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老工业区 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困难

  1.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2.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

  3.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

  4.资金短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5.历史负担沉重。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在于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群

  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在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潮流中、在我国正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制造业如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军品制造业、钢铁工业、石化工业、光机电一体化制造业、软件业与农产品深加工业等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且可能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群。因此,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长吉图经济区加快发展,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产业基地。组织编制发展规划,支持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及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和大连“两区一带”等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方式是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源于其专业化、集中化、网络化与地域化特性。产业集群可以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新企业创立、刺激产业的创新。

  五爱市场是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最大的流转型轻工产品交易中心,也是中国北部地区最具商业影响的消费品国际贸易周转中心,做为针纺产品、服装及其辅料、小家电、小百货、洗涤化妆品等的中国北部地区的集散地,年度交易额超过30亿美元,五爱市场的直接供货渠道覆盖了以上地区的70%。五爱市场已经在辽宁、浙江和广东形成了专属的产业加工基地,是广商、浙商等汇集地区,具备了良好的出口加工和分销能力,除了满足中国的消费购买外,还是俄罗斯、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东欧国家主要的轻工产品供应基地。

  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的建议

  1.从战略高度认识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性。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产业集群不仅对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有着明显的效果,而且对于发展地方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级政府要从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发展,将其当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方式。

  2.切实掌握产业集群的发展方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印发《中科院科技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行动计划(2012-2015年)》,以深入落实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资源与社会优势要素紧密结合。老工业基地人要利用这股东风加强学习,用科学武装自己,引进一批重点行业发展急需的创业、研发领军人物及团队,讲授产业集群的知识与指导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去那些发展良好的产业集群中考察与学习,实地感受与理解产业集群;不断学习有关产业集群的理论与知识。

  3.认真制定产业集群规划,先行试点而后大力发展。 “东北振兴看辽宁,辽宁振兴看沈阳,沈阳振兴看铁西”这是东北振兴过程中的一个共识。因此,辽宁省可结合铁西区的改造,将铁西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试点,通过对铁西装备制造集群培育与发展经验的总结与示范,带动其他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铁西区内企业规模宏大,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大。在装备制造产业内,聚集了数控机床、透平压缩机、超高压机组、大型水泵等拳头项目和技术顶尖企业。

  4.深化国有企业改制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出健康而有活力的微观主体。产业集群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为诱因,鼓励集群内的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这对效率并非是最高目标的国有企业来说缺少吸引力。因此,作为国有企业最为集中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增强老工业基地经济活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尤其是扶持民营的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经济的融合,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企改革与重组之中,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出健康而有活力的微观主体。

  5.政府积极参与产业集群发展,主动承担起产业集群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职能。国务院最近批复同意了《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东北地区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六方面的振兴目标,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政策支持,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促进企业发展;二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形成比较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多元清洁的能源体系,打造“诚信东北”,增强引资的吸引力;三是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水平,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引导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实现省(区)间跨行政区域的经济联合;四是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五是举办产品博览会与商贸会,扩大对外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创建地域品牌;六是构建产业集群内的科技创新平台,引导与支持企业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成果产业化;七是加大政府对产业集群产品的采购力度;八是积极实施人才战略;九是建立产业集群发展的长期规划。需要强调的是,政府主要是宏观引导与服务,而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

  6.企业主动实施基于地点的竞争战略,积极参与产业集群的发展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企业应该主动积极地实施基于地点的竞争战略,处于集群外的企业应该尽可能地进入集群之中;尚未形成集群地区的企业则应努力形成产业集群;而处于集群之中的企业则要不断地参与集群的发展,强化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更多的共同行动,从而扩大集群的效应。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多方面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

 振兴东北老工业区 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基地,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尤其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对外开放形势,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明天会更加辉煌灿烂。

  参考文献:

  【1】钱平凡:“产业集群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第125期。

  【2】魏旭:《集群式创新的社会资本优势分析》[J],载《吉林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975.html

更多阅读

商机:新一轮东北振兴打出组合拳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已印发实施并对外公开发布,这标志着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全面启动。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 振兴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思考

建国初期,国家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和一些装备制造企业迁入我省,使我省在短时期内迅速形成了区域性制造业集群。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我省乃至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在全国的地位有所下降,但电站成套设备、重型机械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等大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东北东部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

按照今年4月丹东会议精神,我们组成课题组,对我省六个市就东北东部地区经济合作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调查研究,就区域合作的规划原则、基本思路、主要领域和政策保障等提出了初步的构想,谨以此就教于论坛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一、东北东

声明:《振兴东北老工业区 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网友等到天蓝再看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