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税2016最新消息 民国遗产税可作借鉴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承担的《遗产税制度及其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启示》课题研究称,我国已基本具备征收遗产税的条件,并建议将500万元作为遗产税起征点。而国务院此前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曾要求,研究在适当时期开征遗产税问题。遗产税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我觉得遗产税可能没有论者所称的那么简单,开征的条件并不具备。

  遗产税最早于1598年在荷兰开征,此后法国英国等都开始仿效征收,现在全世界大约有114个国家开征遗产税或对遗产课征其他税收。而在中华民国时期,确实也开征遗产税,从民国元年酝酿,抗战爆发后的1940年正式开征。因此,遗产税在中国也不是一项陌生的税种,民国的教训对今天还有借鉴意义。

  民国遗产税,从1912年酝酿到1940年开征,经过近30年的准备。开征遗产税的理由,最有影响的说法是公平财富,公平赋税,节制资本。孙中山尤其主张节制资本,把开征所得税与遗产税当成是节制资本的重要选项。1924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就说:“现在外国所行的所得税,就是节制资本之一法,行这种办法,就是用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

  遗产税的目的虽然很好,但一直到1940年才毅然推出,实在也是客观形势的逼迫。抗战的严重形势,巨额的战费开支,迫使政府不得不开征新税以支撑战争。但即使如此,民国遗产税的征收却是乏善可陈。从1940年开征到1948年结束,遗产税占民国直接税的总额一直非常低。1940年遗产税仅占直接税总额的0.002%,最高的1948年,也仅占2.2%。总的来说,这项税收是聊胜于无,还不够为征收而花去的费用。

  这一方面是因为,遗产税的设计本身并不合理,朝野也并未达到共识。民间建议实行“分遗产税制”,而政府则实行“总遗产税制”。所谓“分遗产税制”,是根据继承人与死者的关系亲疏远近,采取不同的征收方法和税率,区别对待;而总遗产税制是不管谁继承,相同对待,一种税率。人们认为“分遗产税制”更为公平,但政府却觉得“总遗产税制”更容易操作。共识不存在,当然影响到民间的税收遵从。

  另一方面,存在很多无法解决的管理和技术困难。1943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去世,直接税处要去征遗产税,而财政部却予以阻拦。这是一种“税不上权贵”的特权现象。对富人权贵网开一面, 而一般老百姓又没有什么遗产,能征到多少税呢?另外,当时私人财产的登记工作尚未形成严密制度,而富人逃税的办法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化名逃税,有的在生前故意虚列债务,伪造证件,以遗产抵债,而继承人也多匿产不报。征税最重要的税收评估,也满足不了需要。马寅初估计每年应该有130万人缴纳遗产税,对于此130万人的财产进行准确评估,工作极其繁重,专业评估人士极为缺乏,是一件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如果回头看今天的情况,这些困难大多仍然存在。私产登记仍然极不规范,富豪权贵化名隐匿和转移资产的事,司空见惯。“税不上权贵”的特权,仍然大有市场,而评估的公平性,则几乎无法期待。在一个一切都可作假,一切都可通过交易摆平的腐败环境中,公平评估几乎是天方夜谭。不动产或许稍稍易于评估,而动产如文物字画,珠宝首饰,甚至知识产权等的评估,既无客观标准,全凭评估者上下其手,作弊现象无法避免。

  今天比民国时期更为严峻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竞争更趋激烈,人员流动更为便捷,遗产税的开征也可能会迫使富人携带资产移民国外,到并不征收遗产税的地方去。去年法国的富人税引起移民热,富人通过移民避税的能力更强,遗产税或许并不能真正征到富人的税。

  遗产税的征收显然是一件需要精心准备的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在很多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空言遗产税除了制造恐慌外没有什么意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924.html

更多阅读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消息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教师工资改革最新消息事业单位改革:今年1月份,国务院发布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今后机关事业单位将为近4000万机关事

声明:《遗产税2016最新消息 民国遗产税可作借鉴》为网友我是派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