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 张明

最近,市场关于牛熊转折的争论不绝于耳,但我始终觉得,市场对此的探讨有失偏颇,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老股民都知道,中国股市的走势大体上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即牛熊转折的时间周期大致为2到3年。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1995~1997年为牛市,1997~1999年为熊市,1999~2001年为牛市,2001~2004年又是漫漫熊市。考虑到时间上的对称性,演绎了3个年头的牛市似乎应该告一段落了。不是我危言耸听,市场自有其运行规律,而这种规律是以中国宏观经济为背景的。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这就决定了中国股市的长期向好。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股市的走势应当与宏观经济的增长保持严格一致。然而,由于“羊群效应”的存在和大规模资金的进出“冲动”,使得市场要么处于供大于求即价值低估状态,要么处于供小于求即估值高企状态,于是,估值的不均衡成为市场发展的常态,与其对应的高峰和低谷分别叫做牛市和熊市。 “牛市下半场”是市面上很流行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在我看来,牛市的下半场其实就是熊市(当然,这种叫法有利于稳定情绪,也更容易让激进的投资者接受)。表达方式上的遮掩显示出市场对熊市讳莫如深的程度。难道熊市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正如前面分析的,牛市是制造泡沫的过程,熊市是消化估值压力和释放风险的过程。辩证地说,熊市是对过度炒作的纠正,是酝酿机遇的温床。 我们暂且叫它“牛市的下半场”吧。“下半场”并不意味着全无机会,总有一些股票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比如创投、新能源等主题投资概念,再比如受益于消费升级的酒类和零售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