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正在以快于大多数人所预料的速度冷却,在发达国家遭遇金融危机之际,对于那些希望中国需求有助于保持全球经济平稳增长的人来说,这不啻于当头一棒。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宣布,中国经济第三季度较上年同期增长9%,增速低于第二季度的10.1%和第一季度的10.6%。中国今年截至第三季度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9.9%,鉴于经济增长放缓的势头仍在持续,许多经济学家目前预计,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进一步降至8%,这将是中国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德国的机械制造商、日本的建筑设备生产商,到全球各地的原材料供应商,那些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获益的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由于从中国快速增长中获益的主要是与建筑和投资周期有关的企业,眼下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对这些行业造成了严重损失。随着房屋销售的下滑以及开发商纷纷削减新建项目,建筑用钢材、水泥和铜的需求走软。 中国的放缓正在迫使亚洲邻国进行调整。日本大型化工品厂商Tosoh Corp.已经将聚氯乙烯(即PVC,一种塑料建筑材料)的产量从9月份降低了15%。这是该公司10年来首次采取这种措施,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需求大幅下滑。 韩国石化企业SK Energy Co.发言人Kim Woo-kyung说,尽管中国政府表示将努力推动经济增长,但仍需要一段时间实际需求才会增长。今年1~8月份,该公司对华石化产品出口量减少了35%。她说,SK Energy Co.指望中国市场能做到的就是需求不会进一步下滑。 国务院19日晚间发表声明称,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除了进一步的降息和对出口商减税之外,分析人士预计政府还会把基础设施和房市作为增长的推动力——与1998年中国政府为避免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而采取的措施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