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促增长”忧思



本刊记者 杨政文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今年的冬天来得似乎更早,北京人已身着冬装,南方部分地区也刚经历了入冬以来罕见的持续降雨。

  时令变换不由人,2008年的中国,已经经历了太多。当国人刚从奥运的亢奋中渐渐苏醒过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正身陷一场“百年一遇”(格林斯潘语)的经济旋涡之中。次贷危机的影响正走向深入,中国经济在这场风暴的席卷下提前预备过冬,一系列力促增长的政策密集出台。

  10月23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时表示:“面对当前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形势,各国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协调,坚定信心,加强合作,共渡难关。中方将本着负责态度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世界金融和经济体系稳定……保持经济金融稳定,保持社会稳定。”主席将经济稳定与社会稳定并提,发出了稳定中国、稳定世界的强音。

  实际上,在胡锦涛向全球承诺与国际携手共渡难关之前的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经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第四季度经济工作,将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由“一保一控”转为“保字当先”;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一批建设项目和重大工程,发出“扩大投资、防止经济滑坡”的信号;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召开,会议将“保增长”改为“促增长”,明确提出刺激经济的十条具体措施(简称“国十条”),将以4万亿的巨额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毫无悬念,即将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也将对增长问题定调,8%将成为让世人关注的心理警戒线。

   出口拉动,风光不再

  一场金融风暴,就能将中国出口增量对GDP的贡献消减为零。

  据统计,2008年中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2.5%,比去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雪松对《财经文摘》透露,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最多增量不容乐观,对GDP的贡献率基本为零,由于净出口增量下降将对GDP向下拉动2.6个百分点。

  随着次贷危机的深入,作为风暴眼的美国正是中国出口的主要地区,欧盟、东亚等地区也是自顾不暇,那里的消费意愿日趋减弱,收紧钱袋过日子成为其中产阶级不得已的选择。因此,指望这些国家和地区从中国增加进口的希望一步步走向破灭。

  据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透露,今年前三季度,东莞的企业倒闭了627家,占企业总数的4.3%,大多还是小企业和小作坊。

  记者的一位亲戚在广东东莞开了家夫妻店,专营向韩国出口中国特色小商品。她对记者吐露:“日子不好过,订单越来越少,现金明显吃紧,怕是维持不下去了。”当记者问到会想什么办法时,她笑笑说:“能有什么办法,大气候不好。不行了大不了回家,找机会再东山再起。”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促增长”忧思
  恐怕这样的声音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沿海地区并不少见,这种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最密集的地区,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最深。对地方、企业主和员工来说,企业倒闭是一损俱损的事情,最让政府头疼的莫过于失业人数的增加。往年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出现的民工返乡潮已经呈现由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向腹地蔓延开来的趋势。记者注意到,在电视台在采访民工返乡的原因时,受访人苦笑着说:“工厂不要人了,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回家看看。”内中不乏酸楚,相信没有哪位外出务工人员会牺牲赚钱的机会“回家看看”。

  “从绝对数看,广东今年将减少200万个工作岗位,主体是以涉外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的民工,刚毕业的大学生受到的冲击其次,部分白领也可能被砸掉饭碗。恐慌才刚刚开始。”广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分析师对《财经文摘》表示。

  

  投资消费,众妙之门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中国每年新增城乡劳动力超过2000万,相当于澳大利亚的人口数量,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事实上,由于就业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稳定,市场经济国家大多将充分就业列为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首位,使充分就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价值取向。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这个目标显得尤为突出。

  投资是提高就业率的必由之路。4万亿投资救经济、保增长也正是这一逻辑的必然选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出台了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记者发现,措施中涉及到投资的高达八条,如果将措施的广义性考虑在内,十项措施条条都从直接和间接的角度鼓励投资。

  对中国经济来说政府主导,政策发力,中央搭台,地方唱戏,条块经济的特征浓厚。既然总量已定,蛋糕怎么分就要看条条块块与中央的博弈了。事实上,2万亿已经被铁道部收入囊中,前一时期备受指责的铁道部成为受益最大的部门。

  尽管GDP增长与促进就业有同一性,但是,促进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充分就业。

  从产业关联度来看,铁路投资无疑将拉动钢铁、水泥、能源等行业的增长,这些行业中因订单减少导致利润下滑的企业打上一针兴奋剂。不过,从行业密集度来看,依靠这些行业投资下的冲动所能提高的就业本身就值得怀疑。比如,钢铁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能源成为资金-技术密集型,对劳动力的需求有限;以水泥为代表的建材行业可以勉强算得上劳动密集型,但由于近年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加大,技术性产能增长较快,指望这个行业能带动多少就业也是一个疑问。

  “现在铁路修建已经高度机械化了,与之相关的行业技术含量也在提高,这样大规模投资铁路的就业效果需要观察。此外,如果投资效率不高,将给未来留下很难背的大包袱。而对解决就业贡献最大的制造业受益不大。”国金证券期货总监黄强的感觉并不乐观。

  “国十条”中,“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促进就业最值得期待,建筑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也是农民工集中分布的行业,如果配合土地流转带来的住房需求增长效应,它或许可以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中投资与消费衔接最好的手段。不过,房价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变得高度不确定,短期内的需求很难恢复上升,城市居民如此,对刚实现“流转”、手里只有一笔现金、对未来持高度不确定心理的农民来说,更是如此。

  这就是经济形势恶化之下形成的投资-就业-收入-消费的怪圈。这几个经济要素在正常时期良性循环,自然一顺百顺,而在经济下滑的不稳定时期,又可能相互矛盾,相互掣肘。

  4万亿投资促增长、保就业不能不说是用心良苦,不过,在资金来源单一的条件下(以发行国债为主)被转嫁到社会公众,其效果很可能是增发货币,造成通货膨胀,进一步挤压消费,使投资与消费的链条断裂,从而抵消掉政策效果,最终造成滞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不利局面。

  结合投资与消费的最佳手段是形成良性的财富分配机制。不过,据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周天勇介绍,中国20%的人集中了社会80%的财富。这样的分配机制要在短时间得到改观,用一句歌词形容,就是“基本上,很难”。毕竟,社会对危机的持续时间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至少还有一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3354.html

更多阅读

跨国并购案例 跨国并购中的政策支持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畴的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空前的增长,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独领风骚。探寻这些跨国公司发展轨迹,政府层面的支持是其在全球得以风行的重要原因。尽管不同国家出台的促进海外投资的政策

高储蓄率促进经济增长 外储使用与保增长

  作者:翟东升  温总理年初访欧期间,国内媒体有评论人士提出《巨额外汇储备如何用于提振内需》,并煞有介事地说“(在国内使用外汇储备),首当其冲应该投向改善民生建设”。  看到这些说法,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这与常识相矛盾

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四大因素促进中国FDI快速增长

  市场扩大、环境改善及盈利上升将吸引更多的公司进入中国,但竞争也将随之而来     特约作者:Matthew J. Estes    虽然中国市场的整体规模和发展速度还远不及美国,但过去数年中国正日益取代美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FDI)的首选

国际货币体系如何改革 改革货币体系 促进经济增长

  全球经济危机绝对不是简单的经济周期的表现,也不是局部性的危机,而是对过去近半个世纪以来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各种矛盾积累的清算。应对这场危机,促进经济增长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就是动员资源放入经济增长过程,有很多的

声明:《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促增长”忧思》为网友命大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