生产,肯定是亏损。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的对于东莞市大岭镇家具业的调查表明:这个镇最大的家具制造企业——远大家具已经由去年的微利变成了今年的亏损,而一批家具制造企业的“溃逃”和关门成了该镇有史以来最为惊心动魄的企业事件。 凤凰卫视的记者了解到:迪吉泰制衣配料有限公司2007年下半年忙碌异常,而2008年春节过后,生产了20年织带的“迪吉泰”搬迁了,人去楼空。 “东莞堵车,全球缺货”,有“世界工厂”之誉的东莞30年来何曾为节假日停止过生产。1992年起就开始在东莞虎门镇龙眼村(现为社区)生产消声器的华联效益一直都很好,但是2007年以来,进料越来越贵,产品越来越便宜,效益不行了。 “迪吉泰”、“华联”、“骏利”、“冠贺”都是落户东莞虎门镇龙眼社区的企业,他们2008年的处境正是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企业的缩影。 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数据显示,广东省40%的企业在2008年1~5月处于净亏损状态。 有人说,“过冬论”纯属无病呻吟;也有人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不管哪种言论,我国很多企业处于比较困难的境地却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制造业的另一个重心——长三角地区似乎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煎熬”。 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前三季度浙江经济运行的数据显示,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的增加值增幅从第一季度的13.5%回落到了第三季度的11.6%。上海市统计局同期发布的2008年1~9月长三角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汇总表显示:在1~9月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方面,宁波、南京以及上海均出现了大幅下降,同比增幅分别为-31%、-44%和-7.8%。但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经济指标数据显示,浙江省1~9月合同外资额大面积萎缩,嘉兴、湖州、绍兴等地该指标同比下降20%以上,舟山和台州更是分别下降80.3%和62.5%。 2008年8~10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也会进一步显现。目前,外围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看来,“冬天”真的来了,而且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