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愚弄百姓 不要以改革名义愚弄百姓



     伍皓这位副厅级党务官员,估计最近是郁闷透了:公布自己享用的公车牌号让公众监督,本是落实高层“把权力关进笼子”、反腐从自身做起的高风亮节之举,谁想惹来如许麻烦?什么副厅级官员本就不该配专车呀、公车与专车的概念不清呀、党费还是财政拨款购置呀、谁在“伪造”“讹传”“误解”中央文件呀、微改革还是“伪改革”呀……不一而足。

  伍部长更多的应是后悔。出头的椽子先烂,以咱们中国人通常形容的程度衡量,伍部长恐怕已经悔青了肠子。出这个风头干嘛呢?虽然远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党委宣传部也是个位高权重的衙门——比同级机构高半格,本是个处级机构升为副厅了,那辆挂着吉利牌号“云G99099”的越野车就算是“相对固定用车”也不扎眼——级别更低的处长、科长甚至村官都有专车呀,搞什么劳什子的“微改革”呢?结果,没赢得掌声反招来漫天板砖,闹得上级、同僚都很没有面子,甚而有可能动摇公车配置体系之根本。

 政府愚弄百姓 不要以改革名义愚弄百姓
  事件发酵到这等程度,绝对是发起者、参与者和各类看客都没有想到的,一个小小的、带有“正能量”的“微改革”,怎么会引发这么大的非议风波呢?

  不得不说,这正反映了我国目前的社会、体制现状和普通民众中郁积的加快改革的强烈需求。轮子上的腐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位列臭名昭著的“三公” 消费之内,却长期得不到解决。正如伍部长所说,每次清理、严控过后,都是更高档次、更广范围的失控,以至于再小的有职有权的官员配专车都已成为常态,也才有了伍部长这么具有改革意识、政治意识和新闻敏感的宣传官员,也认为自己享有专车不但不是见怪不怪、“不违法不违规”,简直就是天经地义那!民众目之所及都是官员“屁股底下一栋楼”,自己却在为子女上学、生病医疗、贷款买房、退休养老乃至大白菜涨了五毛忧心忡忡,两相对照,难免不心态失衡、民怨沸腾。所以,即使伍部长的公布车号确有“微改革”之意,也难如民众期望之殷,更难消民众怨怼之愤,反而给了汹涌民意一个难得的出口,以至造成伍部长今日之困局。

  很多人说,要看到伍皓公布车号、欢迎监督的“微改革”的正面意义,要保护官员的改革积极性,“微改革”也是改革,总比不改强吧?这不也符合“帕累托改进”吗?笔者起初也有此意,但如今,笔者更要说:有了法律规定,就必须守法,违反了法律就是违法,就要受到法律惩处,不存在什么“微改革”的问题;有了政策规定,也必须遵守,否则就是违规,就必须纠正,也不是什么“微改革”的问题。违法违规做了事,不去纠正,反而说都这样呀,都守法守规了那不就不用改革了嘛——这是官僚既得利益者逻辑,而非改革逻辑。修正制度设计、政策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这叫“改革”;违反了法律规定、政策规定,那是违法、违规,必须依法、依规惩处并纠正,而不是搞什么改革,况且是“微改革”!

  不触及实质的“微改革”都得到了欢呼,亦可见体制内的改革力量已经衰减到了何等程度!寄希望于既得利益者自我革命,果然有与虎谋皮的味道。有人呼吁成立超脱既得利益集团之外的改革领导机构进行顶层设计,原因大概也在于此吧?

  伍皓公车“微改革”事件,应为高层领导选择改革路径和进行顶层设计的有益镜鉴。同时,也有必要提醒伍部长这样的“微改革”者(包括广东的官员财产公示试点),不要拿改革冠名愚弄百姓。更不要以渐进为由,迟滞改革,甚至借此固化现有的不合理的现状,以作秀式的放弃一点点小利益,维护自己更不合理的大利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568.html

更多阅读

以性的名义相爱 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的

什么是爱?不知多少人讨论过这样的话题。爱是离不开性的,没有性绝对没有爱。可性是否就一定会产生爱呢?流水以为,只有肉体与精神上的完美结合,才能产生真爱。---题记一个夏天的夜晚。时候已然是深夜,鹄仍独自静坐在办公室里。望着办公桌

慈善企业家 不要以慈善挟裹企业

    过去的两年,一系列与慈善有关的事件颇引起热议,从王石先生及万科的抗震捐款,到曹德旺先生的捐款,新华都陈发树先生的慈善基金,还有先前的某企业老板的“裸捐”,再到巴菲特的中国之行,都成为社会关注的大事件,进而又将其上升为企业的

声明:《政府愚弄百姓 不要以改革名义愚弄百姓》为网友年少痴狂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