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求职宝典 《大学生求职决胜宝典(2013年·高职版)》 第1章 你的未来在何



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考上大学以后就意味着下一步即将迈入独立经营人生的阶段。走出校门以后是否能够顺利找到工作,便成为摆在每一位大学生面前的首要问题。即将走向就业的你,也许在心中早已勾画好了未来。然而,你是否知道现实中自己将要面临的是何等严峻的求职考验?你又该怎样做好充分的规划和准备,成功跨越就业难关?

表1-1列出了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的2003—2011届毕业生人数,从中可以看出,在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未就业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有数字为凭,大学生就业难并非危言耸听。

表1-1 2003—2011年我国高校生毕业时就业情况统计表

年份 毕业生

人数/万人 就业

人数/万人 未就业

人数/万人 截止日期 数 据 来 源

2003 213 149.0 64.0 9月1日 《中国青年报》2006年

12月18日第7版

2004 280 204.0 76.0 9月1日 

2005 338 245.0 93.0 9月1日 

2006 413 297.0 116.0 9月1日 《中国教育报》2006年

11月21日第1版

2007 495 351.0 144.0 9月1日 《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月26日第1版

2008 559 约459.0 近100.0 — 《新京报》2009年

1月21日第A19版

2009 611 415.0 196.0 7月1日 人民网,2009年7月8日

2010 630 455.6 174.4 7月1日 新华网,2010年7月21日

2011 660 513.5 146.5 — 人民网,2011年11月22日

据教育部最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人,2012年则增至680万人,创历史新高,约为本世纪初毕业生规模的7倍。在2010—2015年的整个“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仍将处于一个就业人数的高峰期,年均700万左右。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将不会减弱。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下进行培养,“高职毕业生”本应是就业领域中最乐观的群体。然而,在面临求职这一重大考验时,高职毕业生却不能表现出其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方面的优势。根据麦可思2012年最新完成的“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结果显示,2011届全国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9.6%,比同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0.8%低了1.2个百分点。

一方面,由于部分专业,尤其是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近年来盲目扩招,其毕业生人数超过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并且部分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也同高职生一起争夺饭碗,使得高职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另一方面,许多高职毕业生在面临择业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认知偏差——要么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认为上高职是不得已的选择而低估自我;要么迫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盲目追求“大企业、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部分毕业生干脆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毫无概念,毕业之际才开始考虑将来:是让家人托关系找个工作呢?或是自己努力一下专转本?还是回家找人合伙开个店做生意?图1-1中展示了2011届高职毕业生的选择,可以为陷入迷茫中的你提供一些参考。

图1-1 中国2011届高职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1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专转本,你还是得面对就业

不少高职学生出于自己和家长的“本科情结”,认为高职的学历不好就业,希望通过“专转本”来改变学历。麦可思2012年最新完成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了2011届高职毕业生选择读本科的最主要动机。如图1-2所示,有接近1/5的人是希望去更好的大学而转读本科,过半数的人仍然不是出于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而选择转本的。

图1-2 2011届高职毕业生选择读本科的主要原因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1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此项调查中也许还反映出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心理: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求职,我害怕经受求职的挫折,更害怕社会的复杂,不如逃避这种对未来的规划和选择,继续留在学校做已经做了很多年的事情—— 读书。且不论专转本的名额是否有限,关键是缺少职业规划而选择专转本并不是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我们迟早要为自己或盲目、或逃避的做法付出代价。

因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并不只是高职学生所要面临的难题。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一再自降身价,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残酷现实了。因此,如果当初没有慎选专业,把宝押在“专转本”上,“曲线就业”的美梦也未必能够如愿以偿,继续深造并不一定能带来锦绣前程。选择就读本科,不应成为注重面子、消极选择,甚至是轻率抉择的理由。

创业:一条少数人选择的道路

大学生“创业热潮”正在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以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投入其中。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有一些莽撞,但不乏成就梦想的激情和创意,可能有些学生身在校园时就已开始了创业历程,或许也遭遇过失败的挫折,但依然在摸索中寻找成就个人价值的满足感。

麦可思调查结果显示,2011届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2%,所占比例在各类院校中最高,如图1-3所示。实际上,从2008—2011届,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就远远高于本科毕业生。

图1-3 2011届各类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1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自主创业对自身的素质要求相当高,并非是一条适合每个人选择的道路——缺少资金、项目和经验,是摆在毕业即创业者面前的“三座大山”,并且,创业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不是人人都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的。

就业、创业、专转本是摆在高职毕业生面前的3条路,与其站在矛盾的三岔路口无所适从,眼睁睁地看着3年的时间一晃而过,不如在校时就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及早学会给自己制订职业目标,并加强自身的就业意识和职场技能,勇敢地踏上实现自我价值的求职之路。

   小张是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毕业时就业形势很不乐观。

   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小张尽量避开大公司、知名企业,因为他认为在那些企业中的岗位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自己可能连参与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在遇到要和本科生一起面试的时候,小张总是没有一点儿信心。他不知该怎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平和地去找工作。

小张的顾虑在许多高职生中存在。为此,你现在就不妨扪心自问:我是否正在努力为求职做好准备?我是否清楚自己的竞争优势和职业目标?我应该如何定位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

在此,建议大家通过下面的小测试,来评估一下自己目前的求职者段位。为了使你的回答更真实,请在看到问题后遵从自己的第一反应尽快作答。

测试:你是第几段位的求职高手

1. 是否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

2. 是否使用过职业测评或未来希望借助职业测评来了解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

3. 是否已经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如果选择“否”,请跳过第4题。

4. 对于你已经锁定的职业目标,你是否了解它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所要求具

 备的技能、任职资格、兴趣及性格?

5. 是否清楚自己希望从事的行业?

6. 是否清楚自己希望工作的企业类型(国企、民营、外资、政府机构及非政府组织)?

7. 你是否准备在毕业6个月以前就开始求职?

8. 你是否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求职帮助?如大学组织的招聘会、辅导求职策略、辅导面

 试技巧及辅导简历写作等(就业心理辅导课程除外)。

9. 你了解招聘信息的渠道是否超过3个以上?

10. 求职前你是否有过与专业有关或无关的实习经历?

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回答完毕后,计算总分并对照分析找到自己所处的“求职段位”。

   测试分析:你的“求职段位”

求职门外汉(0~3分):你的情况已经很危险了,甚至连自己的职业方向在哪里都不清楚,还不开始准备,你又怎能天真地期待那将近15%的失业率不落在自己头上呢?

 金融求职宝典 《大学生求职决胜宝典(2013年·高职版)》 第1章 你的未来在何
求职菜鸟(4~7分):你对自己的职业方向依然有些迷茫,求职准备也还不够充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不得不为你捏一把汗。要想得到更多的机会,增加求职胜算,你还需要更明确的职业规划和更有针对性的准备哦!

求职达人(8~10分):你似乎已经为自己规划好了职业发展之路,准备充分的你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在等待机会了,你要做的只是在求职实战中更好地展示自己。

对照上面的测试分析,现在的你正处于哪个阶段呢?

或许我们会一味地抱怨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现状,愤愤不平于企业用“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将我们挡在门外……但是,“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在社会经验不足的客观条件下,仍可以把个人修炼得更好,甚至将实习作为就业的契机。

2004年9月,小邓考上武汉某高职软件技术系。进校后,他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学习刻苦,多次赢得“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2006年暑假,还在读大二的小邓就被一家网络公司录用。学校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特批他边上班边学习。在这家网络公司里,小邓凭着过硬的技术,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赏识。在一次项目验收中,他和同事一起给客户演示自己开发的软件。演示过程中,同事面对300多位客户因紧张而发挥失常。在眼看就要以失败告终的危难关头,小邓挺身而出,以他流利的语言、清晰的思路,把项目设计完整地阐述了一遍,博得了在场人员的热烈掌声。小邓也因此被提拔为项目主管。

“我期待有一天,到梦想的软件帝国去工作。”为了圆梦,他辞掉工作。今年5月中旬,他通过电子邮件给微软亚洲研究院发出了求职信。1周后,微软亚洲研究院给他打来了电话。小邓在复试时,先用英语进行基本的沟通,然后用中文讲述了自己曾在服务过的公司中担任的项目角色、开发经验和技术技巧等等。考官听完之后,在黑板上写了几道数据结构和算法的题目让他当场做出来。小邓仅仅用了10分钟就完成了。他也因此得到了主考官的赏识,最终被微软正式聘用。

小邓的成功经验,不妨简单地归结为“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充分的求职准备”。可以说,求职绝不是从制作简历才开始的,实际上,准确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不怕你在某方面能力有欠缺,关键是要学会如何扬长避短。相对于本科生来说,高职生虽在学术能力方面较为薄弱,但动手能力较强。懂得“与本科生拼技术,与熟练工比文凭”,这样端正了心态,距离找到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职位就近了一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16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金融求职宝典 《大学生求职决胜宝典(2013年·高职版)》 第1章 你的未来在何》为网友长裙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