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钰莹毛宁感情有多深 我对格兰仕有很深的感情



    第一次见到俞尧昌先生是在2006国美全球论坛上,他那沙哑的嗓音,敢于直面时弊的勇气,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期里,记者一直都在关注着他的行踪,总希望有机会能再次与这位说话爽直的企业家聊聊。

  有人说他是企业家,是中国家电企业成长的一个缩影,他淡然一笑:“我只是一个普通打工者,其他什么也不是”;有人说,他比他所供职的格兰仕更有名气,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就是格兰仕的另外一张隐形商标。对此,俞尧昌总是一笑置之:“一个企业总得要有人来宣传、来传播他的理念。如果你热爱她,就会为她尽职尽责,我对格兰仕有很深的感情……”

    文/本刊记者 廖中华

  当我向俞尧昌发出要采访他的电子邮件时,他却在万米之巅的高空中。此刻,正返回广州。

  这位快人快语的企业家无论走到哪里,他的腰包里总是鼓鼓的,如果你认为那是一个钱包,那你就错了!那是一块钢板,用来校正他早年腰椎损伤的钢板。为此,每一次在机场安检时,他都要向安检人员解释一番,腰间的那块钢板是用来校正腰椎的,然后才能顺利登机。

  几封电子邮件之后,2008年4月25日,我终于踏上前往广东的旅程。

  双赢的选择

  26日上午,我在前往格兰仕中山厂区的汽车上,意外地收到了俞尧昌先生秘书杨兰小姐的短信:“廖记者您现在到哪儿了?俞老师因为航班的原因,还在武汉,正在往广东赶,预定的采访时间可能会有变动。”

  我一笑置之:“反正已经来了,既来之则安之。”

  当我在俞尧昌的办公室里见到这位“钢铁在身”的汉子时,已经是下午的1点半。一丝疲惫挂在俞尧昌的脸上,但在记者走进他办公室的一刹那,他立马恢复了往日的精神与气质。还是那副略带沙哑的嗓音,没有任何变化。

  今年52岁的俞尧昌出生于上海。在上海林荫中学毕业后,赴安徽省歙县上海练江牧场基建队插队,成了那个时代最普通也是最热忱的青年代表人物——知青。高考恢复后,考上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机电系,从农村回到城市。此后,这位日后自称为“格兰仕的大喇叭”的年轻人一直游走在教学与企业管理实战之间。一边教学,一边兼任多个公司的重要职务,甚至包括总经理职务。这期间,俞尧昌开始系统地学习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战略策划等等,并将其进行有机的融合与扩展,在补充了许多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之后,这些知识为日后加盟格兰仕并运用这些手段进行市场攻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5月,俞尧昌与格兰仕董事长兼总裁梁庆德先生会面。双方一见如故。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语言很快使两人走到了一起。双方一拍即合,加盟格兰仕显得顺理成章。

  从此,格兰仕借助俞尧昌的策划与造势,在中国家电领域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格兰仕风暴”。在全体格兰仕人的共同努力下,借助着一件又一件堪称经典的营销造势,这位未来称雄于世界微波炉领域的民营企业迅速在珠三角崛起。一跃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名牌产品。

  在一次朋友间的聚会上,几位业界的朋友谈到此话题时,不觉感慨颇深。到底是格兰仕成就了俞尧昌,还是俞尧昌成就了格兰仕?13年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那一次具有历史的会面,无论是对格兰仕还是俞尧昌本人来说,恐怕都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在格兰仕内部,新一代员工都亲切地称格兰仕创始人——现任董事长兼总裁梁庆德先生为德叔,称梁昭贤先生为贤哥。而老一点的员工则直接称呼为老梁总和小梁总。无论是德叔、老梁总还是现在的贤哥、小梁总,每一个在谈到他们的老板时,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钦佩与尊敬,从中可以看出这对梁氏父子在格兰仕挥之不去的巨大影响以及他们在企业里那种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

  俞尧昌的办公室很简单,一张桌子办公,另一张长方形的桌子就放在靠墙的一角,一些内部的小型会议就在这里举行。

  对于格兰仕的年轻一代来说,这位被业界称之为格兰仕另一张隐形商标的俞尧昌先生,目前的身份是格兰仕常务副总裁。但同样很少有人称他为“俞总”,而是“俞老师”。我在采访中,遇到格兰仕的几位年轻人,在谈到俞尧昌时,大家都不约而同称“俞老师怎么怎么的”。可见,年轻一代对俞尧昌亦是尊敬有加。尽管很多媒体认为,俞尧昌在利用事件营销方面超乎一般人所想像,甚至认为单此一项就为格兰仕节省了数以亿计的广告费用,但这位“俞老师”却显得很谦逊:“格兰仕不是靠嘴说出来的。如果每一个企业是靠嘴说出来的,那我的存在价值就不得了”。

  总结过去,才有未来

  很多业界的人士认为俞尧昌结束“休假”与格兰仕重拾“价格屠刀”有关。对此,俞尧昌予以了否认:“格兰仕不会进行简单的价格战,而是向高附加值的价值领域挺进”。自从格兰仕进军微波炉领域以来,已近二十年。中国及世界的消费市场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十年前,微波炉作为新一代厨房饮具用品,从少数人走向了大众化。这一阶段,中国整个的消费水平并不高,格兰仕采用低廉的价格入市,以达到普及市场的目的。但现在,中国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费者对微波炉赋予了更多的期望,也希望作为家庭厨房的主要饮具之一——微波炉拥用更多的功能与科技含量。这就激发了格兰仕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价值领域挺进的决心。

  “微波炉我们在全球已经达到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一个产品在全球占有如此高的份额,它不仅要面临反倾销问题,也会面临着反垄断等一系列问题。”俞尧昌坦言,承认危机存在。

  事实也是如此,格兰仕在取得世界微波炉领域的霸主地位之后,下一步如何发展,向哪个方向发展已成了格兰仕高层迫在眉睫的问题。

  对以美的为首的一帮微波炉追随者在低端领域所取得的市场突破,俞尧昌并没有多少担心。“低端市场已经没有多少利润可言。”俞尧昌说。但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剧增,以及国际市场汇率的变化、人民币升值等因素,这倒引起了俞尧昌的警惕。对于出口业务占到格兰仕70%的总量来说,汇率的变化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已经给格兰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人民币每升值10%,等于我们的利润就减少了10%。”俞尧昌面对记者,显得颇为担忧。

  格兰仕在微波炉领域取得压倒性优势之后,立即向空调领域发起冲击。到目前为止,格兰仕在全世界与150多家跨国公司都有合作关系,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合作就是为世界上最顶级的家电品牌加工空调,并发往世界各地。在格兰仕中山厂区的大门口,一张广告招牌高耸入云,上书八个大字:“世界空调生产基地”。当记者问及格兰仕企划部杨兰小姐是不是有点言过其实时,她笑道:“实至名归”。

  随即,她带领记者参观了位于办公楼后面的车间,其恢弘的气势足以让每一个参观者叹为观止。据说,当年这些占地达3000亩,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的车间在这片荒滩上耸立而起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合作者无不倾慕,赞叹:“中国民营企业实力之强大,远超出他们所想像”。

  不仅在空调领域里成绩斐然,并挟此长风乘胜向冰洗、小家电领域进军。从多元化到单一品种再回到多元化战略。对此,俞尧昌的解释是:“我们拥有了许多的核心技术,有能力向这些领域拓展时,何乐而不为呢?”其实,早在微波炉称雄国际市场时,格兰仕就一直打算将小家电囊括其中。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是,国际经销商在采购微波炉时,也同时需要小家电。格兰仕强大的产销渠道里,只有一种微波炉在其中流动,显然是对渠道资源的浪费。精明的格兰仕是不会让这种资源浪费太久的。进军空调、冰洗以及小家电是早晚的事情。

  与中国众多的民营企业相比,格兰仕的不同之处是先出征海外,再回战国内市场。微波炉如此、空调亦然。现在,在格兰仕办公室右侧那间眼花缭乱的样品展示厅里。世界上第一台超静音空调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当记者问道,为何在国内市场没有销售时,工作人员答:“我们都是为海外生产,世界顶级家电品牌都在我们这里生产,所不同的是,产品出来之后,不是格兰仕的商标而已”。

  此外,许多在技术上具有独创意义的冰箱、洗衣机都能在这里找到。工作人员指着世界上首台倾斜式的滚筒洗衣机对记者说:“这也是世界首创的悬浮式洗衣机”。

  墙内开花墙外香,或许这就是格兰仕的特色之一。

  “我跟格力的董明珠差不多”。俞尧昌坦言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经理人,并不是像某些媒体所宣传的“成了格兰仕的代言人”。他认为每一个组织都需要一个灵魂人物,而且只有这样的组织才能有战斗力。格兰仕的灵魂人物当仁不让是梁庆德、梁昭贤父子。尤其是这几年,在老梁总的带领下,已过不惑之年的梁昭贤正承上启下,肩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这位被年轻一代亲切的称为“贤哥”领袖,已成为格兰仕新一代的代表人物。

 杨钰莹毛宁感情有多深 我对格兰仕有很深的感情
  在一个企业“帮忙”,一帮就是十三个年头,这样的人生经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对于这位格兰仕忠心耿耿的“吹鼓手”,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庆德先生在2008年微波炉市场年会说:“俞尧昌只有总结过去,才能求得更多的发展”。

  看来,未来的格兰仕对这位俞老师寄予了更多的期待。

  >>记者手记:

  每一次解读业界企业家,对于记者来说,如履薄冰。

  这些企业家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决非他们现在所说的那么简单而清晰。要全面了解他们的成长过程,往往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一个企业的成功,一个业界领袖的浮出,除了自身生与俱来的不同于常人的内在基因外,还有勤奋、机遇以及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组合的结果。其过程往往是一波三折、复杂而多变。而对于这些,作为记者的我们往往是一知半解。

  如果没有对那段已经远去的岁月和历史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与解读,如果不能身临其境与企业家一起去亲身体验那个时代的脉络,则很难写出有分量的作品。而往往我们对历史真相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像,这正是我们今天所缺失的东西。要写好一个企业家,要解读一代人的心路历程,真的不容易。

  有些企业家,不仅是该行业的领袖,同时还是业界的权威与专家,甚至还身兼政府要职,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业界就显得举足轻重。采访这样的企业家,记者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只能略知一二,下笔时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并不是我们胆小,或者说是不敢写,而是担心说错了,误读了别人的心声。

  俞尧昌说话爽直、快人快语。尤其是在你与他倾心交谈之后,他内心深处的智慧、计谋、思想,开始如山间清泉般流露出来。此外,俞在某些方面,对世事的洞若观火的审视与详察,也非常人能及。

  往往不凡的经历,锻造不凡的人生。

  1956年俞出生于上海,中学时光在上海林荫中学渡过。毕业即赴安徽省歙县上海练江牧场基建队插队,成了那个时代最普通也是最热忱、最时髦的青年代表人物——知青。高考恢复后,俞考上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机电系,从农村回归到久违的城市。此后,俞一直游走在教学与企业管理实战之间。一边教学,一边兼任多个公司的重要职务,甚至包括总经理职务。1990年至1993年,任上海农工商实业总公司企划部副经理,上海农工商实业总公司策划公司总经理;1993年至1995年,任上海心族信息产业总公司总经理。这种一边教学,一边兼职的人生履历,让俞有更多的机会系统地研究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战略策划等等,并将其进行有机地融合与扩展。这些知识为日后加盟格兰仕并运用这些手段进行市场攻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与格兰仕创始人兼董事长、总裁梁庆德先生相识,才有了今天的“格兰仕大喇叭”。

  在经历过人生52年的风雨洗礼之后,今天的俞尧昌已经变得淡泊而宁静。在采访中,多次要求记者不要写他本人。甚至好几次,记者有意无意中提到他本人的一些陈年往事时,他都轻描淡写地绕了过去。看来,这只“格兰仕大喇叭”已经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嬗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6825.html

更多阅读

最经典 杨钰莹&毛宁,只要牵手,便是传奇 毛宁杨钰莹

(注:本篇全篇太过怀旧,70后、80后请自备手纸!)1994年,一场名为《金童玉女上海金秋演唱会》的全国巡回演唱会轰动全国,开启了内地歌坛一对金童玉女的传奇时代!自此之后的20年间,歌坛再没有像他们这般具有形象力的男女搭档!他们是整整一代人的

剖析杨钰莹上节目再度流泪离场三大原因 杨钰莹立秋发感慨

一代玉女杨钰莹参加山东卫视品牌栏目《歌声传奇》六一儿童节特别节目的录制,竟然在现场泪奔,在录影现场,杨钰莹激动的泪崩离席,让人不得不再次想到之前的“羞辱门”。杨钰莹的复出之路可谓是相当艰辛,而这一次泪奔不仅让人猜测,到底是何原

杨钰莹还“值”多少钱? 杨钰莹被多少男人操过

杨钰莹还“值”多少钱? 杨钰莹被曝首秀拿下百万 称不为赚钱只为唱歌杨钰莹复出与毛宁再度合作号称“国内首位玉女”的杨钰莹复出了!在阔别舞台11年之后,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不会再考虑回到娱乐圈的杨钰莹终于“食言”了。近日,有消

声明:《杨钰莹毛宁感情有多深 我对格兰仕有很深的感情》为网友寡人要睡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