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 就像 地铁 创业就像“打群架”



     2006年年初,我第一次见到了今天在UC创业的两个搭档何小鹏和梁捷,当时我还在联想投资,而他们正在找投资。接到他们递过来的名片,我愣了一下:两个人名片上的头衔怎么都是副总经理?

  我问总经理是谁?他们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实际上,小鹏和梁捷就是公司的负责人,都印“副总经理”有两个考虑:第一是见客户的时候,如果有些问题不好当场拍板,可以说“我们回去跟老大商量商量”。更关键的是,他们觉得两个人都是技术出身,未来需要找到一个在战略规划、经营管理上更成熟的人来当总经理。

 创业 就像 地铁 创业就像“打群架”
  这是我投资生涯看过的五百家创业公司中,创业者第一个能这样想问题的,背后体现了一种大智慧。

  中国的技术类创业公司总会遇到成长天花板,员工一百多人,收入两三千万,就再也长不大了。为什么?因为创业者是技术和产品出身,在公司管理和战略规划上并不擅长,但中国的创业环境又要求创业者“十项全能”。投资人如果意识到这个问题,通常会找一个副总裁来补充团队能力。但由于很多事情还是企业“一号位”决策,瓶颈问题还是无法完全突破。

  要突破成长瓶颈,还得创业者有“打群架”的意识。中国当下的环境,对创业公司的要求是“十项全能”,技术、产品、管理、市场……任何一块“短板”都会限制木桶的盛水量。创业者不能单打独斗,而补短板最好的方法就是找搭档。

  联想柳传志曾提出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创业要有大成,建好班子是基础。对创业者来说,组班子的前提是志同道合,选搭档的核心标准就是能力互补,你做不到的事,你的搭档能做;搭档做不到的事,你能做,大家就互相“越看越美”,团队也就越来越和谐,让班子成为一个完美的“木桶”。

  今天如果有创业者来找我谈投资,我的第一个问题就会问“你们团队有几个搭档?”。在我看来,三个人是比较好的创业团队架构。一个人很容易“一言堂”,两个人时间长了也会累积矛盾,三角形则最稳固,两个人有分歧时,还可以听听第三个人的意见。

  建班子时还有重要的一点:决策机制。小公司、家族企业通常都是“一言堂”:没人可以说不。大企业或跨国公司则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每个人都能说不,没人能说就这么做。典型的“假民主”,人人都可以说不,但到了决策时,却停留在讨论阶段,没人愿意承担责任。

  有鉴于此,UC将自己的决策机制定为:每个人都可以说不,但是必须要有一个人负责做决策。比如在公司战略、市场管理上,所有人都可以提意见,但最终做决策的一定是我,而产品创新上的“一号位”是何小鹏,我们可以提意见,但最终拍板的是他。原因很简单,在各自的领域,我们都用了最多的时间去思考,即使犯错误, 这个学费也要交给“一号位”。

  志同道合、能力互补、决策机制,建班子时做到这三点,创业团队就具备了“打群架”的能力,也才有可能突破瓶颈,走得长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196.html

更多阅读

追随内心 追随内心创业激情,就像面对爱情勇往直前!

我认识许多成功的老板,也认识许多失败的老板。成功的老板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他成功的方法。失败的老板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亦有他失败的教训,在商界风云变幻中,有喜就有悲,欢笑伴随着泪水,有苦也有咸,酸涩中流淌着汗水。可是,不管遭遇什么,

草根创业 草根创业就该找“经济适用男”

本报记者 魏和平 “像我这样的草根创业者,凭个人之力,难以招聘到‘豪华男’合作。我找过天使投资,但没有人帮助我,我没有能力展开我的抱负,我该怎么办?”来自南昌吴先生的一个现场提问,让参加“APEC中小企业峰会”的几位企业家很有共鸣

创业 创业就像越狱

今天和百度的一个哥们吃饭,谈起了最近美国的一个很出名的电视剧(Prison Break,越狱), 谈着谈着,话题说远了。感觉这个世界真的是很多事情太离奇,原来很多精心策划好的事情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不同的难题,所谓好事多磨。 从我个人的创业过

寻找创业合伙人 找创业合伙人就像找老婆

 找情投意合的团队合伙人就像找老婆。你今日要搞开发,找一个搞开发的,明天要做市场,找个做市场的,呵呵,未来公司成规模了,要再找一个做运营的?中心的创业同伴必需是互相理解、互相有许愿,尤其在困难时辰能置个体利益于脑后,能和你同甘苦共

声明:《创业 就像 地铁 创业就像“打群架”》为网友风萧萧兮易水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