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6)



系列专题:《让紫禁城流动起来:营销北京》

  让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地是:在北京奥运会确定吉祥物之前,我们就率先把"北京欢迎你"五个字作为主题口号,在伦敦西敏寺大街上响亮地喊了出来。

  2005年春节在伦敦西敏寺大街上展示"北京欢迎你"

  在鼓乐声中,盛装行进有了年度主题

  类似盛装行进这样的狂欢活动,遍布世界各地。但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活动,活

  动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基本定型的,有的甚至几十年一贯制,都是一个模式。例如美国的帕塞迪亚大游行,119年以来,就是鲜花彩车、马队与学生鼓号队,总体形式基本一样。美国梅西大游行的主要特点是大气球,基本形式不变,只是在气球的造型上变变花样。总之,西方的许多国家经济进入了平稳发展期,其狂欢活动也进入了成熟期,活动的地点、时间和模式已经固定下来。但我觉得,中国的新兴节庆活动,尤其是具有狂欢性质的活动,尚处在起步与探索的阶段,民众求新求变的期望值很高,而各地蜂拥而上的活动千篇一律,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单调、枯燥、乏味、程式化的活动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操盘"的策划者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乏艺术想象力和文化的再造能力。我们在"拿来"国外巡游的这种形式后,绝不能满足初试阶段新奇带来的轰动效果,而应当投入全部心智对其进行不间断的更新改造,力求办出独家特色来。在第二届,我们为活动创作了主题歌。到了第四届,就提出了年度主题的概念。就是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然后按照主题的要求组织相关的节目。这样一来,活动有了悬念,可以不断刺激观众的好奇心,并满足他们新的观赏期待。

  从第四届开始,北京国际文化旅游节每届都有一个新的主题,都有一个主打形式。第四届是鼓乐文化,第五届是头饰文化,第六届是婚庆文化,第七届是名为"奥运旗帜到北京"的北京奥运文化,第八届是高跷文化,第九届是踢踏舞文化,第十届是丰收庆典歌舞……可谓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2001年以鼓文化为主体的盛装行进表演

  鼓乐文化是我们推出的第一个主题。鼓,这种打击乐器,早在远古时代即被人类所使用,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在不少民族节日中,众多乐器总是以鼓为王。在组织节目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鼓,接触到了世界各地的鼓手,观赏到了各种各样的打击表演,并透过表面了解到鼓乐内涵的文化意义。比如傣族的击抬鼓,长约6尺,是一段挖空的树干,首尾蒙着鼓皮。两个人一前一后抬着转圈,另有一人跳跃击打;湖北民间的地花鼓,又称"花鼓灯",男的持扇,女的握巾,两人在鼓乐中边唱边舞;瑶族的"长鼓",两端粗而中间细,遇喜庆节日,瑶族百姓必挎鼓而舞;湘西苗族的"筒子鼓",是用一端蒙着蛇皮的竹筒做成的,一人一筒鼓,欢庆时大家拍筒起舞;他们还有一种"猴儿鼓舞",舞者模仿猴子的打鼓动作;白族的"舞金钱鼓",也叫"八角鼓",上面缀着铜钱,舞动时叮当作响;景颇族的"象脚鼓舞",舞时两人相对或贴面做晃鼓、甩鼓、磨鼓等动作;广西融水一带苗族的"拉鼓",比赛时,人们随着芦笙的节奏,将鼓拉来拉去,是一种传统体育活动;湘西的苗族的"跳鼓",更是热闹非凡,聚会者轮番击鼓,按套路表演武术动作;黄河流域汉族的"威风锣鼓",其势有如壶口瀑布,剽悍雄壮。从世界范围看,流行于非洲、东南亚土著中的"话鼓",可以模仿语言传递信息;流行于非洲赤道附近的木鼓,充满剽悍的原始活力;朝鲜和韩国的"长鼓",与优美的舞姿一起,带给人美的享受;南美洲的巴西大鼓,击打桑巴的节奏,旋起欢乐的舞步;非洲大陆的"象脚鼓",激越、质朴,鼓声震撼人心。在非洲,真正的鼓手来自鼓家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鼓家族,时代相传,专司击鼓。

  几乎所有的鼓乐,都伴随着民族服饰、特色礼仪和民间歌舞的展示。比如土家族的"打铜鼓",铜鼓大小不一,重数十至数百斤不等,用于红白喜事。打起铜鼓来,你就可以见识到土家族婚丧嫁娶等独特礼仪。赤道几内亚人在敲响木鼓后,就会随着鼓乐的节奏欢快起舞。女子头插羽毛,腰着兽皮裙,腿饰贝壳、龟甲片和小铃铛;男子上身赤裸,胸部、双臂和双腿涂着黑白花纹。欣赏这种鼓乐的同时,你也会同时感受到他们的舞蹈艺术和服饰文化。提起湖北南部的"赤壁盆鼓",你就会想到龙舟竞渡、龙灯飞舞的场景,那如同雷响狮吼的鼓声,充满楚歌汉韵的豪情胜概,是鄂南乡亲的欢乐图腾。

  我要特别说说我们北京门头沟的"太平鼓"。这种形如团扇、有柄有环的鼓舞,源于满族跳神仪式,后演化成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清人《燕台竹枝词》是如此描绘的:"铁环振响鼓蓬蓬,跳舞成群岁渐终。见说太平都有像,衢歌声与壤歌同。"早在1984年国庆节,京西太平鼓就参加了国庆游行表演,后来又在北京亚运会的开幕式上亮相。我认为太平鼓是北京民间艺术的瑰宝,就把这个节目纳入盛装行进的表演;2006年,又带着太平鼓的演员参加了"北京风情舞动悉尼"和"北京风情舞动洛杉矶"的演出。

 第8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6)
  真的,每一种鼓乐,都是一个文化符号,它的学问大着呢,比得上一部厚厚的大书!

  我们在第5届推出的头饰文化,第6届推出的婚庆文化,同样在色彩斑斓中叙述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和各具特色的多元文化。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由于不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头饰与婚庆反映着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各民族不同的审美情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0310.html

更多阅读

第22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20)

系列专题:《让紫禁城流动起来:营销北京》  现在,传统的观光性旅游正在向深度旅游转变。所谓深度旅游,就是指旅游者花费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对旅游目的地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了解。旅游者需要寻找对文化遗韵和民俗渊源的深刻感受,追求对自然

第21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9)

系列专题:《让紫禁城流动起来:营销北京》  在巡游当天,北京卫星电视BTV-1 、BTV-9,遍布全市的35块LED户外大型屏幕、4000辆公交车车载电视,以及火车站候车大厅的巨型电视,进行了现场直播;组委会还会利用手机信息形式,举行市民互动评选活

第20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8)

系列专题:《让紫禁城流动起来:营销北京》  讴歌奥运精神的"金秋欢乐颂"  第十届国际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和盛装行进活动是在海淀区的繁华地带举行的。活动区域东临中关村大街、西傍苏州街、南至丹棱街、北靠北四环路。中心表演区

第19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7)

系列专题:《让紫禁城流动起来:营销北京》  传递爱心--情感营销的内核  2005年,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因其具有的高知名度、高支持度、高关注度和高参与度,在国际节庆组织(IFEA)评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中名列榜首。这样

第18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6)

系列专题:《让紫禁城流动起来:营销北京》  中秋过后的一个晚上,距离文化节开幕只有短短的三四天时间了,我在组委会的办公室里忙得不可开交,但还是放下手头的事情,和新华社的记者一同前去饭店看望风尘仆仆的新奥尔良客人。沙卡和他的妻

声明:《第8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6)》为网友獵杀浪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