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任务箱子显示问号 飞利浦中国新帅的“问号任务”



孔祥辉面临的考验是将飞利浦中国带离战略方向何从抉择的困境

  

  □ 记者 吴丽

  国庆前的最后一个周末,飞利浦中国区总裁张在上海完成了他在飞利浦的最后一次激情演说后正式卸任。10月6日,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集团CEO柯慈雷亲临上海,出席孔祥辉就任飞利浦大中华区CEO兼总公司执行副总裁的仪式。柯慈雷对已届60岁的张为飞利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所做出的成就给予了肯定:“在张的领导下,中国已经成为飞利浦全球第四大市场,对集团业务的贡献举足重轻。”而对于新上任的孔祥辉,他更充满信心:“我深信孔祥辉将凭借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卓越的市场洞察力,带领飞利浦继续深入拓展在中国的业务。”

  和张一样,孔祥辉也是一位来自台湾的技术和管理专家,有着丰富的跨业务领域和跨地区管理经验。但2008年2月才正式加入飞利浦,担任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执行副总裁。这之前,他在摩托罗拉工作达20年之久。任职期间,摩托罗拉的寻呼业务很快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并一直保持了优秀的业绩。在台湾,他成功地将摩托罗拉从一个技术主导的厂商转变为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的品牌。

  对张而言,卸任并非意味着落幕。在最后一次演讲中他依然坚定地表示“不会离开中国”。在飞利浦身上,也仍然将留着张的影子。在飞利浦耕耘30年的张2002年担任飞利浦中国区总裁,正逢飞利浦全球进行战略性转型。过去的几年里,飞利浦从自身的产品阵营里剥离出曾广为人们熟悉的手机、显示器、半导体等消费电子业务,陆续实现外包或股份转让。曾经以制造为主业的飞利浦中国,也逐渐转型为专注于医疗保健、照明和优质生活。

  到目前为止,飞利浦在中国累计投资总额超过40亿美元,业务遍布全国600多个城市,员工总数超过15000人。然而,飞利浦在中国市场的“排场”也并非与生俱来的。在张之前,飞利浦与中国政府的合作关系一直不太紧密,甚至因为专利问题而常有麻烦。张上任后,积极修复飞利浦与中国政府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市场巨大潜力的诱惑下,他成功地说服飞利浦全球总部,在中国利益与全球利益间做出了巧妙的平衡:将每年诞生的200项专利通过授权许可的方式允许中国企业使用。2003年,张又促成了飞利浦在中国召开全球董事会,这是他们第一次在阿姆斯特丹以外的地方举行董事会。

  飞利浦如今在中国保持的较好品牌形象离不开张。然而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飞利浦几乎每一种产品在普通消费者心目中都非首选。张让飞利浦在中国市场找到了发展的感觉,但还没有带领它走出漫长的产品线和主业模糊带来的困境。孔祥辉面临的考验是,将飞利浦中国带离战略方向何从抉择的困境,完成走出迷惑的“问号任务”。

  与五六年前相比,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更加成熟,不仅对质量和性价比要求更高,也更加注重产品设计能否带来情感上的共鸣。“一个品牌从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到成为消费者首选品牌,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孔祥辉表示,他上任后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品牌建设,建立一条很强的飞利浦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纽带。

  有资料显示,自2005年12月以来至今,飞利浦进行了大大小小逾20次收购,投入100多亿欧元。孔祥辉表示,飞利浦中国一直在密切关注一些业务领域,收购与兼并是实现其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之一,今后还会有一些相关消息宣布。“飞利浦将继续加大对华投资力度,在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研发和员工福利等方面都会加大投资。”他说,“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深入在中国的长期发展。”

 世界任务箱子显示问号 飞利浦中国新帅的“问号任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7567.html

更多阅读

装药的盒子 飞利浦盒子里装的什么“药”?

  百年跨国巨头一朝谋变   飞利浦盒子里装的什么“药”?   飞利浦近日在上海举行的品牌定位发布会上,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总裁张癑手里拿着一个白色盒子,他轻轻地打开盒子。   就在上海的品牌发布会召开的时候,飞利浦在北美、法

飞利浦中国总裁 飞利浦全球总裁柯慈雷

   柯慈雷于1946年出生于德国,毕业于埃因霍恩科技大学,获电子工程学位。1974年,他加入飞利浦医疗系统,并担任多个制造管理职位。1981年,他成为专业音响系统业务部(现成为消费电子的一部分)总经理,1986年他加入飞利浦元件部,随后成为欧

飞利浦小家电总代理 飞利浦业务转移 苏州小家电厂停产裁员

  肖晓芬   在对显示器、电视机等业务进行调整后,飞利浦再次出手:以生产电熨斗和吸尘器为主的飞利浦苏州小家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利浦苏州小家电)停产,如今已是人去厂空。据飞利浦苏州小家电内部员工透露,公司业务去年仍有不错的

声明:《世界任务箱子显示问号 飞利浦中国新帅的“问号任务”》为网友千里清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