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前言: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因为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冲破固有知识经验的局限,超越思维的约束,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想象力是创新思维中有效活力的要素。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1.设计形象,使文字更生动

  不管是怎样的语文教材,摆在我们同学面前的都是一个个文字。假如我们的学生不会展开想象,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不会懂得再创造的能力,只有抽象的概念是在我们同学的头脑中是不行的,这样的概念是不会在同学的脑海中产生生动的画面。假如要是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同学是不会进入到作者创设的情景中,因此我们是不可能读懂文章中味道。在我们的日常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来引导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语言来看出我们生动的生活,通过文字来看到相应的图画,这就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非常重要任务就是从语言以及文字中来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像我们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第四段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设计好这样的一段文字的形象呢?我们老师主要是设置了这样的几个问题:一个是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二是,作者为什么会在内心的世界中的那样的柔情?这样的问题是和文章的开头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样写的是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的呢,这样我们大家就会展开很多的想象,这样就会调动同学对好生活的体会,回答说:“这样的写法就是把物当成了人来写,通过这样的,事物就有了人的形态还有的肢体的语言,我们就好像看见一个活生生的人,这并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物,因此这样写就会将我们人和人给沟通在了一起,使我们更好的体会其中的形象,会使人们容易的接受,本身这是一篇散文,而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这里面的神其实可以理解为形象,这种形象是可以通过描写刻画出来的,作者心思细腻,看到的事物也显得十分柔情;其实这恰恰说明作者心里的一种真实的态度,正因为有了心事,所以才会不宁静起来。”经过师生的交流,达到了设计形象的目的,同时也把作者、文本以及读者紧密地拴在了一起,使学生对这篇散文有了更直观的印象,细细品味起来,觉得作者笔下的文字如此清新,让人流连忘返。

  2.渗透内涵,架设学生和文本的桥梁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想象架设学生和文本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共鸣。学生和文本的作者在人生阅历、文化底蕴以及语言修养等方面都不可能在一个层次上,中间的差距有时候难以想象。在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学生应该怎样理解语言美呢?这是一篇经典的散文,语言充满着诗意、充溢着情思,很能打动人。只有发挥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受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怎样理解本文的语言美?”学生回答:“本文的语言朴素,准确,意境很美。”“他的语言充满诗意。”“他的语言典雅,生动。”教师引导:“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他不用绮丽的、古奥的、生僻的字词来雕琢描绘事物,而显千情万态于轻描淡写之中。但也不是单纯的朴素,而是寓灵机、灵巧、灵动、灵秀于朴素之中,也常依据忽然触发的感受,凭借丰富的想象,使事物灵光闪现,把读者引入如诗如画的境界中。”教师又接着说:“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每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这些词句,全无奇异之处,但是用在文本的语境中,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

 语文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3.发展个性,使想象力得以驰骋

  “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代表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责任重,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谈个人真正的感受。在谈到《荷塘月色》运用的手法时,作者用到了鲜明的比喻,不仅贴切,而且生动,作者还用到明显的对比、衬托、拟人,但更令人赞赏的是,由于作者对描写对象有极其深刻的体会,作者更用到了同感的艺术手法,把嗅觉和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模拟了香和光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形态,使难以描摹的感觉,通过另一种可感形象具体化了。作者还即景抒情,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情。他要无牵无挂独自享受无边荷塘月色,就是要摆脱“心里颇不宁静”,而追求刹间安宁的心境的反映。这时,学生的思维可以进行跳跃,也更会觉得作者的内心是简单的,又是难以平复的,师生会产生共鸣。在教师总结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重要作用,有些话要通过学生的嘴说出来,不要求说得那么准确,但想象的能力一定要培养,让他们以后碰到类似的散文指导应该如何去分析,同时也指导什么样的散文是好的散文。

  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一定要坚持不懈、循序渐进,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同时也不可能完全都指望在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应该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去感悟、体验,想象力找到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自然会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顺秀.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2011. 03.

  [2] 张桂明.浅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科技资讯.2010.02.

  [3] 汤岳兰.职高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0.

  [4] 赵安香.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0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763.html

更多阅读

浅谈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电子白板 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了与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控制,方便地呈现、处理和存储各种数字化的教学材料:白板提供即时书写和绘制图形的功能,并可根据讲课需求自由板书;可以根据学习进度,分批呈现资源;可以录制保存当前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 物理科学探究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知识源于实践,始于观察。实验是物理课程及教学的显著特点,物理实验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是研究和发展物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摘要:课文教学的基本平台是课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学教学,那么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就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实践表明,合理利用多媒体,对于优化课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二年级语文词语积累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言的积累包括许多方面,如“课文中优美词语的积累”、“精彩句段的积累”、“背诵

声明:《语文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网友販賣丶寂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