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供给与需求(上)(3)



系列专题:《经济学教材的革命: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5.4 货币价格的协调作用

  为什么市场经济中几乎所有交换的发生都是为了钱?为什么人们不以物易物,用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换取他们需要的东西呢?为什么人们卖东西或提供服务都要收钱,工人们领的工资也是钱,即使钱本身没什么用。(就像最近有些抗议世界贸易组织的人说的,"钱又不能吃"。可能,在有些地方,你能把钱用来卷烟抽,只要不犯法。)

  回答是:钱能降低交易成本。货币是交换的一般媒介。货币遍及各种市场,不管是合法的或是非法的。和仅仅依赖以物易物的市场相比,使用货币的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果社会上没有货币促进交易过程,安排交易的成本就会大得多,因此我们的财富也就相应少得多。(别忘了,财富的定义不是金钱或仅仅是物质财富,而是指一切人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在一个只有以物易物的经济系统中,人们得花费大量时间寻找愿意和自己进行交易的人。制作吉他的琴师要寻找农民、制造卫生纸的人、磨坊主、制造工具的人、做胶水的人、建筑承包商等等,他们中间每一个人都得愿意接受吉他,并以他们自己的产品作为交换。所有用来寻找贸易伙伴的时间都不能用于制作吉他,这样,吉他的产量就会锐减。同理,所有其他商品的产量也会减少,因为其他生产者也得寻找合适的人交换产品。

  每一次以物易物都伴随着高昂的交易成本,认识到这一点,人们就会努力尝试自给自足,即自己生产自己需要的一切东西。如果一个社会受到以物易物的限制,没有货币促进交易的话,其专业化的程度就会大大降低,人们就会变穷。在几乎所有已知的社会当中都存在某种货币体系的演化,即使在条件对货币极其不利的情况下,货币依然存在,这本身就有力地论证了使用货币的优势。  

  货币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优势。交换中的货币量可以作微小的调节,也可以作极大的调节。想象一下,做吉他的琴师在一个纯粹的以物易物的经济中想得到一张音乐会票。他能用1/10把吉他去换音乐会票吗?然后用剩下的9/10把吉他去换一大包炸薯条、汽油或是其他想要的东西,行吗?恐怕不行。他可能还是得先把吉他换成10张音乐会票,然后再把其中9张票换成炸薯条、汉堡或者其他东西。想一想,这里面的交易成本大得出奇!所以佛陀才放弃一切,什么都不要。但是,如果做吉他的琴师把吉他卖掉,收回来的是钱,那他就可以买他想买的东西,多买点或者少买点都无所谓,没有丝毫困难。如果他觉得顾客们愿意比以前多出一点钱,他就可以把吉他的交换价值--货币价格提高一点;如果他想确保销量或者多卖出去几把,他就可以把价格稍微降一降。

  在商业社会中,微调的能力对于协作是至关重要的。以一加仑汽油为例。如果我们要在星期二下午5点半的时候在自助加油站把油箱加满,这就需要有恰当数目的人,他们具备恰当的能力,对恰当的资源有恰当的控制,他们要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合作,去勘探、采油、输油、炼油、装车、储存。这个复杂的系统主要是靠人们对货币价格的调整做出的反应来协调的。那些人之所以能取得上面这些丰功伟绩,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爱我们,知道我们是多么需要汽油,而只是在推进他们碰巧感兴趣的众多不同的计划而已。他们的努力之所以能互相吻合,是因为有货币价格发出的不断变化的信号来协调这些努力。

 第31节:供给与需求(上)(3)
  我们要再次强调,货币价格对于我们的社会运作的极端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公民们的性格特征或道德水准。只要人们想节约,他们就要关注价格,从他们掌握的资源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货币价格帮助生产者计算预期的成本和预期的收益。当然,人们并不仅仅关注货币价格,光看不做没什么意义。相反,当价格变化的时候,人们随之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了从价格指示的新情况中"获益"。就这样,人们之间产生了协作,自利(重申一下,不一定是自私)的行为变成了合作。

  5.5 基本过程

  现在我们来考察需求和供给的过程,图5-1表示的是原声吉他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相比之下,原声吉他并不贵,国内的初级和中级乐手会买这种乐器。注意,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这反映了第三章的基本内容--需求法则。当吉他的相对价格下降时,人们倾向于买更多的吉他,当相对价格上涨时,人们就买得少一些。当只有吉他的价格变化时,需求量会发生变化,而总的需求曲线不变。然后,注意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我们在第四章中讲过,供给曲线一般都是向上倾斜的,这说明生产更多的吉他需要更高的边际机会成本。制作更多的原声吉他需要投入很多特殊的资源,从各种等级的云杉、桃花心木到高级技工的劳动。对于吉他生产者来说,他们要获得更多的云杉和桃花心木,就得在竞价的时候压过其他用途,比如做圣诞树、细木柜子、香匣以及其他木制品。人们用这些木料总能做其他的东西。较高的吉他价格会使生产者制作更多的吉他。

  图5-1  原声吉他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注:市场在500美元的水平出清。在700美元的水平下,会有400把吉他过剩,在300美元的水平下,会短缺400把吉他。

  注意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交点对应的价格是每把吉他500美元,市场上的数量是1000把。在500美元的水平上,注意,需求量是1000把,正好等于供给量。在这种情况下,吉他购买者的计划和吉他生产者的计划是完全协调的。

  在自由市场中,生产者当然可以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消费者也可以想给多少钱就给多少钱。我们不妨假设,市场价远远高于500美元,比如说,700美元吧。如果吉他生产者计划每把吉他卖700美元,结果会怎么样?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帮助我们找到答案。在700美元的水平上,供给量会超过1000把,增加到1200把。(只是供给量增加了,供给并没有增加!)但是,别忘了,市场是由两方面组成的,买方和卖方。卖方在价格较高的时候愿意增加产量,这时潜在的买主会作何反应呢?需求曲线帮助我们找出这个答案:在700美元的水平上,人们会减少预计的吉他购买量。需求量(不是总体的需求!)会降低到只有800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8455.html

更多阅读

第16节:玩具总动员背后(下)(1)

系列专题:《皮克斯跌宕起伏企业传奇:皮克斯总动员》  第七章:玩具总动员背后(下)  这个人是史蒂夫·乔布斯。乔布斯当时在公司投资了大约5000万,但每年都在亏损。现在他可能要面临数以百万计的更多的债务,因为尽管《玩具总动员》依靠

第1节:玩具总动员背后(上)(1)

系列专题:《皮克斯跌宕起伏企业传奇:皮克斯总动员》  第六章:玩具总动员背后(上)  故事开始于皮克斯雇用电脑工程师彼得·奈(Peter Nye),迈克尔·尚茨(Michael Shantzis)和团队主管托马斯·哈恩推行电脑辅助制作系统(CAPS)

第58节:留学美国日记(中)(3)

系列专题:《一个80后的心灵自传:破罐子》  今天还有一个发现,就是美国人说英语有些地方真的是和英国人大不相同,例如今天我去问阅读课的老师拿project(作业),连说了五遍这个单词,他还是没搞懂我的意思,于是我只好写在纸上,他这时才恍然大悟

第45节:供给与需求(下)(9)

系列专题:《经济学教材的革命: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供给下降的确会导致价格上升。可是,橘子价格的上升并不像记者所写的会导致需求下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上升会使需求量减少。这会缓解橘子市场上出现的暂时性短缺。但是,记者把

第44节:供给与需求(下)(8)

系列专题:《经济学教材的革命: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所有这一切在社会主义社会都会出现,因为资源是由政府的官员来分配的。对于前苏联的经济计划人员来说,要修筑一条铁路,其成本就是资源用作其他用途的价值。但是,如果政府官员有权弄到

声明:《第31节:供给与需求(上)(3)》为网友厛寞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