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教你找到求职的捷径:求职赢家的秘诀》
最后轮到叶总面试,叶总名叫叶志明,是华雅的董事总经理,也是二老板。他身材结实强壮,满脸络腮胡,是一个一眼就让人记住相貌特征的人,他也是我南下第一个接触的香港人。 落座之后,只见叶总找出一大张白纸并拿出一支笔来。我原以为他要当场出考题,其实不是。我见他很费劲地开了口,原来他说普通话费劲,后来我才得知他的英语好过粤语,粤语好过普通话。叶总有许多词汇不能用普通话表达,这时他就只好用笔在纸上写给我看,有时我听不明白,他就一边重复一边做手势。 面谈中,叶总问我:"你是布依族?""是的。""布依族有什么特点?""能歌善舞,会做蜡染等工艺品。""他们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在贵州的西南部。""贵州属于四川的什么地方?""贵州不属于四川,是两个省。""西南民族学院是一所什么学校?""它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和其他大学一样,只是它招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所以叫民族学院……" 一切都在聊天中展开,叶总的问题也大致从简历中来,主要是了解我,而不是考我。他问得较多的是我大学的课外经历(注意:不是学习情况)和我在检察院的工作情况。问我如何去采访人,办过什么案子,怎样与犯人打交道等。 交谈中,叶总还重复了李厂长的问题。问我为何原来干得好好的,却要到广东来。我除了重复以前的回答,这次还补充了一句:"深圳的工资水平远比家乡高,来这里我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多挣点钱,让生活过得更好。"我觉得这样说,更能给他留下"真实可信"的印象。

最终,叶总说我虽然没有人事工作经验,但我的综合基础素质不错,公司愿意为我提供一个机会。他鼓励我边学边干、干好工作。经过40多分钟的口谈"笔试",叶总最后说了一句"OK",就在我的求职申请表最终审批一栏麻利地签上了他的名字。我终于成功了! 总结这次南下,我还算"幸运",在我最需要工作的时候得偿所愿。不过我也深刻地认识到市场变化之快。一年多前,当我还在大学读书时,没有经验就被广州一家外企录用(后面专门介绍);而一年半后,我在家乡已工作了一年,按理说这时的我更加成熟了,经历也多了,但南下深圳之后,发现找工作困难了很多。这是为什么?后来我明白了,这是竞争空前地加剧了。自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百万人才下珠江,无数精英从全国各地奔涌而来,人人盯着深圳、广州……虽然我自己也有进步,但市场变化更大,而且是很深刻的变化……所以大学生在求职时,不要只看到自己过去在学校或局部地区的优势,而要放眼全局来估量自己,才不至于因盲目自信而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