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琴声的词语 《感应管理之路》摘录23 “牛听的琴声你不会弹”



系列专题:《感应管理之路》

23.知他的状态——“牛听的琴声你不会弹”

 形容琴声的词语 《感应管理之路》摘录23 “牛听的琴声你不会弹”

在家中,在组织内,在与他人交往时,你对他人、亲人,对与你交往的人了解吗?你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最思念什么、最珍惜什么吗?

古往今来,这些普通问题的答案,原来却不符合真实情况。

我们可以自己客观地想一想:周围的人对我了解吗?理解吗?应该说,相当多数的人感到没有得到他人的理解。所以,人们发出感叹:“千金易得,知己难寻”、“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人们在这种理解难遇、知己难寻的感叹中,会心生孤独。

有两类人更容易产生这样的心绪。一类是年纪大的。年龄越大,盼知己、盼理解会越强烈。不信,你常回家看看,把这句话说给老人听,看看他们的眼神,判断他们是否认可。一类是管理者、领导者。位居越高越想做事的人,越盼着下属、同事和家人能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能跟上他们的思考和认识,期盼着有人与他们“同醉”。一些能力很强的领导者、管理者,他们如果能“棋逢对手”,如果能遇到思想火花碰撞产生升华,会很兴奋。

反过来想,老年人理解孩子吗?上司了解、理解下属吗?在我们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在交往相处中,明明不理解、不了解,又以为很了解、很理解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每一个人都不要给自己“知他”的答案打高分。

张兆和与著名文人沈从文相伴终生,恩爱相沐,传为佳话。但外人想象不到的是,张兆和在《从文家书》后记中写道:“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越是从烂纸堆里翻到他越多的遗作,哪怕是零散的,有头无尾的,就越觉斯人可贵。太晚了……悔之晚矣。”

这样的文字让人不能平静。70年代,《十五的月亮》这首歌唱遍军营内外、大江南北。歌曲的旋律美是其中一个因素,但是,最主要的是“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更有你的一半”这句唱词唱出了军人的心声,也唱出了军属的心声;反映了女人的情感,又得到了男人情感的认同。   

丘吉尔有句名言:“简单地了解是不够的,应该准确地解释它。”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在福建讲课时,讲到“对牛弹琴”。他说,不能怪“牛”听不懂琴声,而是“牛”听的琴声你不会弹,怪你自己没有那种本事弹得让“牛”听懂。这是“对牛弹琴”的新解,赢得在场听众热烈的掌声。

我们对他人、他物的知解是很不够的。善解人意的人肯定大受欢迎。真正理解他人、他物,是做人做事、工作生活的前提,大有文章可做。一个人如果提高了知他的水平,就肯定提升了做人的资格,打下了成功的基础。人世间知他的潜力、宝藏至今还没有充分地发现!

人与人交往存在“盲点”,组织与组织交流的“盲点”更容易忽视。

2005年9月,在中法文化年即将落幕之际,一个“法国蔚蓝海岸高科技企业访华团”姗姗来迟。令他们吃惊的是,尽管中法文化年已经进行了两年,但中国人对于真实的法国——法国工业、法国经济的了解却依然十分有限。

“我们走到哪里,中国人总是和我们聊戛纳电影节和尼斯的海滩,全然不知道著名的‘空中客车’总部和世界上唯一一家核电站组装厂都在蔚蓝海岸地区,这一地区也有不少高科技企业。”代表团团长、法国国土整治部部长埃斯特鲁先生自我解嘲地说:“我们好像被当成了一个旅游推介团,而不是一个高科技企业代表团。”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仍然有这样的“盲点”:许多人并不知道,法国是世界排名第四的工业强国,拥有比德、日等工业强国更完善的工业体系,其核电、航天技术甚至超过美国。

交往、交流中,尽可能地消除“盲点”,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理解点、感应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5556.html

更多阅读

老年人新年愿望 《感应管理之路》摘录24 老年人心底里的愿望

系列专题:《感应管理之路》2005年10月,我与泉州广电集团的二十多位同事,专程到上海、杭州、青岛等地学习当地数字电视推进的经验。在交谈时,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大力推广互动电视,让观众点播节目,参与到节目中来会大大地提高收视率。

声明:《形容琴声的词语 《感应管理之路》摘录23 “牛听的琴声你不会弹”》为网友清风如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