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 媒体聚焦金融业



  媒体调查10家中资银行服务水平

  服务态度工行最差

  《北京青年报》近日报道了10家中资银行服务水平大排名,结果工行最差。

  记者做了体验式的调查,筛选出10家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大,非常有代表性的10家中资银行,以普通客户的身份拨打了这10家中资银行的客服电话,对每家银行所咨询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便于公平公正地比较,同时这些问题也是简单的一些客户经常会涉及的。客服电话预设问题:(1)最近有什么新的理财产品吗?

  (2)这款产品的收益如何?风险如何?(3)产品具体如何设计的?主要投向哪些领域?(4)以往的产品中收益如何?我的收益能保证吗?(5)我怎么购买产品呢?需要什么手续?(6)我到哪里去获得产品信息呢?(7)能给我提供一个理财顾问吗?

  ●服务态度最差:工商银行

  作为我国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的网点在全国来说是最多的,但其客服电话的服务水平却是最差的。记者拨通客服电话,是一位男客服人员接听的,对于记者所咨询的问题没有耐心听完,回答的语气生硬,更谈不上应有的热情。而当问到收益及风险状况等相对专业的问题时,用非常含糊的语言回答,没有专业性可言。当记者无奈只能询问其能否推荐相关的理财顾问解答其不能解答的问题时,客服人员直接回答说"不能推荐",也没有提供其他的咨询渠道。

  ●服务无人应答:中国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

  相比服务态度较差的客服,客户其实更加恼火的是没有人接听的情况。记者在各大网站的银行论坛上发现,民生银行的客服电话经常无人接听。一位网友在论坛中这样写道:"民生银行的客服电话太让人崩溃了,打了好几遍也无人接听,你说这要是有点什么急事,还不全耽误了。"记者带着求证的想法拨打了民生银行的电话,果然第一次无人接听,但是第二次有人接听。这种情况还发生在中国银行和浦发银行。

  ●服务"照单读":北京银行、光大银行

  客户因为理财而拨打客服电话的情况基本上有两种:一是想了解最新的理财资讯,判断是否要投资;二是对已经看到说明书的产品不十分了解,希望客服人员能够帮助解答。记者此次设计的问题也包含了这两种情况。但最后发现,北京银行、光大银行对于收益率,产品设计等关键问题的回答都是照着产品说明书读,没有任何更加详细的解答,这使得第二种情况的客户拨打电话变得毫无意义。

  ●服务最耐心:建设银行

 金融业 媒体聚焦金融业
  在10家中资银行中,建设银行的服务可以说是最耐心的,对于记者咨询的问题非常周到地一一解答,尽管依然未能推荐理财顾问更进一步解答,但主动提供了最近的银行营业网点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建议顾客直接去柜台问询。

  ●服务最贴心:招商银行

  拨打招商银行的客服电话让记者最耳目一新,同样的问题咨询下来,招行的客服人员给出的答案最为专业,对本行发行的产品情况较为了解,能够说出以往发行产品的特色和风险收益的情况,对于新发产品也给出非常详细的讲解。更为便捷的是,客户可以通过客服电话来购买产品,一旦购买成功,客服就会给予回复。记者在体验中还感觉到,中信银行和交通银行的服务质量相对周到,但并不突出。

  

  点评:

  银行缺少服务水平的评价体系

  从报道中看到,记者通过几天的调查走访,发现这10家中资银行的服务水平相差太多,同一家银行的不同营业网点以及不同服务方式所提供的服务水平也都参差不齐。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张星:银行客户服务电话专业性不强的问题是一直存在的。目前没有关于银行服务水平的评价体系,也很少有研究报告和统一的标准。民族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景:对于银行的研究基本不会涉及服务这一方面。正是这种对于银行服务水平的忽视才导致了今天中资银行普遍的服务差的现状。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今天,金融机构绞尽脑汁地希望挺过风险,但却忽视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客户满意,如果连最起码的都做不到又何来生存和发展呢?(何谐整理)

  

  媒体披露银行理财三大"猫腻"

  《上海证券报》11月19日报道当前由于剧烈动荡的国际市场影响,国内很多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表现欠佳,也引发了普通投资者和银行之间的纠纷。年初爆发的"零收益"事件,就是银行理财产品受到质疑的冰山一角。记者近来采访发现,目前银行的理财业务存在三大猫腻。

  猫腻一销售中存误导行为

  "我们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经常只听到销售经理告诉我们预期的收益,却从来不告诉我们产品是否保本,风险存在哪里。"投资者老王的经历代表了很多人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候的遭遇。

  业内认为,在发行理财产品时,银行不在产品说明书中准确地揭示风险,并以未来可能获得的高收益来吸引投资者,其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误导行为。

  点评:目前很多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大同小异:跟随着市场的热点,挂钩一篮子股票、指数或者是某种涨势不错的商品或外汇,然后根据相应触发日的相关挂钩标的的表现来决定投资者收益。但是,进行此类产品的投资,前提便是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对相关市场的判断,来决定是否具备购买该产品。而银行将自身置身事外,完全是不负责任的。(点评人:渤海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房振明)

  

  猫腻二风险解释形同虚设

  投资者的第二大质疑,莫过于在购买产品时需要签署合同时的无奈。很多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和合同,尽管有产品的风险说明,但是太专业了,普通人看不懂。尽管很多说明书长达十几页,但是对于产品的本质风险揭示甚少,大部分是营销性质的语言,而非客观的深度分析。其余的大部分篇幅,也都在揭示投资者如要获得相关收益,将在哪几个触发点需要达到的相关实现条件和投资者可能得到的收益结果。

  点评:银行为什么选择这些投资标的,比如为什么选这些股票或者指数,它们的投资价值在哪里,却没有更多的说明。而这一点,对于投资者而言其实是最重要的。投资之前,必须要确认相关风险,并确定自己有可能获得收益,然后才能投入资金。但是银行尽管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对风险提示做了所谓表述,但是那些过于专业甚至充斥着各类专业术语的提示,对于投资人而言有多大价值,值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点评人:渤海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房振明)

  

  猫腻三产品设计问题多

  在风险提示和销售误导之外,银行在理财产品的设计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便是银行在设计相关产品时,并不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而是从自身的利益、销售业绩和当前市场热点出发,将某些理财产品适度包装后,销售给投资者。

  目前的情况是,银行的产品设计能力普遍偏低,尤其是中资银行,很多中资行销售的理财产品,都是由境外投资机构和投行设计的。相关金融人才的匮乏,让国内众多银行的产品设计部门其实成为了理财产品的"筛选部"。中资银行仅仅是将这些投资机构设计的"半成品"进行一定的筛选,然后结合当前市场的热点和投资者的偏好,对这些产品雏形的投资期限、预期收益进行一定的修改,然后包装上市。点评:作为理财产品的真正设计者,境外的投行和投资机构其实是不跟踪市场的。他们仅仅是从技术层面来设计产品,然后得到设计费,如果产品的境外投资者或管理者也是设计方,则还可以得到管理运作费用。在这种模式下,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方和投资者甚至可能都不知道相关产品如何估值、定价,也不知道如何计算和控制风险,在这种严重的知识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进行相关投资,风险怎么能不大?

  (点评人: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要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7240.html

更多阅读

“谋女郎”张慧雯:张导吓我巩俐夸我

在刚刚落幕的戛纳电影节上,新一代“谋女郎”张慧雯跟随电影《归来》剧组踏上红地毯,完成了她的“国际首秀”。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她从一个普通的舞蹈学院大学生迅速成为媒体聚焦、观众热议的幸运儿。在出征戛纳前夕,张慧雯接受了本刊专访

股民学校--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 中国旅游资讯网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首 页 | 公司公告 | 公司形象 | 网上路演 | 媒体聚焦 | 公司专题 | 基本资料 | 投资者关系业绩快报 | 数据统计 | 股改专栏 | 新股资讯 | 港澳投研 | 短信订阅 | 法律法规 | 理财学院权证专栏 | 中 小

叶问大徒弟 隐居佛山 - 参考消息 佛山叶问纪念馆

参考消息 | 参考消息报 | 参考消息电子版 首页 参考消息 媒体聚焦 东张西望 奇闻趣事 音乐电影 会员投稿 历史新闻归档 留言星闻音乐电影2009年三月下半月新闻2009年四月新闻归档2009年三月上半月新闻2009年二月上半月新闻用户登录

库车:战略整合促可持续发展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似乎注定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在9月2日至7日期间吸引了1000多位中外政要及嘉宾参会、5000余家中外企业和各类采购商参展、全球200多家媒体聚焦在场的“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库车县一举签订了石

声明:《金融业 媒体聚焦金融业》为网友控制思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