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局 肯尼施•科尔: 或从自己公司出局

 出局 肯尼施•科尔: 或从自己公司出局


    肯尼施·科尔(KennethCole)非常明智地用“名气胜于装束”之类的标语式广告,将他的公司带到了时尚的风头浪尖上。可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公司竟会面临今日的萧条。

  据《财富》杂志了解,当前有迹象表明,科尔作为肯尼施·科尔公司的总裁、首席执行官和声名狼藉的决策者,可能终于准备好放弃对公司日常事务的管理,而让位于一个经验更丰富的首席执行官。当然,他还会发挥顾问的作用。

  目前,他正在寻找那位合适的接班人,并且至少已经联系了一家大型百货公司的主管作为候选人。

  任何对接替科尔职位感兴趣的人,都可能会面临一些障碍。这家主要生产鞋、手提包和服装的公司,由于销售的低迷,进行大的调整已势在必行。然而,这种调整的效果如何,现在还难以定论,初步看不容乐观。

  该公司一直致力于提升肯尼施·科尔的纽约旗舰产品,使其变得更加豪华,但这种努力,并没有与消费者产生共鸣。目前,该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多年外购其服装生产线后,肯尼施·科尔已经收回了绝大多数的生产许可证,并将自行生产其品牌产品。

  这项战略承载着巨大的风险。

  干预细节

  或许最大的障碍来自于科尔自身。据说,作为创始人和控股股东,他以关注细节而闻名,比如鞋跟的高度、裙子的长度等,他都要亲自过问。有报道说,他的干涉,经常令经理们感到难堪,从而使执行管理过程困难重重。

  公司上任总裁乔治华·舒尔曼(JoshuaSchulman)在任期半年后于今年7月离任。尽管其前任保罗·布拉姆(PaulBlum)在任时间长达15年,但据说他也只是个名义上的总裁。科尔拒绝就这一事情接受采访。

  “肯尼施·科尔是个优秀的商人,但却不是个出色的设计师。”来自科尔顿·伯纳德咨询公司的海瑞·伯纳德说,“他对于设计过程过多的干预,给公司制造了很多麻烦。”

  科尔创业于制鞋业,最初在他父亲的公司工作,非常流行的Candie品牌,就是其父的公司生产的。他于1982年分离出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20年后,当科尔将自己的事业扩展到服装业时,他通过专利使用权转让协议,为经验丰富的第七大道服装生产商提供服装外包服务,这就使他有权将商品冠名以“肯尼施·科尔”。

  “肯尼施是个做鞋的,可他根本不懂服装。”一个熟识科尔的服装业管理者说。

  尽管如此缺乏经验,但科尔并不羞于卖弄他所谓的设计理念,有时甚至令他雇用的服装设计人员感到气愤。拥有1999-2005女装许可证的服装设计师莉斯·克莱博恩(LizClaiborne),不得不努力使推出的服装既迎合百货公司顾客的口味,同时也尽力迎合科尔的喜好。

  与科尔共事的一位人士表示:“肯尼施要求所有的服装都必须有很深的色彩、紧身、非常性感。”

  莉斯·克莱博恩服装公司从来没有泄露过它和肯尼施·科尔交易的细节,不过,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士说,新款的推出没有达到其销售目标。当许可证于2005年到期后,一直为肯尼施·科尔生产男装的位于洛杉矶的一家公司,保罗·戴夫瑞尔(PaulDavril)公司,暂时承接了莉斯·克莱博恩公司原来的业务。不久,在许可证到期一年之前,肯尼施·科尔又收回了这家公司男装和女装的生产许可证。

  危机显现

  对其他服装公司,如名声显赫的保罗·拉尔夫·劳伦公司(PoloRalphLauren),科尔近年来已经收回生产许可证,以更好地控制其产品的设计和推介工作。但是观察员怀疑,肯尼施·科尔是否拥有一个足够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去成功完成这种转变。

  风险是很大的。在许可协议下,即使销售量无法实现,发放许可方也会享有经担保的最小收益。而收回许可后,肯尼施·科尔不再享有这样的安全保障。

  同时,将肯尼施·科尔纽约商标转变为豪华品牌的计划,也遇到了一些障碍。科尔希望将其产品放在诸如NeimanMarcus、Nordstrom和Saks之类的高档商场,以及肯尼施·科尔麾下的时装零售店进行销售。

  最近有消息称,如果肯尼施·科尔不能提供更高档的品牌,其最大的顾客之一Macy‘s公司将减少或停售肯尼施·科尔的低价试销品牌。尽管两家公司都不会在此问题上妥协,但Macy‘s公司发言人吉姆(JimSluzewski)证实,其连锁商场今春开始出售肯尼施·科尔的产品。

  最近几年,肯尼施·科尔产品的总销售额,已经从1994年该公司问世时的8500万美元,增长到今天的5.36亿美元。今年前九个月,公司的销售额却急剧下跌了6%,其中构成利润主要部分的百货商场销售额下滑了9%。

  肯尼施·科尔的股票不久前的价格是每股19.13美元,比2005年时的高位35美元下跌了46%。不含债务每股大约5美元,很多传闻说,肯尼施·科尔可能成为近期股票兑现的候选。

  有消息说,过去的一年,尽管银行业人士已经开始讨论股票兑现的问题,却没有引起科尔的兴趣和重视。

  任何交易都要科尔的批准。他控制着47%的A股和所有的B股,每股承载着10张选票。仅仅股票这一项,就足够促使他必须去想方设法地解决公司的生存问题,即使这意味着将管理权交给外人。但是,任何期望立竿见影的人都应该慎重考虑。

  一个星期六下午,在罗斯福商业广场,顾客挤进Coach专卖店,抢购最新款的手提包。而路对面,漂亮的肯尼施·科尔时装专卖店却少有人问津。一位路人说,“店铺很美,却没人购物。”

  拍电影卖鞋

  肯尼施·科尔以鞋起家。1982年,他欲以有限的资本去开办一间鞋业公司。这时,他打听得一间意大利鞋厂陷入财政危机,于是立刻到当地洽商。最后,该鞋厂以“信贷”形式与肯尼施·科尔合作,大量生产其设计的鞋履。

  肯尼施·科尔打算把他的鞋放在美国发售。在上世纪80年代,设计师发售新鞋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把鞋放于曼哈顿区希尔顿酒店内的一个大型鞋类展销会上,与同场上千的鞋商争奇斗艳;二是在曼哈顿区中心开设华丽的展屋,花费大笔金钱以建立品牌形象。肯尼施·科尔却没选这两条路,而是另僻蹊径。

  他向朋友借一辆40英尺长的大货车,打算驶入曼哈顿区中心卖鞋。但朋友忠告他,驾驶这样一辆大货车到曼哈顿中心,须事先申请许可证。二话不说,肯尼施·科尔就到市政府办理。这时,他得知原来只有电影制作或公用事业公司才能申请许可证。

  肯尼施·科尔灵机一动,立刻把公司名字改为“肯尼施·科尔制品公司”,并一并申请开拍纪录片《一个鞋业公司的诞生》。

  当然,他最终申请成功,并于鞋展的同一天,与一名导演和数名身兼女演员的模特儿,驾驶着那辆布置妥当的大货车,停在第六大道上,一边卖鞋,一边拍摄这纪录片。不用猜也知他是以卖鞋为主,拍片为次,短短的两天半内,共售出了4万双鞋子。

  发展至今,肯尼施·科尔已不仅卖鞋,还经营男装、女装、运动服、珠宝、饰物、行李箱、皮具、眼镜、太阳镜和香水等生意,将品牌推广至世界各地。但公司名字依然保留了当年的“肯尼施·科尔制品公司”,以此作为一个标志,提醒全公司“灵活”和“创意”的重要性。

  肯尼施·科尔虽然以设计鞋而扬名时装界,但他设计的时装也不赖,能融合纽约人崇尚简洁的风格于他的时装中,令每季作品的线条笔挺有力,外观对称耐看。

  搭配方面,万变不离其宗,多有恤衫、西裤、宽松长裤、短身夹克、高腰连身裙等。用色则以黑白灰蓝为主,且用色素净,不会出现“黄色夹克衬红裤再配银色手袋”的七彩格调,也难以找到珠片、刺绣、印花之类的花哨配饰。既然以鞋起家,那么肯尼施·科尔的鞋装实在不容小看。男装鞋无论是皮鞋还是时尚鞋,鞋头总是向上昂起。女装鞋则大多是高跟。

  追赶潮流其实是一件苦差。因为每一季的潮流不断转变,除花费大量金钱时间外,也令衣服的寿命变得很短。而肯尼施·科尔时装则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能耐,一件衣服穿个十年八年,也无过时之感。

  作者:SuzanneKapner

  来源:《财富》2007年11月9日

  编译:曹惺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3907.html

更多阅读

科尔-阿尔德里奇传:崇拜罗德曼的白人小伙辉煌大学困顿NBA

  新浪体育讯 在俄克拉荷马城雷霆队的星光熠熠之下,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通常只能在垃圾时间获得出场机会的那个白人大个子。他曾经承载了俄城内线的期待,但却发展的不如人意,科尔-阿尔德里奇(微博),仍在默默坚持。  蓝领家庭

杰克·尼科尔森 杰克·尼科尔森和希斯

百科名片人物近照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1937年4月22日-),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美国演员。他获提名奥斯卡金像奖12次,当中有三次得奖。他亦赢得过7届金球奖。中文名:杰克·尼科尔森外文名:Jack Nicholson国籍:美国出生地:美国纽约哈曼顿出

阿什利-科尔的泡妞11人阵容:谢莉尔+爆乳姐妹花图文

网易体育2月24日报道:英超著名的花花公子、切尔西左闸阿什利-科尔又有新女友了!她就是半裸模特安娜-凯勒,这位双性恋的真人秀女星更是夸下海口,称自己可以“驯服”阿科尔。算上安娜-凯勒,阿科尔被媒体曝光的现任和前任已经高达11人,足以组

保罗·斯科尔斯专栏:可能会有人不高兴,但我还得实话实说

保罗·斯科尔斯专栏:可能会有人不高兴,但我还得实话实说到下月,距斯科尔斯曼联一队首秀已过去了20年:伯特瓦尔的联赛杯比赛中,斯科尔斯穿着总是显得宽大的曼联比赛服,为球队攻入两球。关于他,有两件事要说:首先,他是那代球员或几代球员中最

声明:《出局 肯尼施•科尔: 或从自己公司出局》为网友习惯就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