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超:寻找创业者中的“黑天鹅”



“80后”,青涩的资本玩家

  投资是诱人的资本游戏。一个项目,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美元,印象中只有“人精”才能驾驭。但近两年,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80后”身影活跃在投资领域。他们年轻,他们稚嫩,但他们已经迫不及待,跃跃欲试。

  本期我们把焦点对准了这批年轻的“80后”投资人。在本刊记者采访的近十位“80后”投资人中,有做风险投资(VC)的,有做私募股权投资(PE)的,沈超与曹坚就是比较典型的两位。

  对于“80后”投资人而言,前辈已经将舞台搭好,他们也渐渐走到了舞台中央,怎么耍,就看他们自己了。

  

  作者:周晓兰

  年仅28岁的沈超已经是华登国际的投资总监。当初为什么选择做风投?他说当年有点冲动

  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在中国林业大学附近的一个酒店大堂里,24岁的沈超第一次见到了徐立新,双方交谈了整整一个下午。

  这个让沈超记忆犹新的下午,在他还未起步的职业生涯中,具有“历史意义”。正是这次与徐立新的见面,让沈超步入了风险投资行业。

  沈超,清华大学金融专业硕士。毕业前,沈超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进高盛、摩根等知名投资银行工作。为了毕业后能顺利进投行,他先后在瑞士银行北京及新加坡的两个分行分别进行了为期半年和两个月的实习。

  命运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其不可预知性。结束在新加坡瑞银的实习后,刚刚回到北京的沈超经大学导师引荐,见到了徐立新。徐立新是名力中国成长基金的管理合伙人,当时正在为初创的基金招募员工。这次谈话后不久,沈超正式入职,成为该基金在中国的第一名员工。

  被“忽悠”进风投

  四五年前,国内风投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这个行业对很多人来说,还带着浓郁的神秘色彩。对初涉金融业的沈超而言,风投也同样是一个陌生的新鲜事物。

  就风投与投行的区别,徐立新给沈超打了个比方:企业就好比一所房子,投行的作用是等房子盖好以后帮助企业家把房子卖掉,而风投是帮助企业家盖房子。徐立新说,风投对需要融资企业的帮助更直接、更有价值。他还说,如果在这个行业表现出色,职业上升空间要远大于其他行业。

  刚出校门的热血青年,就这样被徐立新的一席话“忽悠”进了风投行业。沈超承认,当时对这个行业了解甚少,不乏一时冲动的成分在里面。当然,还有一点点“虚荣心”在作祟:从事这个相对神秘和高端的行业,在同学和朋友面前比较有面子。

  在名力两年,沈超参与了两三个项目,但他不愿多提,因为“那都是别人做的”,他只是在运作过程中做了些支持性工作。

 沈超:寻找创业者中的“黑天鹅”
  徐立新是老投行,对工作细节要求非常严格近乎苛刻,连资料的排放顺序、装订方式,他都要求统一。沈超在名力做的工作基础而琐碎,挨批评更是家常便饭。平日的工作非常辛苦,许多个早晨,在通宵加班后,与徐立新一起走出办公室大门,成为沈超脑海中抹不去的记忆。

  如果说加班是投资人的“典型”生活,那么,陪同徐立新与客户通宵长谈发展战略,则是沈超在名力的一次“非典型”经历。沈超对记者说,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紧急,当时双方也没有特别提议要熬夜讨论,就那么自然而然地谈到东方发白。那个夜晚,前辈VC人的那种创业激情与务实,给“毛头小子”沈超上了深刻的一课。

  “小细节”决定“大资本”

  经过几年的历练,沈超对风投这个行业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他说:风投,看似复杂而神秘的“大资本”游戏,实际上是由许多“小细节”积淀而成的。他坦言,在名力养成的从细节入手的习惯,成为他日后行走“VC江湖”的过招秘籍。

  2006年进入华登国际后,沈超开始独立操作项目。从找项目,与融资企业谈判,到后期管理等,他都要全面掌控。

  沈超认为,人的因素在项目评估中所占的分量尤其重,人的魅力往往成为投资决策中扭转乾坤的重要因素,而要判断一个人,就得从“小细节”观察。

  沈超投资了一家做互联网增值服务的企业。最初接洽时,他们的创业团队只有五个人,平均年龄25岁,月销售收入只有四五万元。在投资之前,沈超花了三个月时间,与这个企业的管理团队“泡”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吃饭、聊天、喝茶,从各种细节观察。

  他从闲聊中了解到,这个公司的创业者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初中毕业后从农村进城打工,在建筑工地做过散工,做过“空中人 ”,吊在半空刷洗高楼大厦外墙玻璃;后来,他进了一家打字社,初次接触到电脑并开始自学电脑知识;再后来,他应聘进了联想售后服务部,想在这个“大庙”里多学些东西,却发现自己的技术已经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再后来,他选择了自己创业。

  听了故事以后,沈超对这个创业者有了进一步认识。这个人诚实、努力,有超凡的毅力。小企业要发展,作为领导者,尤其需要这种冲破艰难险阻的魄力与毅力。最后,这个小公司顺利获得了华登国际100万美元的投资。

  选项目,不要错过“黑天鹅”

  沈超最近看了一本财经畅销书《黑天鹅》,书中的核心观点是:一切事情都是有可能的,某些人们起初认为不可能的事,在未来都有可能发生,且一旦发生就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沈超认为,做投资更要关注“黑天鹅”现象,如果过度依赖过去的经验,就很容易与一些具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失之交臂。比如分众传媒,最初很多风投都去谈过,但都没有投资,认为这种模式在国外都没有成功,在国内成功的可能性也不会大,但后来分众传媒成功了。

  2006年底,有朋友向沈超推荐了福建海源。这是一家生产制砖设备的企业,这类企业此前很少受到风投的关注。沈超也很犹豫:一块砖的市场售价才2角钱,生产制砖设备的公司能有多大“钱途”呢?但他并没有用所谓的“先见之明”下定论,而是对这个公司进行了尽职调查。他走访了该公司近10家客户,这些客户多是发电厂和化工厂,分布在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那段时间,沈超成了“空中飞人”,有时一天会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吃三餐。

  河南郑州之行让沈超印象深刻。他在工厂的车间看到两台制砖机器放在一起,一台是福建海源生产的,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另一台印着洋文的德国机器却被冷落在一边。生产工人告诉他,德国机器的售后服务和配件供应跟不上,机器一出故障就得停产。考察结束后,沈超叫了一辆出租车去机场,到机场才被告知从当天起,新机场开始启用。他又掉头往新机场,赶到后,飞机又晚点,他在寒风中苦等了六个小时。

  沈超辗转在不同的机场和一个个粉尘飘扬的车间,调研行程紧凑而充实。虽然受了点“皮肉之苦”,但经过实地调研,沈超坚定了对这个项目的信心。

  沈超了解到,福建海源生产的粉煤灰墙体砖压机可以利用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来制砖。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国内每年用砖需求约1万亿块,红砖占90%,剩下10%是其他材料。随着新墙材应用的兴起,粉煤灰制砖取代红砖是一种发展趋势,因此,海源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

  项目顺利通过了华登国际的内部审批,但就在沈超准备与对方签署投资协议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沈超从海源的一个客户处了解到,有人起诉海源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听到消息后,沈超立即暂停协议签署,请来国内的权威律师,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调查。最后,律师出具了法律意见书:海源不存在侵权问题。沈超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合作继续,华登国际向福建海源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

  沈超说:目前的市场,资本壁垒已经不难逾越,时间壁垒往往在竞争中起到主导作用。如今的世界,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了。

  沈超每天都会收到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发来的商业计划书,他会仔细研读每一份文件,不愿意放过任何一只有投资价值的“黑天鹅”。在他看来,创业者尤其是初创者接触投资人的机会并不多,而每一份商业计划书都包含着创业者的职业理想,他尊重每一份真诚的理想,希望尽自己所能给这些追梦人一个机会。据粗略计算,在华登国际的两年中,沈超看过的商业计划书在1500份以上,约见了近600个创业团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7610.html

更多阅读

殳俏:寻找人和食物的美好关系

2013/10/21 07:13:43殳俏:寻找人和食物的美好关系“悦食中国”的发起人殳俏,游走乡野、寻觅手工、追溯传统,提醒疾驰在时代轨道之上的乘客们,要探寻安全、秩序以及正在失落的“人与食物的美好关系”。林珊珊游走乡野、寻觅手工、追溯传

张沈川:《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原型之一

张沈川:《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原型之一中央电视一台正在热播的新版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已引起广大观众的浓厚兴趣,再度成为大众的审美热点。我觉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与上世纪5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流传影

厦门 五缘湾湿地公园,优雅的黑天鹅 五缘湾湿地公园怎么去

今天去公司取退休本本,回家的路上发现太阳出来,天变蓝了,改道去五缘湾湿地公园,人很少很清静,但拍婚纱的不少。转了半天,始终未见传说中的黑天鹅,准备打道回府,计划改天再来,反正有的是时间。突然发现前方左边又有水、有人走动的样子,就拐了个

旷新年:铁屋中的呐喊

旷新年:铁屋中的呐喊法 霖一2013年,我又一次有了冲动,想去清华大学听旷新年讲课,然而,一次一次,都未能成行。像许多不关心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人一样,最初知道旷新年这个人,是因为网络上那篇檄文《致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兼答枪手孔庆

声明:《沈超:寻找创业者中的“黑天鹅”》为网友非礼勿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